变光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6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光拉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白炽灯的变光拉线开关。
现有的拉线开关一般只能按额定电压照明,不能变光,耗电量大,灯泡寿命短;虽有的拉线开关能变光,但通常从熄到亮、弱亮要关掉和全亮要变弱情况下,都需要连拉两次才能达到要求,操作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光亮强弱可反复控制的变光拉线开关。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拉线开关棘轮示意图;图2是拉线开关掀盖后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由绝缘上盖、绝缘底座盒〔8〕,棘轮〔1〕,三瓣动触头〔5〕,拉盘〔6〕,弹性胶圈〔7〕,条形静触头〔9〕和〔12〕,环形静触头〔11〕,整流二极管〔10〕,接线板、中轴、弹簧和拉线组成,如图2所示。在胶木棘轮〔1〕沿周上加工六个等分大平面〔2〕,在六个棘轮的棘爪上加工小平面〔3〕,每隔60°行程的棘轮大平面上套上三瓣动触头铜片,如图1所示。又如图2所示,棘轮〔5〕与固定在底座接线板上的铜质环形静触头〔11〕保持滑动接触,其环形静触头〔11〕与铜质条形静触头〔9〕之间跨接一个整流二极管〔10〕,拉盘〔6〕上套一个弹性胶圈〔7〕。条形静触头〔9〕和〔12〕相对安装。棘轮转动时,棘爪顶着条形静触头〔9〕和〔12〕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与普通拉线开关基本相同,其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灯具处于关闭状态,其条形静触头〔12〕落在棘轮的大平面〔2〕下,未与三瓣动触头〔5〕接触,条形静触头〔9〕压在棘爪〔4〕上,此时电路不通。当拉动拉盘〔6〕带动棘轮〔1〕转动,棘爪顶着条形静触头〔9〕与〔12〕接触。这时弹性胶圈〔7〕碰上底座盒〔8〕,由于借缓冲力使条形静触头〔12〕定位于棘轮小平面〔3〕上,又由于条形静触头〔9〕与环形静触头〔11〕之间串有整流二极管〔10〕,其电路接通,系脉冲直流供电,灯具弱亮,可节约40%电能,灯泡寿命成倍延长。再往下拉,条形静触头〔12〕落在三瓣动触头铜片〔5〕,灯具全亮。又拉时,条形静触头〔12〕离开三瓣动触头铜片〔5〕,重复脉冲直流供电,其灯具又变弱亮。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工作程序是熄、弱亮、亮、弱亮、熄,周而复始。可以依此程序变化,也可以拉一下越过一个或两个工作程序变化。
依照程序,快慢拉相结合,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如下功能(1)软开拉一下开关,从熄→弱亮→全亮,预热了灯丝,减少了启动电流。因为一般冷灯丝的电阻仅是热灯丝电阻的 1/10 - 1/20 ,故开灯时浪费电流是正常发光时的10~20倍,也是造成灯泡烧断灯丝的重要原因。(2)软关拉一下开关,全亮→弱亮→熄,不使人感到关灯太突然。(3)变光在不熄灯的情况下可任意反复选用弱亮或全亮。从工作程序可以看出,虽然一个程序完了之后要经过“熄”这一档,由于能跳跃变化二档,只要快拉,则感觉不出熄灯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节约电能,延长灯泡的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白炽灯变光拉线开关,由绝缘上盖,绝缘底座盒,棘轮,三瓣动触头,拉盘,条形静触头,环形静触头,中轴,弹簧和拉线组成,其特征是棘轮沿周等分六个平面的六个棘爪上都有一个小平面,环形静触头与条形静触头之间跨接一个整流二极管,拉盘上套有一个弹性胶圈,两个条形静触头相对安装。
2.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变光拉线开关,其特征是拉盘上的弹性胶圈被拉至碰上底座盒时条形静触头能在棘轮棘爪小平面上定位并与另一个条形静触头保持接触。
专利摘要
变光拉线开关,可用来控制白炽灯的光亮强度。其特征是棘轮爪都有小平面,环形静触头与条形静触头之间跨接一个整流二极管,拉盘上套有一个弹性胶圈,两个条形静触头相对安装,棘轮转动时,其棘爪顶着两个条形静触头接触,拉盘上的弹性胶圈被拉至碰上底座盒时条形静触头能在棘轮小平面定位且与另一个条形静触片保持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电能,能延长灯泡寿命。
文档编号H01H17/00GK86201771SQ86201771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9日
发明者吴玉琢 申请人:吴玉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