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16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护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民用电器领域,是一种用于单相电源的电工产品。
现有的民用电器产品连接电源的方式是用插头、插座。在没有专门接地线的供电场所,使用普通插座的用电器是无法保证安全用电的。即使用户把用电器外壳与自然接地体(如自来水管)连接起来,由于接地电阻不能保证足够小,仍然会因用电器外壳带电而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单相电源的、具有“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的保护功能的插座。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对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插座进行改进,在其外壳的内部设置一种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的保护装置来完成的。
图一是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保护装置的电路图。
其中AN为检验按钮、C为电解电容、L为电铃、D为整流器、RD为保险丝、J为继电器线圈,J1-1为继电器的一组转换触点,其触点的1接点处于常开动合状态,触点的2接点处于常闭动开状态;A、B、K以及G、E为该保护装置的外接线的接头。
图二表示了防止设备外壳带电保护装置与插座外壳上的电器零件的连接方式。
图二中用F表示的园圈代表防止设备外壳带电保护装置,用方框代表防护插座的外壳。
图二中的插座外壳上有两个接线柱G、E和三个插孔A′、B′、K′。插座通过接线柱G′、E′分别与电源的火、零线相连,插座的A′、B′插孔通过用电器使用的普通三脚插头的接通电源插脚与用电器的负载相连,插座的K′的插孔通过用电器的普通三脚插头的接地插脚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保护装置的外接线的接头G、E通过接线螺钉分别与插座外壳上的G′、E′接线柱相连,A、B、K通过接线螺钉分别与插座外壳上的A′、B′、K′插孔相连。
本防护插座是应用在用电器通过插座接通单相电源且没有接地线的场合。
使用本发明时,要将配电盘上的刀闸开关零线熔丝换成铜导线,并根据用电器负荷大小选择相应的熔丝RD。
如果出现用电器外壳带电且带电量较小时,本发明的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保护装置能够将设备外壳所带的电“泄入”零线。当用电器外壳的带电量较大,可能对人身、设备构成威胁时(可预定某一危险数值,如本说明书中列举的实例所提供的参数是13mA),继电器J的触点J1-1的动片3由常闭触点2的位置常开触点1的位置,切断用电器的电源,就解除了设备外壳带电造成的威胁;切断电源的同时,接通报警电路,电铃发出警报声。此时继电器处于自锁状态。待从插座上拔下用电器的插头,消除用电器外壳带电的故障后,再将用电器的插头重新插入插座中,本发明插座重新进入监控状态。
当被保护的用电器用电量超负荷时,该保护装置的熔丝烧断,切断电源。待排除超负荷的事故后,更换新的熔丝,本发明就恢复自动监控状态。
按动检验按钮AN可以对本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行检验。正常状态的特征是按动AN时发出警铃声。
本防护插座的结构简单,成本不高,能够制造出来。
由于使用本防护插座不需对原有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所以用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由于本防护插座能够在人体触电之前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确保人身、设备安全,所以具有实用价值;
本发明适用范围很广,只要用电器是使用单相电源(含110V、127V、220V),均可起到对外壳带电进行防护、对超负荷运行进行限制的保护作用,故对没有接地线的用电器而言有其使用价值。
实例选用下述规格的元器件组装好的具有多重保护功能的防护插座,工作感性负载电流在4A、阻性负载电流在7.5A之内的用电器利用本防护插座接通单相电源后,如果用电器的外壳带电时,外壳上的电荷即可泄入零线,当泄入零线的电流大于13m时,本开关即可自动切断电源,同时报警。
RDAC220V/5AR 0.23K(3W)D 1N4007C 10u/DC50VANAC250V/10AL AC184V/12mA(2.4W)J JZC-22F线圈额定值DC36V/13mA/2.9K吸合电压≤DC27V释放电压≤DC3.6V触点负荷AC220V/7.5A本材料提出的元器件规格是模拟试验时选用的,仅供参考。用户生产正规产品时应选用自己认为合理的元器件规格、型号,来组装能符合国家或企业标准的合格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三个插孔的防护插座,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防护插座内部,设置了由电阻R、电铃L、电容C、继电器J和整流器D组成的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的保护电路。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三个插孔的防护插座,其特征是外形虽然与普通三孔插座相同,但在插座内部,设置了由电阻R、电铃L、电容C、继电器J和整流器D组成的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的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对用于单相电源的插座的技术改进,可广泛应用在没有接地线的用电器接通单相电源场合,能够在人体触电之前就防止用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文档编号H01R13/66GK2151546SQ9321208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3日
发明者梁翼林 申请人:梁翼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