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耐氟电磁线的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487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高温、耐氟电磁线的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电磁线的方法,特别是生产可用于制造电动机或变压器线圈的电磁线的方法。
目前被用作电机和变压器的线圈的电磁线大多是以绝缘漆为绝缘材料的漆包线。这种电磁线的缺点是耐高温、耐氟利昂能力较差,尤其是在温升过高时,其安全性能会迅速下降,所以经常会出现电机和变压器线圈因绝缘层损坏而引起的烧坏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氟性能的电磁线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1)在室温条件下让铜导线在除油溶液中进行一分钟除油处理,除油溶液中含有40g/l苛性纳,30g/l碳酸纳和10g/l磷酸纳,电流为5A/dm2。
(2)用流动水清洗除油后的铜导线;(3)在25-45℃温度下,以15-50A/dm2的电流在电镀溶液中镀铁3分钟,在铜导线表面形成镀铁层,电镀溶液中含有500g/l氯化亚铁、60g/l氯化锰和2g/l盐酸;(4)用室温下的10%苛性纳溶液清洗镀铁后的铜导线,随后再用室温下的流动水进行清洗(5)在60-70℃温度下,在含有35g/l磷酸二氢锌和90g/1的硝酸锌溶液中对镀铁后的铜导线进行磷化处理15分钟;(6)用室温下的水清洗并烘干;(7)在20℃温度下将上述导线在绝缘漆中浸泡30分钟;(8)用布擦净表面漆层后,烘干上卷。
本发明的优点是1、耐高温性能好,可耐800℃的高温2、机械强度高,其强度可超过铜导线本身3、耐氟利昂性能好,可在高温氟利昂中长期使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将铜导线(圆铜线或扁铜线)放在除油槽中除油,以提高结合强度。除油溶液中含有40g/l苛性钠、30g/l碳酸纳和10g/1磷酸纳。除油时的工艺条件为温度室温,电流5A/dm2,时间1分钟。
除油后用室温下的流动水进行清洗,除去残碱。
接着在镀铁溶液中进行镀铁处理,获得20-25μm的镀铁层。镀铁溶液中含有500g/l氯化亚铁、60g/l氯化锰和2g/l盐酸,镀铁时的温度为25-35℃,电流15A/dm2,时间3分钟。所用阳极材料为钢。
镀铁后依次用10%苛性钠溶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涤,以除去残留在导线表面的酸。
将洗过的导线放入含有35g/l磷酸二氢锌和90g/l硝酸锌的磷化溶液中,在60-70℃温度下进行磷化处理15分钟,形成20μm厚的磷化层。
然后水洗,烘干,浸入20℃的绝缘漆中填充,使磷化层的微小气孔充满绝缘漆,浸漆后的导线再用布擦,以消除残留在表面的绝缘漆。
烘干后上卷,即得到磷化膜绝缘的电磁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耐高温、耐氟电磁线的生产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温条件下让铜导线在除油溶液中进行一分钟除油处理,除油溶液中含有40g/l苛性纳,30g/l碳酸纳和10g/l磷酸纳,电流为5A/dm2。(2)用流动水清洗除油后的铜导线;(3)在25-45℃温度下,以15-50A/dm2的电流在电镀溶液中镀铁3分钟,在铜导线表面形成镀铁层,电镀溶液中含有500g/l氯化亚铁、60g/l氯化锰和2g/l盐酸;(4)用室温下的10%苛性纳溶液清洗镀铁后的铜导线,随后再用室温下的流动水进行清洗;(5)在60-70℃温度下,在含有35g/l磷酸二氢锌和90g/1的硝酸锌溶液中对镀铁后的铜导线进行磷化处理15分钟;(6)用室温下的水清洗并烘干;(7)在20℃温度下将上述导线在绝缘漆中浸泡30分钟;(8)用布擦净表面漆层后,烘干上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铁层的厚度为20-25μm。
全文摘要
一种生产电磁线的方法,包括除油、镀铁、磷化等步骤。通过镀铁在铜导线表面形成厚度为20—25μm的镀铁层,然后再将镀铁层磷化,形成磷化膜绝缘的电磁线。用该方法所生产的电磁线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及耐氟利昂性能,可用于生产电动机和变压器以及耐氟电机所用的线圈。
文档编号H01B7/00GK1188316SQ9710017
公开日1998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李书明 申请人:李书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