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内架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06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内架构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插头内架构造改良,尤指其将接地脚与导电片组装于内架本体时不会松脱,以利于后续的插头本体的成型工作。
习知上,包含有一接地脚与二导电片的三脚式插头,是将该接地脚与二导电片预先设于一内架本体而定位后,再于该接地脚与导电片接设导电线,然后将该内架本体连同该接地脚与导电片一起置于一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型,使塑胶材料将该内架本体及部分接地脚、导电片及导电线被包覆住而固定。
如图3及图4所示,习知的插头用内架本体A结构,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其在上端形成有一呈U形的上槽口A1,且该上槽口A1的底部向上突设有一突块A11,并于该内架本体A的二侧接近下方分别设有一侧槽口A2,且该侧槽口A2的外侧端是形成为开口。再者,一般的接地脚2是形成为在接近端部设有一洞孔21,且该圆形的接地脚2外径略大于上述上槽口A1的宽度;而导电片3则在接近端部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一缺口31,且该缺口31的宽度略小于上述侧槽口A2的宽度;藉此,其组合时,是将接地脚2迫入该上槽口A1,同时使其洞孔21套入突块A11而定位,而导电片3的缺口31则对应于该侧槽口A2的上、下端而迫入以固定,该接地脚2与导电片3的端部则预先形成有开口,于该开口置入导电线后再将该开口夹合而将导电线与其固定,然后再将该结合有接地脚2与导电片3的内架本体A置入模具中进行射出成型以制插头。然而,由于上述的传统内架本体A的侧槽口A2仅以压迫配合方式将导电片3套入其中,而未有其他元件做固定,因而当导电片3与接地脚2组合于内架本体A后而进行搬运时,稍一不慎而使导电片3碰到其他物体时,该导电片3将十分容易由外侧槽口A2被拨出而脱落;而接地脚2则由于受到突块A11穿过其洞孔21的定位作用而较不易脱离。是以,本实用新型乃针对上述传统插头内架在组装导电片后容易脱落的缺失加以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插头内架构造改良,乃将导电片设于侧槽口内后,可将该侧槽口封闭,以避免导电片从侧槽口脱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头内架构造改良,是在内架本体设有一个位于上端的上槽口,与二个分别位于相对二侧的侧槽口,使该上槽口供压迫组合接地脚,而该二个侧槽口分别供压迫组合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该侧槽口的外侧边设有一直立的侧壁,且该侧壁的上端连设有一可相对转折的转折块,该转折块的端部设有一卡掣部,使该导电片的缺口套入该侧槽口内后,得以将该转折块覆盖于该侧槽口,并使该卡掣部嵌掣于该内架本体的凹部而固定;其中该转折块的侧边设有一插掣块,使该转折块覆盖于该侧槽口时,得以使该插掣块插入该侧槽口并同时插入该导电片的缺口,以固定该导电片;其中该转折块、卡掣部及插掣块是与内架本体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功能藉由配合下列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后将能使贵审查员更容易了解,其中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架本体结构,暨其与接地脚及导电片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显示图1的元件组合后的形态的平面视图;图3为显示习知内架本体结构,暨其与接地脚及导电片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显示图3的元件组合后的形态的平面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头内架构造改良,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形成一内架本体1者,使该内架本体1在上端形成一U形的上槽口11,该上槽口11的底部则向上突设一突块111,又于该内架本体1的接近下方的相对二侧分别形成有开口朝向上方的侧槽口12,该侧槽口12的外侧边则形成一呈直立的侧壁13,该侧壁13的上端一体连设有一可相对转折的转折块14,该转折块14与侧壁13之间是藉由具有足够韧性与强度的连结片予以连接,该转折块14的端部一体设有一呈圆柱形的卡掣部141,且该转折块14的侧边一体延设有一插掣块142,又,该内架本体1的二侧壁分别设有一呈横向的半圆形凹部15,以及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6。
一般的接地脚2是形成为在接近端部设有一洞孔21,且该圆形的接地脚2外径略大于上述槽口11的宽度;而导电片3则在接近端部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一缺口31,且该缺口31的宽度略小于上述侧槽口12的宽度。藉此,其组合时,是将接地脚2迫入该上槽口11,同时使其洞孔21套入突块111而定位,而导电片3的缺口31则对应于该侧槽口12迫入,使得侧槽口12的底部套入该缺口31,然后将该转折块14翻转而覆盖于该侧槽口12的开口;其覆盖时,该插掣块142将先碰触到凸缘16,此时必须强行将转折块14压入侧槽口12以使该插掣块142迫入侧槽口12内及导电片3的缺口31,同时令该卡掣部141嵌掣于内架本体1的凹部15而固定,使得导电片3不会由侧槽口12脱离而出(如图2所示),而且导电片3亦不会在侧槽口12中轴向移动,因而在搬运时即使不慎碰触到该导电片3时亦不会脱落。该接地脚2与导电片3的端部则预先形成有开口,于该开口置入导电线后再将该开口夹合而将导电线与其固定,然后再将该结合有接地脚2与导电片3的内架本体1置入模具中进行射出成型以制出插头。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改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内架构造改良,是在内架本体设有一个位于上端的上槽口,与二个分别位于相对二侧的侧槽口,使该上槽口供压迫组合接地脚,而该二个侧槽口分别供压迫组合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该侧槽口的外侧边分别设有一直立的侧壁,且该侧壁的上端连设有一可相对转折的转折块,该转折块的端部设有一卡掣部,使该导电片的缺口套入该侧槽口内后,得以将该转折块覆盖于该侧槽口,并使该卡掣部嵌掣于该内架本体的凹部而固定。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内架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折块的侧边设有一插掣块,使该转折块覆盖于该侧槽口时,得以使该插掣块插入该侧槽口并同时插入该导电片的缺口,以固定该导电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内架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折块、卡掣部及插掣块是与内架本体一体成型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插头内架构造改良结构,在内架本体设有一个位于上端的槽口,与二个分别位于相对二侧的侧槽口,使上槽口可压迫配合一接地脚,而二个侧槽口的外侧边分别设有一直立的侧壁,且侧壁上端连设有一可相对转折的转折块,该转折块的端部设有一卡掣部,而转折块的侧边延设有一插掣块,使导电片所设的缺口套入侧槽口内后,得以将转折块覆盖于侧槽口,并使卡掣部嵌掣于内架本体的凹部,而插掣块则同时插入槽口与导电片的缺口而固定。
文档编号H01R13/40GK2335277SQ9820714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30日
发明者庄文彪 申请人:峤达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