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源运行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069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无源运行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电磁开关技术领域的智能无源运行接触器。
申请人早在95年申请的“脉冲式无源运行接触器”(专利号95247058.6)存在机械结构有些复杂(设有永久磁铁的骨架与电磁铁均为“E”形)、控制电路过于简单不能自动控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自动控制的智能无源运行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机械装置和控制电路组成。机械装置主要由外壳、可上下移动的倒“U”形骨架、设置在倒“U”骨架的两端部的永久磁铁块、与倒“U”形骨架相对应的并与外壳固定的“U”形电磁铁及包容在所述的骨架与所述的电磁铁接合部的两个线圈所组成。控制电路由线圈Z1、起动按钮Q1、停止按钮Q2、整流二极管D1、过热保护元件RJ和储能开关电路组成。串联相连接的Z1、Q1、Q2、D1及RJ跨接市电电源AB,储能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与Z1跨接,其取样输入端与D1输出端连接。储能开关电路主要由三极管BG1、三极管BG2、继电器J1、储能电容C4、储能电容C5及取样二极管D5组成,BG1、BG2构成复合开关管电路,BG1基极经D5与RJ连接,并经J1的常闭触点J1-2和整流二极管与Q2、J1的常开触点J1-1连接,J1-1的另一端接Q1和Z1,BG集电极按J1,J1另一端经电阻和整流二极管接储能开关电路输入端,C4跨接在BG2射极和J1输出端之间,C5的一端接市电源和Z1,另一端接J1-1。
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倒“U”形骨架和“U”形电磁铁结构,而不是“E”形结构,使得机械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2、其控制电路设有储能开关电路,可实现接触器无源运行时的自动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在骨架2上设有牵引孔1,骨架2可沿接触器内部的滑槽上下移动,在骨架2的两个端部设有永久电磁铁块3,“U”形电磁铁6与外壳固定,线圈5固定在骨架2与电磁铁6的接合部。无源运行接触器在吸合或释放时,是靠直流脉冲给电磁线圈5一个正负可以变化的电压,使电磁铁6产生一个NS极性或SN极性的变化强力磁场。当电磁铁6产生一个NS极性的磁场并与骨架2上的永久磁铁块3所形成SN极性磁场成异性时,骨架2与电磁铁6之间相互吸引产生拉力,使接触器吸合;当电磁铁线圈5接通与上述相反的直流电压时,电磁铁6产生一个SN极性的磁场,该磁场恰与骨架2上的永久磁铁块3所形成的SN极性磁场成同性,骨架2与电磁铁6之间相互排斥产生推力,使接触器释放。当骨架2与电磁铁6之间是异性吸合为一体后,线圈5已停止送电,因永久磁铁块3有较强的吸铁能力,接触器仍然能够牢牢吸合不能释放,从而达到“无源”运行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电路A、B端有市电工作电压时,按起动按钮Q1使接触器吸合工作,电流流动为A→线圈Z1→Q1-3→Q1-4→Q2-1→Q2-2→D1→J1-2→过热保护元件RJ→B,构成回路,使接触器线圈Z1得负电吸合(Q1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Z1停止供电);按停止按钮Q2使接触器释放,电流流动为B→RJ→J1-2→D2→Q2-4→Q2-3→Q1-2→Q1-1→Z1→A,构成回路,使接触器Z1得正电释放(Q2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Z1停止供电)。在有市电或RJ没动作时,市电电压通过B→RJ→J1-2→D3→R1→C5→A构成回路对C5长期充电,使C5能够长期储存310伏左右的直流电压。D5、D4、W1、W2、W3、BG1、BG2、C1~4、R2-5、J1等元件组成一个储能开关电路7。C4既有滤波作用在停电时又起到释能作用。市电使BG1基极得到一个高电位,使BG1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所以BG2基极是低电位,BG2集电极是高电位,J1线圈两端都是高电位,J1不吸合。
当A、B无市电或RJ动作时,BG1基极变成低电位,此时C4所储的15伏电压同时提供给R3、BG2基极,由于BG2基极是高电位,BG2触发导通,使J1动作吸合,C4放电完毕后(约0.5秒)J1释放。在J1吸合时,J1的触头J1-1闭合,长期储能电容C5的310伏电压对线圈Z1放电,使接触器释放。这样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无源运行特点又可实现有无市电均自动控制吸合或释放。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无源运行接触器,它主要由机械装置和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机械装置主要由外壳、可上下移动的倒“U”形骨架、设置在倒“U”形骨架的两端部的永久磁铁块、与倒“U”形骨架相对应的并与外壳固定的“U”形电磁铁及包容在所述的骨架与所述的电磁铁接合部的两个线圈所组成;b、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线圈Z1、起动按钮Q1、停止按钮Q2、整流二极管D1、过热保护元件RJ和储能开关电路组成,串联相连接的Z1、Q1、Q2、RJ跨接市电电源AB,储能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与Z1跨接,其取样输入端与D1输出端连接;C、储能开关电路主要由三极管BG1、三极管BG2、继电器J1、储能电容C4、储能电容C5及取样二极管D5组成,BG1、BG2构成复合开关管电路,BG1基极经D5与RJ连接,并经J1的常闭触点J1-2和整流二极管与Q2、J1的常开触点J1-1连接,J1-1的另一端接Q1和Z1,BG2集电极接J1,J1另一端经电阻和整流二极管接储能开关电路输入端,C4跨接在BG2射极和J1输出端之间,C5的一端接市电源和Z1,另一端接J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开关技术领域,它主要由机械装置和控制电路组成,机械装置主要由外壳、骨架、永久磁铁块、电磁铁和线圈组成,骨架设计为可上下移动的倒“U”形,电磁铁设计为“U”形。在控制电路中设有储能开关电路,它保证接触器在有无市电的情况下均能自动控制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机械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具有无源运行可自动控制的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H01H51/00GK2332062SQ98237598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1日
发明者李景轩 申请人:李景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