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06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特别是一种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
迄今为止,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均是由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吸合铁芯,带动触点闭合。停止工作时,切断电流,磁场消失,铁芯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置,带动触点分开。因此,只要处于工作运行状态,就要消耗吸持电流,浪费电能,当然就伴有温升及嗡嗡噪声,使用寿命也会相应缩短。从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对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装置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和探索,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节电装置,但仅能使吸持电流有所减少,均没有这到不消耗吸持电流的目标。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即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的工作时不消耗吸持电流,从而实现彻底节能的目标,而且无温升、无噪声、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基体和置于基体内的辅助触点、主触点、触桥、线圈以及与触桥相连的两个支撑弹簧,其特征是线圈内设有一个可动铁芯,该铁芯的上端与触桥相连,在基体内的底部与可动铁芯的下端相对应处设有一块永久磁块。当线圈通过不同方向的直流启动电流时,可动铁芯向不同方向运行,由永久磁铁维持铁芯(带动触桥)处于两种位置状态,线圈不必继续通电,从而实现不消耗吸持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接触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不消耗吸持电流,从而大大提高节能效果,而且无温升、无噪声,有利于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电原理图。
由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置于基体9内的辅助触点1、主触点2、触桥3、支撑弹簧6、线圈7、可动铁芯5及永久磁铁8,它与现有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是将过去双“E”型铁芯改为穿入线圈内单一直条铁芯(该铁芯采用高导磁率的软磁材料),并在该铁芯的下方设有一块与其相对应固连在基体底座上永久磁块8。可动铁芯5的上端与触桥3用销钉4固连,两个支撑弹簧6(图中仅能看到一个)置于触桥3与基体底座之间。应用时,线圈7的电源端连接两个反向并联的整流二极管D1、D2,起、停按钮QA、TA分别与二极管D1、D2相串联。当按下起动按钮QA时,线圈7中通过的直流电流使铁芯磁场与永久磁铁磁场方向相同,铁芯5被拉到与永久磁铁8接触,触桥3被铁芯5带动,使主触点2吸合,此时松开起动按钮QA,即切断电流,永久磁铁仍能吸住铁芯,保证触桥处于主触点吸合的位置,这样就实现了不消耗吸持电流。当按下停止工作按钮TA时,线圈7中通过的反向直流电流,使铁芯磁场与永久磁铁磁场方向相反,铁芯被永久磁铁推开,此时切断电流,离开永久磁铁的铁芯在两个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仍能保持触桥处于主触点断开的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它包括基体和置于基体内的辅助触点、主触点、触桥、线圈以及与触桥相连的两个支撑弹簧,其特征是线圈内设有一个可动铁芯,该铁芯的上端与触桥相连,在基体内的底部与可动铁芯的下端相对应处设有一块永久磁块。
专利摘要一种无吸持电流的交流接触器,它包括基体和置于基体内的辅助触点、主触点、触桥、线圈以及与触桥相连的两个支撑弹簧,线圈内设有一个可动铁芯,该铁芯的上端与触桥相连,在基体内的底部与可动铁芯的下端相对应处设有一块永久磁块。当线圈通过不同方向的直流启动电流时,可动铁芯向不同方向运行,由永久磁铁维持铁芯(带动触桥)处于两种位置状态,线圈不必继续通电,从而实现不消耗吸持电流。
文档编号H01H47/02GK2351831SQ9823758
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万生 申请人:刘万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