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557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
现有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一般都是由三只真空管和一个过渡电阻组成的,其中第二个真空管是保证切换过程电压的连续性,不至于发生断电现象而设置的,过渡电阻是防止短路电流过大烧毁变压器而设置的。但过渡电阻要消耗功率,造成无用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取消了第二个真空管和过渡电阻,使得无用功耗大大降低,切换过程也不会出现两组电压间断的现象,更不会出现多次谐波,减少了它对电源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由如下措施来实现的,每次切换时间都选在50HZ交流电压过零点的时刻进行,所以在原来第二只真空管和过渡电阻处连接两只双向可控硅,每个双向可控硅分别由一个过零点触发电路来控制它的触发导通,即它由两只真空管K1、K2、两个凸轮1、2、凸轮轴4、两只双向可控硅T1、T2、两个过零点触发电路5、6、降压变压器初级绕组B组成,真空管K1、K2的两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T1、T2的阴极和阳极两端相接,T1、T2的阳极接三相交流电源的一相,T1、T2的阴极接降压变压器初级绕组B的抽头端,过零点触发电路5、6的输出端接T1、T2的触发极。
本实用新型由于取消了一只真空管和过渡电阻,使得消耗无用功率大大降低,主要由于采用了在50HZ交流电压过零点时进行切换,所以也不会出现切换过程中的断电现象,更不会出现多次谐波对电源的污染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本实施例由两只真空管K1、K2、两个凸轮1、2、凸轮轴4、两只双向可控硅T1、T2、两个过零点触发电路5、6、降压变压器B组成。凸轮1、2固定在凸轮轴4上,凸轮轴4受驱动机构驱动。凸轮1、2分别对应真空管K1、K2。真空管K1的两端与双向可控硅T1阴极和阳极两端分别并联连接。真空管K2的两端与双向可控硅T2阴极和阳极两端分别并联连接。T1、T2的阳极接50HZ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端,T1、T2的阴极分别接降压变压器B初级绕组单数抽头端、双数抽头端,初级变压器B接50HZ三相交流电源的零点D端。过零点触发电路5、6都由高频隔离变压器Ta、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1、光电偶合触发电路U1组成。光电偶合触发电路U1由MOC3041型号担任,该芯片内包含有一个过零检测电路3。T3的次级的一端接U1的2脚,D1的正极接T3次级的另一端,D1的负极接U1的1脚,U1的4脚接双向可控硅T1、T2的触发极,U1的3、5脚悬空,高频隔离变压器Ta的初级接高频交流电源。
权利要求1.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它由两只真空管K1、K2、两个凸轮(1)、(2)、凸轮轴(4)、两只双向可控硅T1、T2、两个过零点触发电路(5)、(6)、降压变压器初级绕组B组成,其特征在于真空管K1、K2的两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T1、T2的阴极和阳极两端相接,T1、T2的阳极接三相交流电源的一相,T1、T2的阴极接降压变压器初级绕组B的抽头端,过零点触发电路(5)、(6)的输出端接T1、T2的触发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过零点触发电路(5)、(6)都由高频隔离变压器T3、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1、光电偶合触发电路U1组成,光电偶合触发电路U1内含有一个过零检测电路,T3次级的一端接U1的2脚,D1的正极接T3次0级的另一端,D1的负极接U1的1脚,U1的4脚接T1、T2的触发极,U1的3、5脚悬空,高频隔离变压器T3的初级接高频交流电源。
专利摘要无过渡负载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机构,真空管K
文档编号H01F29/00GK2368145SQ9920157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3日
发明者王凤清, 王继忠, 王继成 申请人:王凤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