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28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作为一种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常规的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一般由线圈与线圈引出端、铁心、轭铁、衔铁、推动块、动簧片、静簧片、触点、底座和外壳等组成,其中推动块的推动点一般设在动簧片中部,推动点与动簧片铆接点、触点接触点呈一条直线,产品高度方向尺寸较大(一般为20~25mm),显然它无法满足安装高度空间小的使用要求。CN2248923Y号专利提供一种矮壳身超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它由固定有铁芯、线圈、轭铁、引出片的骨架,带静触点的上、下接触片及与衔铁连接带动触点的动触片和壳体组成。骨架上、下一端面上有相通的开口槽,下底面中有盲槽,轭铁一端插进骨架下底面中的盲槽内。CN2264969Y号专利提供一种超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它由固定在基座板上和壳体内的动静触片、引出片、骨架、轭铁、衔铁、铁芯和线圈组成,其中动、静触片的端部固定有镀金的动、静触点,静触片与骨架过盈配合,动、静触点间的间隙为0.2~0.3m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卧式磁路结构,产品高度尺寸较小,触点组间的介质耐压不小于2500VAC,可满足一般用户对安装高度和触点组间隔离度要求的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接触机构、磁路机构、底座和外壳,接触机构由常开与常闭静簧片、动簧片组成,并插入底座上的导槽,两触点组各设一动簧片,两动簧片形状相同,动簧片上的侧面设有缺口,推动块固定在缺口上。磁路机构由“U”形轭铁、线圈和压簧组成,线圈铁心与轭铁合为一体,并通过轭铁上的凸苞与底座上的孔相配合,磁路机构被包容于底座的一腔体;底座上还设有一凸起的隔离墙,隔离墙与外壳上的凹槽相配合,形成一隔离体,两触点组分隔于隔离墙两侧。
推动块在动簧片上的推动点、触点接触点和动簧片的铆接点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将铁心与轭铁合为一体,并通过轭铁上的凸苞与底座上的孔相配合,使磁路在底座中的位置一致。由于底座部分上设有的腔体包容了磁路机构,从而达到输入输出端的介质耐压要求,同时底座上设有凸起的隔离墙,与外壳上的凹槽相配合,形成隔离体,将触点组分隔开,使触点组间介质耐压不小于2500VAC,达到触点组间隔离度的要求。由于接触机构通过底座上的导槽插入底座,采用卧式磁路结构,因此可将产品的高度降至15.7mm。满足了用户对安装高度和触点组间隔离度的要求。由于两触点组的动簧片形状相同,因此可采用同一副模具加工。由于推动块在动簧片上的推动点、触点接触点与动簧片的铆接点三者不在一直线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增加了动簧片动作过程中的柔度要求,当推动块将动簧片向前推动,触点接触后,推动块继续向前推,使动触点向后扭动运动,从而使动触点的超行程满足继电器要求并避免触点粘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性与工艺性好,可批量流水生产,性能、体积比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现有同类产品的具有两组触点组的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动簧片主视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线圈1、底座2、压簧3、衔铁4、轭铁5、推动块6、静簧片7、动簧片8和外壳9等组成。静簧片与动簧片分别插入底座上的导槽,两触点组各设一动簧片,左右动簧片形状相同,动簧片上的侧面设有缺口8.7,用于固定推动块。推动块在动簧片上的推动点8.6、触点接触点8.8与动簧片的铆接点8.9组成一个三角形,使动触点的超行程满足继电器要求并避免触点粘结。轭铁5呈“U“形,与线圈组成继电器的磁路机构,线圈铁心与轭铁合为一体,并通过轭铁上的凸苞与底座上的孔相配合,磁路机构被包容于底座的一腔体中。底座上还设有两触点组的凸起隔离墙9,此隔离墙9套入外壳内侧上的凹槽,形成一隔离体,两触点组分隔于隔离墙两侧。
权利要求1.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机构、磁路机构、底座和外壳,接触机构由常开与常闭静簧片、动簧片组成,磁路机构由“U”形轭铁、线圈和压簧组成,其特征在于静、动簧片插入底座上的导槽,两触点组各设一动簧片,两动簧片形状相同,动簧片上的侧面设有缺口,推动块固定在缺口上;线圈铁心与轭铁合为一体,并通过轭铁上的凸苞与底座上的孔相配合,磁路机构被包容于底座的一腔体;底座上还设有一凸起的隔离墙,隔离墙与外壳上的凹槽相配合形成一隔离体,两触点组分隔于隔离墙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推动块在动簧片上的推动点、触点接触点和动簧片的铆接点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接触机构由静、动簧片组成,并分别插入底座导槽,两触点组各设一动簧片,形状相同,动簧片侧面设有缺口,推动块固定在缺口上。磁路机构由“U”形轭铁、线圈和压簧组成,线圈铁心与轭铁合为一体,并通过轭铁上的凸苞与底座上的孔相配合,被包容于底座的一腔体。底座上还设凸起隔离墙,隔离墙与外壳上的凹槽相配合。推动点、接触点、铆接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产品高度尺寸小,触点组间的介质耐压不小于2500VAC。
文档编号H01H50/54GK2382126SQ99218598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7日
发明者谭忠华 申请人: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