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撞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401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撞击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具体的说就是一种水平撞击开关。
[0002]【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的撞击感应器大多都是起到控制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因此惯性感应值较小,所以多大使用在小型车辆上。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用于如客车、卡车等大型车的冲击感应值较大的惯性开关。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反复使用的水平撞击开关。
[000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它包括底板,在底板上设有一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设有基座,基座通过导线与负极电源相连,在基座上设有金属撞击球;在底板上设有覆盖基座的罩壳,在罩壳内设有与撞击球相配合的弹簧,在罩壳内设有通过导线与正极电源相连的接触环。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罩壳是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下部罩壳和上部罩壳构成,在下部罩壳上设有内螺纹,在上部罩壳上设有外螺纹。
[0006]所述的缓坡与下部罩壳的内壁相接触。
[0007]所述的基座包括绝缘柱状基台,在柱状基台顶部设有平台,在平台上设有凹陷,在柱状基台外壁上向四周延伸出缓坡。
[000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反复使用,且惯性感应值可调,使用范围广泛。
[0009]【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待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项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项放大图。
[0010]【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它包括底板1,在底板I上对称设有一组安装孔la,通过在安装孔Ia内设置螺栓可以方便的将本发明安装在所需要的位置。
[0011]在底板I上设有基座2,所述的基座2包括绝缘性柱状基台2a,在柱状基台2a顶部设有平台,在平台上设有凹陷2b,凹陷上设有金属撞击球3。
[0012]在凹陷2b下方的柱状基台2a外壁上向四周延伸出缓坡2c。如图4所示,在缓坡2c底部连接有导线,导线的穿过底板后与负极电源相连。
[0013]在底板I上设有能够完全覆盖基座2的罩壳4,在罩壳4内设有与撞击球3形成压紧配合的弹簧6。
[0014]所述的缓坡2c与下部罩壳4a的内壁相接触。
[0015]如图1、2、3所示,所述的罩壳4是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下部罩壳4a和上部罩壳4b构成,在下部罩壳4a上设有内螺纹4c,在上部罩壳4b上设有外螺纹4d。
[0016]在罩壳4的上部罩壳4b内设有通过导线与正极电源相连的接触环5。
[0017]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调整弹簧也调整本发明的惯性感应值。
[0018]工作原理:
本发明处于待机状态时,虽然缓坡上的导线与接触环5分别与正负极电源相连,但由于缓坡与接触环之间没有导电物质相连,所以正负极之间的回路是断开的。
[0019]当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撞击时,一旦车辆受到的冲击力超过了弹簧对金属撞击球压力时,撞击球就会从柱状基台上滚落,并且在缓坡的作用下滑向罩壳,而后与接触环5接触,这时正负极之间的回路就被接通了。
【主权项】
1.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它包括底板(I ),在底板(I)上设有一组安装孔(Ia),其特征在于:在底板(I)上设有基座(2),基座(2)通过导线与负极电源相连,在基座(2)上设有金属撞击球(3); 在底板(I)上设有覆盖基座(2)的罩壳(4),在罩壳(4)内设有与撞击球(3)相配合的弹簧(6 ),在罩壳(4 )内设有通过导线与正极电源相连的接触环(5 )。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4)是由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下部罩壳(4a)和上部罩壳(4b)构成,在下部罩壳(4a)上设有内螺纹(4c),在上部罩壳(4b)上设有外螺纹(4d)。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坡(2c)与下部罩壳(4a)的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2)包括绝缘性柱状基台(2a),在柱状基台(2a)顶部设有平台,在平台上设有凹陷(2b),在柱状基台(2a)外壁上向四周延伸出缓坡(2c)。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撞击开关,它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设有一组安装孔(1a),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上设有通过导线与负极电源相连的基座(2),在基座(2)上设有金属撞击球(3),在基座(2)上设有罩壳(4),在罩壳(4)内设有与撞击球(3)配合弹簧(4),在罩壳(4)内设有通过导线与正极电源相连的接触环(5)。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反复使用,且冲击力感应值较大,使用范围广泛。
【IPC分类】H01H35-14
【公开号】CN104795273
【申请号】CN201510115989
【发明人】康保国, 王教东, 耿亮, 黄健, 张宇, 孙兴来, 郭玉
【申请人】郭玉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