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3736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母座、公座及DC电源传输线,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第一触点组与第二触点组吸合时,公座接收母座传输的电能;DC电源传输线与公座相连以将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本发明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和母座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
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子科技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及成长中,我们周边的物品也渐渐都走向电子化,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及更为人性化的使用性。
[0003]现今,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多半都有相对应的电源适配器,利用该数据线将电子产品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即可为电子产品充电,此外,除了电源适配器以外,电子产品通过数据线从电脑的USB接口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上充电。
[0004]无论是电源适配器、电脑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都需要将数据线的USB插头与电源适配器、电脑或电源排插等电源装置上的USB接口连接。众所周知,USB插头与USB接口之间的连接必须要对准插入,而且在插入前要分辨正反方向,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其操作非常繁琐不便。
[0005]此外,这种对接插入方式由于插入的力度,角度,插拔次数等因素,容易造成USB接口与USB插头接触不良,甚至是USB接口、数据线上的USB插头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
[000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智能转接充电座的电源连接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
[0009]母座,所述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
[0010]公座,所述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所述公座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
[0011]DC电源传输线,所述DC电源传输线与所述公座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
[00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吸合的第二触点组,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如此,使用时可以公座上第二触点组和母座上的第一触点组吸合,在将DC电源传输线连接至电子设备即可为电子设备充电。本发明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和母座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
[0013]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母座具有一顶面,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公座具有一与所述顶面相适配的底面,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底面。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低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触点组高于所述底面。
[00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一第一正极触点及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周围;
[0018]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用于与第一正极触点吸合的一第二正极触点及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一一对应吸合的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周围。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两侧;
[0020]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两侧。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一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第一正极片;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二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的第一负极片;
[0022]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三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的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四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四磁性件上的第二负极片。
[00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DC电源传输线包括线体及电源插头,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公座相连,所述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电源插头适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相连。
[00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或第二触点组为具有弹性的构件。
[0025]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连接装置,包括:
[0026]电源装置,用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0027]如上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所述智能转接充电座的母座装设于所述电源装置上。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的分解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转接充电座中公座和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母座10;
[0033]第一触点组11;
[0034]第一正极触点111;
[0035]第一负极触点112;
[0036]公座20;
[0037]第二触点组12;
[0038]第二正极触点211;
[0039]第二负极触点212;
[0040]DC电源传输线30;
[0041 ]线体 301;
[0042]电源插头302。
[004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8]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包括母座10、公座20及DC电源传输线30。
[0049]具体的,母座10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10上设有第一触点组11。
[0050]也就是说,在具体应用中,母座10是安装在电源装置上的,例如可以是嵌设在电源装置上,也可以使插接在电源装置上,还可以与电源装置的形成为一体。电源装置可以是电源适配器、电源插排、插座、电脑主机电源等等。
[0051]需要说明的是,母座10的结构和形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母座10作为第一触点组11的载体,只要能够安装第一触点组11即可。作为优选地,母座1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
[0052]公座2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11对应的第二触点组12,所述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11可与第二触点组12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11与所述第二触点组12吸合时,所述公座20接收所述母座10传输的电能。作为优选地,公座2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
[0053]也就是说,由于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所以,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可以利用磁性相吸原理吸合在一体,如此,当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后,母座10与公座20之间即可形成电性接触,母座10上的电能即可通过第一触点组11传输至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
[005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均可以包括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利用第一触点组11上的正、负极触点与第二触点组12上的正、负极触点分别对应吸合,即可实现母座10和公座20电性导通。
[0055]DC电源传输线30与所述公座20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也就是说,当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后,母座10的电能通过第一触点组11传输至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再通过第二触点组12传输至DC电源传输线30,最后DC电源传输线30将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
[0056]具体使用时,首先,可以将DC电源传输线30连接至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并将电源装置连接至外部交流电源,此时,电源装置即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至母座
10。接着,将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如此,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上的第一触点组11形成电性接触,母座1上的直流电即可输出至公座20,并通过公座20上连接的DC电源传输线30传输至电子设备,实现为电子设备充电。
[005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母座10上设有第一触点组11,公座2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11对应吸合的第二触点组12,当所述第一触点组11与所述第二触点组12吸合时接收所述母座10传输的电能,如此,使用时可以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和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在将DC电源传输线30连接至电子设备即可为电子设备充电。本发明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20和母座10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
[0058]值得强调的是,众所周知,电源充电器、电源插排、电脑等电源装置,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USB接口与带有USB插头的数据线实现为电子产品充电,也就是说,在充电时必须将USB插头插入至电源装置的USB接口,这种USB插头与USB接口的插接方式必然导致操作非常繁琐不便问题。此外,由于插入的力度,角度,插拔次数等因素,容易造成USB接口与USB插头接触不良,甚至是USB接口、数据线上的USB插头损坏等问题。
[0059]而本发明中由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和公座20上的第二触点组12之间可以相互吸附,所以,在将公座20与母座10连接时,使用者只需要将公座20靠近母座10,则在磁性吸附作用下,公座20和母座10可以快速准确的吸合在一起实现电性接触,必须要对准插入,因此,非常方便。而且,由于磁性作用是位于第一触点组11和/或第二触点组12上,所以,可以确保可第一触点组11与第二触点组12精准的吸合在一起,确保可电性连接非常可靠。此外,这种吸合方式形成的电性接触,只要磁性存在,则可以保持稳定可靠的使用,因此,其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
[0060]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母座10具有一顶面,所述第一触点组11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公座20具有一与所述顶面相适配的底面,所述第二触点组12设置于所述底面。
[0061 ]当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与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时,公座20的顶面与母座10的底面上下相对或贴合,如此,可以将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隐藏在公座20和母座10之间,对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裸露造成的不安全问题,或者容易被污染、损坏等。
[006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点组11可以设置于母座10的其他表面,例如侧面,对应的,第二触点组12可以设置于公座20上对应的其他表面,例如与第一触点组11所在侧面相对的侧面,如此,公座与母座左右相对或贴合。
[0063]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也就是说,母座10上第一触点组11所在表面为平面,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所在表面也为平面,采用相对的平面可以使得第一触点组11与第二触点组12吸合之后,母座10的顶面与公座20上的底面能够完全贴合在一起,进而使得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使得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电性接触更加可靠。
[0064]参照图3所示,更为有利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点组11低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触点组12高于所述底面。例如在母座10的顶面设置凹槽,将第一触点组11安装于凹槽内,使得第一触点组11略低于凹槽,较佳的,凹槽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触点组11的形状相适配,如图2示例中,第一触点组11和凹槽均为圆形。对应的,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略突出于公座20的底面。
[0065]由此,在使用过程中,将母座10的第一触点组11与公座20的第二触点组12吸合之后,第二触点组12刚好位于母座10的凹槽中的,由于凹槽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第一触点组11难以沿水平方向从凹槽中滑出,如此,可以起到定位作用,确保第一触点组11与第二触点组12电性接触牢靠,避免因外界的作用力而使得第一触点组11与第二触点组12分离而导致断开等误动作。
[0066]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触点组11包括一第一正极触点111及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112,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112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11的周围。对应的,第二触点组12包括用于与第一正极触点111吸合的一第二正极触点211及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112—一对应吸合的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21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212布置在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11的周围。
[0067]也就是说,第一触点组11中具有多个第一负极触点112,对应的,第二触点组12中也具有多个第二负极触点212,多个第二负极触点212与多个第一负极触点112是一一对应的。
[0068]在使用时,由于多个第一负极触点112布置在第一正极触点111的周围,多个第二负极触点212布置在第二正极触点211的周围,所以,可以不需要将公座20与母座10进行正负极的分辨和对准,随意将公座20与母座10靠近即可确保可公座20上的第二正极触点211与母座10上的第一正极触点111吸合,任意一个第二负极触点212与任意一个第一负极触点112吸合即可实现公座20和母座10之间的电性连接,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满足人性化要求。
[0069]更为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负极触点1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12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111的两侧。对应的,第二负极触点2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12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211的两侧。如此,公座20与母座10连接时,无需核对正负极,公座20可以轻松放置到母座10上,与母座10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0070]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触点111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10内的第一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第一正极片;所述第一负极触点112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10内的第二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的第一负极片。
[0071]第二正极触点211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20内的第三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的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212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20内的第四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四磁性件上的第二负极片。
[007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组11和第二触点组12均采用磁性结构,而且各个触点都采用磁性件与电极片结构,如此,可以确保在公座20与母座10连接时,第一触点组11上的各个触点与第二触点组12上的各个触点吸合更加牢固可靠,也即是电性连接更加可
A+-.与巨O
[0073]在发明的实施例中,DC电源传输线30包括线体301及电源插头302,所述线体301的一端与所述公座20相连,所述线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插头302相连,所述电源插头302适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相连。如此,利用电源插头302可以方便于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以便于为电子设备充电。
[0074]可以理解的是,电源插头302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选择,与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相适配即可。
[007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组11和/或第二触点组12为具有弹性的构件。也就是说,第一触点组11中的第一正极触点111、第一负极触点112和/或第二触点组12中的第二正极触点211、第二负极触点212具有弹性,例如,增设弹簧,将磁性件设置于弹簧上,再将正极片或负极片设置于磁性件上方,如此,即可形成具有弹性的正极触点或负极触点。
[0076]由此,当第一触点组11中的第一正极触点111、第一负极触点112与第二触点组12中的第二正极触点211、第二负极触点212对应吸合时,由于第一正极触点111与第二正极触点21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第一负极触点112与第二负极触点21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因此,可以确保第一正极触点111与第二正极触点211,第一负极触点112与第二负极触点212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不会因外部震动的影响,而造成断开等不稳定问题,也就是,可以提高公座20和母座10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007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装置,包括电源装置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
[0078]电源装置用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该电源装置可以是电源适配器、电源插排、插座、电脑主机电源等等。智能转接充电座的母座10装设于所述电源装置上。
[007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源连接装置,具有上述智能转接充电座,母座10上设有第一触点组11,公座2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11对应吸合的第二触点组12,当所述第一触点组11与所述第二触点组12吸合时接收所述母座10传输的电能,如此,使用时可以公座20上第二触点组12和母座10上的第一触点组11吸合,在将DC电源传输线30连接至电子设备即可为电子设备充电。本发明利用磁性吸附作用实现公座20和母座10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其结构简单,可以确保可电性连接更加可靠,使用寿命长。
[008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座,所述母座适于装配在电源装置上以从所述电源装置上取电,且所述母座上设有第一触点组; 公座,所述公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对应的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中的至少一组具有磁性,以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可与第二触点组相吸合,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二触点组吸合时,所述公座接收所述母座传输的电能; DC电源传输线,所述DC电源传输线与所述公座相连以将所述电能传输至电子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具有一顶面,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公座具有一与所述顶面相适配的底面,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低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触点组高于所述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一第一正极触点及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周围; 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用于与第一正极触点吸合的一第二正极触点及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负极触点一一对应吸合的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负极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周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的两侧; 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一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第一正极片;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母座内的第二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上的第一负极片; 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三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上的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包括嵌设于所述公座内的第四磁性件及覆盖于所述第四磁性件上的第二负极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DC电源传输线包括线体及电源插头,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公座相连,所述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电源插头适于所述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或第二触点组为具有弹性的构件。10.一种电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装置,用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转接充电座,所述智能转接充电座的母座装设于所述电源装置上。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5896139SQ20161040446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何伟
【申请人】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