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627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插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插框应用在多数的电源系统中。在电源系统中,插框主要用于安装或固定电源系统中的电源模块以及其他模块。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钢板材作为插框的构成材料。对于钢板材和钢板材之间的连接,通常会采用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工艺。
[0003]对于焊接工艺而言,焊接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低,而且焊接工艺会破坏钢板材的镀层,需要对焊后的表面进行处理,从而造成采用焊接工艺进行连接的插框成本较高,且薄板焊接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应用在电源系统中的插框产品比较少采用焊接工艺进行连接。
[0004]普通的螺纹连接、卡接和铆接是电源系统中插框产品最常见的连接方式。随着电源电流密度的不断提高,在标准IU高的尺寸内,为了确保电源模块的高度尽可能大,插框上下板之间只允许存在一个料厚的高度,同时还要保证插框有足够的强度。但是在相关技术中,无论是螺纹连接,卡接还是铆接都无法保证两块板材结合后,既不占用围合区域(即在插框产品中特指电源模块槽位)的高度空间又能满足行业内所要求的强度。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插框在完成安装后会占用其围合区域的高度空间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框。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构造一种插框,包括:第一框体,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头;第二框体,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连接头过盈配合的槽孔;所述连接头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尾部从所述头部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头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尾部的最大宽度。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头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尾部包括:第一自由端,从所述第一固定端向外延伸;第二自由端,从所述第二固定端向外延伸;弯曲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头部包括:第三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尾部包括:第三自由端,从所述第三固定端向外延伸;第四自由端,从所述第三固定端向外延伸;其中,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互不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端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头,所述第一框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连接头过盈配合的槽孔。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本体;左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右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与所述左、右侧板上的连接头配合连接的槽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上;通过所述左、右侧板上的连接头与所述槽孔的过盈配合,所述左、右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框体相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本体;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支撑架上的连接头配合连接的槽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上;通过所述支撑架上的连接头与所述槽孔的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框体相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插框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每个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头,与所述隔板上的连接头配合连接的槽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上;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槽孔的过盈配合,所述一个或多个隔板与所述第二框体相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框,其中,所述插框还包括:独立的一个或多个隔板;所述一个或多个隔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隔板上的连接头配合连接的槽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上;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槽孔的过盈配合,所述一个或多个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框体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该连接头,并将第一框体的该连接头与第二框体的槽孔过盈配合,可以使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装配后,该连接头均位于插框的外部,即在装配后,该连接头均不会占用插框的围合区域的高度空间;且由于该连接头的尾部的最大宽度大于头部的最大宽度,装配时通过瞬间的冲击压力可使连接头产生冷挤压变形并刚好填满槽孔,从而使连接头和槽孔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过盈配合,进一步保证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在装配后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插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插框如图1所示,插框I包括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第一框体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头13,并且第二框体12上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槽孔。连接头可以包括头部和尾部,其中,头部固定在第一框体11上,尾部从头部向外延伸;并且头部的最大宽度小于尾部的最大宽度。
[0025]由于头部的最大宽度小于尾部的最大宽度,在连接头13和相应的槽孔14过盈配合时(即将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进行固定时),需要通过一个瞬间的冲击压力加工过程,以便产生连接头13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变形点,且连接头14刚好填满槽孔14,从而在连接头和槽孔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过盈配合。且这种结构的连接头在装配后均处于插框的外部,并不占用插框的高度空间。另一方面,这样的安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且装配后不会对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的镀层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低的成本。
[0026]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二框体12上也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头,且第一框体11上对应地设置有与连接头过盈配合的槽孔。
[0027]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述两种实施方式进行组合,即第一框体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头,第二框体12上设置有与第一框体11的连接头过盈配合的槽孔;同时,第二框体1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头,第一框体上设置有与第二框体12上的连接头过盈配合的槽孔。当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完成装配后,不论是第一框体11上的连接头还是第二框体12上的连接头均处于插框I的外部,从而在保证其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不占用插框I内的围合区域的高度空间。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框体1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1、左侧板112以及右侧板113。如图2所示,左侧板112设置于第一本体111的一侧,右侧板113设置于第一本体111的另一侧。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头13,且第二框体12上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槽孔14,连接头13可以与槽孔14过盈配合,从而将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分别与第二框体12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完成装配后,第一框体11上的连接头13均处于插框I的外部,且不会占用插框I的围合区域的高度空间。
[0030]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二框体12可以包括第二本体121和支撑架122。如图3所示,支撑架122设置于第二本体121的一侧,且支撑架122上设置有连接头15,与连接头15配合连接的槽孔16可以对应地设置在第一框体11上。通过连接头15与槽孔16的过盈配合,从而将支撑架122与第一框体11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的支撑架122完成装配后,第二框体12上的连接头15均处于插框I的外部,且不会占用插框I的围合区域的高度空间。
[003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有左、右侧板的实施方式和设置有支撑架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两种实施方式组合使用,即在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与第二框体12相互连接的同时,支撑架122与第一框体11相连接,且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连接头与槽孔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当将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