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插座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529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线、插座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线,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接线层以及电缆线主体,接线层设置在电缆线主体的端部,接线层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上保护层以及上导线层,电缆线主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基材层、下导线层以及下保护层,上导线层与下导线层电连接,上保护层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使上导线层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座的连接结构以及一种移动终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有效地降低了电缆线与其他部件连接使用时的失效风险,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另外,接收层设置在电缆线主体的端部可有效地提高电缆线主体端部的结构强度,利于电缆线的连接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电缆线、插座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线、插座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移动终端当中一般都配备有USB插座,USB插座一般是用于移动终端与充电器的充电连接、移动终端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等。其中,移动终端当中还设置有电缆线,如图1所示,电缆线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电缆线主体1001以及强化层1002(主要用于强化电缆线主体1001的结构强度),电缆线主体1001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盖膜层1003、导线层1004以及基材层1005,盖膜层1003上开设有通孔1009使导线层1004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1006 WSB插座1007设置在电缆线主体1001的上方,且USB插座1007的接线部焊接在接线盘1006上,强化层1002的下方则设置有补强板1008,补强板1008与USB插座1007固定连接。这样,即可实现USB插座1007与电缆线的连接。
[0003]但由于上述结构的电缆线,其接线盘1006是直接形成在电缆线主体1001上。由于电缆线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弯折,应力点集中在接线盘处(即软硬交接处);如电缆线上的弯折应力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在电缆线发生线路疲劳后,电缆线则容易在接线盘处发生断裂,从而造成USB插座1007失效,无法进行使用。尤其是,USB插座1007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承受用户拔插的作用力,加快了电缆线发生线路疲劳的进程,提高了USB插座1007的失效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线、插座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0006]—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线,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接线层以及电缆线主体,所述接线层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的端部,所述接线层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上保护层以及上导线层,所述电缆线主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基材层、下导线层以及下保护层,所述上导线层与所述下导线层电连接,所述上保护层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使所述上导线层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
[000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的连接结构,包括USB插座、补强板以及如上所述的电缆线,所述USB插座设置在所述接线层的上方,所述USB插座的接线部与所述接线盘电连接,所述补强板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端部的下方,所述USB插座与所述补强板固定连接。
[0008]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座的连接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在电缆线主体端部的上方设置有接线层;并且,在接线层中,上保护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使上导线层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变了接线盘的位置;当电缆线与其他部件(如USB插座)连接使用时,即使电缆线发生弯折的情况,弯折应力的应力点也不会集中在接线盘处,有效地降低了电缆线与其他部件连接使用时的失效风险,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将接线层中的上导线层与电缆线主体中的下导线层电连接,以实现电缆线中的电路导通,结构简单、可靠。另外,由于电缆线主体的厚度较薄,将接收层设置在电缆线主体的端部可有效地提高电缆线主体端部的结构强度,利于电缆线的连接使用。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插座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A剖视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实施例一:
[0017]参照图2,一种电缆线,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接线层I以及电缆线主体2,所述接线层I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2的端部,所述接线层I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上保护层11以及上导线层12,所述电缆线主体2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基材层21、下导线层22以及下保护层23,所述上导线层12与所述下导线层22电连接,所述上保护层11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13使所述上导线层12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3。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材层21上至少开设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通孔24内设置有电连接部4,所述上导线层12经所述电连接部4与所述下导线层22电连接。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上导线层12与下导线层22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可以隐藏于电缆线内,确保上导线层12与下导线层22电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且,还使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整体性更强,结构也更为简单、合理。
[0019]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上导线层1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上导线121、第二上导线122、第三上导线123以及第四上导线124,每两相邻上导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以确保每两相邻上导线之间不会电导通;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间隙5内填充有第一绝缘块7。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块7可以与所述上保护层11 一体成型。其中,上保护层11为盖膜层,则第一绝缘块7同为盖膜材料。
[0020]同样地,所述下导线层2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导线221、第二下导线222、第三下导线223以及第四下导线224,每两相邻下导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以确保每两相邻下导线之间不会电导通。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第二间隙6内填充有第二绝缘块8。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块8可以与所述下保护层23—体成型。其中,上保护层23为盖膜层,则第二绝缘块8同为盖膜材料。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部4包括第一电连接部41、第二电连接部42、第三电连接部43以及第四电连接部44,所述第一上导线121经所述第一电连接部41与所述第一下导线221电连接,所述第二上导线122经所述第二电连接部42与所述第二下导线222电连接,所述第三上导线123经所述第三电连接部43与所述第三下导线223电连接,所述第四上导线124经所述第四电连接部44与所述第四下导线224电连接。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即可实现上导线层12与下导线层22的电连接。其中,上述第二通孔24的数量应当与电连接部的数量所对应,则第二通孔24的数量为四个。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使所述第一上导线121、第二上导线122、第三上导线123以及第四上导线124外露,形成所述接线盘3;即接线盘3具有四个接线脚,可用于与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等部件的连接。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在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上方设置有接线层I;并且,在接线层I中,上保护层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使上导线层12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变了接线盘3的位置;当电缆线与其他部件(如USB插座)连接使用时,即使电缆线发生弯折的情况,弯折应力的应力点也不会集中在接线盘3处,有效地降低了电缆线与其他部件连接使用时的失效风险,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将接线层I中的上导线层12与电缆线主体2中的下导线层22电连接,以实现电缆线中的电路导通,结构简单、可靠。另外,由于电缆线主体2的厚度较薄,将接收层I设置在电缆线主体2的端部可有效地提高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结构强度,利于电缆线的连接使用。
[0024]实施例二:
[0025]参照图4,一种插座的连接结构,包括USB插座101、补强板102以及如上所述的电缆线103,所述USB插座101设置在所述接线层I的上方,所述USB插座101的接线部与所述接线盘3电连接,所述补强板102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下方,所述USB插座101与所述补强板102固定连接。
[0026]其中,USB插座101与补强板102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可以是带槽体限位结构的固定方式(图中未示出)、带定位柱结构的固定方式(图中未示出)或者额外焊接金属盖的固定方式(图中未示出)。
[0027]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应用了上述的电缆线。当电缆线与USB插座连接使用时,即使电缆线发生弯折的情况,弯折应力的应力点也不会集中在接线盘3处,有效地降低了电缆线与USB插座连接使用时的失效风险,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将接线层I中的上导线层12与电缆线主体2中的下导线层22电连接,以实现电缆线中的电路导通,结构简单、可靠。另外,由于电缆线主体2的厚度较薄,将接收层I设置在电缆线主体2的端部可有效地提高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结构强度,利于电缆线的连接使用。
[0028]实施例三:
[0029]—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座的连接结构。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导航仪、平板电脑、照相机、手提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0030]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具有上述的连接结构。当电缆线与USB插座连接使用时,即使电缆线发生弯折的情况,弯折应力的应力点也不会集中在接线盘3处,有效地降低了电缆线与USB插座连接使用时的失效风险,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将接线层I中的上导线层12与电缆线主体2中的下导线层22电连接,以实现电缆线中的电路导通,结构简单、可靠。另外,由于电缆线主体2的厚度较薄,将接收层I设置在电缆线主体2的端部可有效地提高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结构强度,利于电缆线的连接使用。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接线层(I)以及电缆线主体(2),所述接线层(I)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2)的端部,所述接线层(I)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上保护层(11)以及上导线层(12),所述电缆线主体(2)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基材层(21)、下导线层(22)以及下保护层(23),所述上导线层(12)与所述下导线层(22)电连接,所述上保护层(11)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13)使所述上导线层(12)外露,形成电缆线的接线盘(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1)上至少开设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通孔(24)内设置有电连接部(4),所述上导线层(12)经所述电连接部(4)与所述下导线层(2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线层(1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上导线(121)、第二上导线(122)、第三上导线(123)以及第四上导线(124),每两相邻上导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所述下导线层(2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导线(221)、第二下导线(222)、第三下导线(223)以及第四下导线(224),每两相邻下导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所述电连接部(4)包括第一电连接部(41)、第二电连接部(42)、第三电连接部(43)以及第四电连接部(44),所述第一上导线(121)经所述第一电连接部(41)与所述第一下导线(221)电连接,所述第二上导线(122)经所述第二电连接部(42)与所述第二下导线(222)电连接,所述第三上导线(123)经所述第三电连接部(43)与所述第三下导线(223)电连接,所述第四上导线(124)经所述第四电连接部(44)与所述第四下导线(224)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3)使所述第一上导线(121)、第二上导线(122)、第三上导线(123)以及第四上导线(124)外露,形成所述接线盘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5)内填充有第一绝缘块(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7)与所述上保护层(11)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6)内填充有第二绝缘块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块(8)与所述下保护层(23)—体成型。9.一种插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插座(101 )、补强板(102)以及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线(103),所述USB插座(101)设置在所述接线层(I)的上方,所述USB插座(101)的接线部与所述接线盘(3)电连接,所述补强板(102)设置在所述电缆线主体(2)端部的下方,所述USB插座(101)与所述补强板(102)固定连接。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的连接结构。
【文档编号】H01R13/56GK205509130SQ20162023347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余志刚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