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83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电动机内的变频调速器。
背景技术
电动机变频调速器可以解决交流电动机启动电流大,启动转矩低和转速调整实施复杂的问题。该变频调速器可用单片微机对变频电路实施多参数控制,使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和多种机械特性输出。该装置还可以和配套主机通过传感器实施闭环控制。上述电动机和变频器一般是在分体情况下,各自单独设置,由此造成装置安装使用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和结构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可以解决电动机与电子变频器结合成一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包括散热风扇、散热器、变频电路板、屏蔽防护罩和调控盒;其中散热风扇通过紧固螺钉直接固定在电动机的后端盖上;在屏蔽防护罩下端,对应原电动机后端盖上的风扇罩固定螺钉孔处开有对应的螺钉孔,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电动机后端;所述散热器为圆筒形,且外表面均布有放射形散热筋,在散热器内部空间安装固定有变频电路元器件及线路板,有一个盖板位于散热器的下口部;所述散热器被螺钉直接固定在屏蔽防护罩上,并且位于散热风扇外侧;屏蔽防护罩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隙形成电动机的进风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其中散热器的一侧有向外延伸至屏蔽防护罩外侧的一个通口,在通口外端安装有变频器的调控盒,调控盒的连线由该通口引入至散热器内,该调控盒可以与原电动机上的接线盒对接,形成操控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与传统的分体式电动机变频器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和优点1.由于机电一体化,使常规变频调速器与电动机结合,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及占地使用面积大大缩小;2.减少了原分体装置中主机与变频器重复设置的部件,降低了主机配套成本;3.最大限度地减小风扇震动对变频调速器的影响;4.避免了冷却风扇直接安装在电子变频器上造成的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的散热器正视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的散热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可以参见附图。图1中,电动机1的后端盖5上,通过螺钉9安装有风扇10。屏蔽防护罩8下端,对应原电动机后端盖5上的风扇罩固定螺钉孔处,开有对应螺孔,并且通过螺钉14将它们紧固。在屏蔽防护罩8上部,通过螺钉13固定有一个置于屏蔽防护罩8内侧,且位于散热风扇10外侧的圆筒形散热器7。在散热器7内腔与下口部盖板6之间固定有变频器的元器件及线路板12。散热器7侧面安装固定有变频开关器件11。在散热器7的一侧,向外延伸到屏蔽防护罩外侧有一个通口,该通口外端固定有变频器的调控盒4,所述调控盒4与原电动机上的接线盒2对接形成操控板3。所述调控盒4的电路连线,通过散热器7的一侧向外延伸的通口引入至散热器内的变频线路板上。
图2是圆筒形散热器的正视剖面图,其上部开有用于与屏蔽防护罩,固定的螺钉孔。图3是圆筒形散热器的俯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圆筒形散热器顶部分布有放射状的散热盘,该散热盘一直延伸至散热器的周边。
本装置在电动机与电子变频调速器之间安装一个冷却风扇,冷风从电子变频调速器的圆筒形散热器与屏蔽防护罩之间形成的风道吸入,对电子变频调速器冷却,同时也对电动机冷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包括散热风扇、散热器、变频电路板、屏蔽防护罩和调控盒;其特征在于散热风扇通过紧固螺钉直接固定在电动机的后端盖上;在屏蔽防护罩下端,对应原电动机后端盖上的风扇罩固定螺钉孔处开有对应的螺钉孔,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电动机后端;所述散热器为圆筒形,且外表面均布有放射形散热筋,在散热器内部空间安装固定有变频电路元器件及线路板,有一个盖板位于散热器的下口部;所述散热器被螺钉直接固定在屏蔽防护罩上,并且位于散热风扇外侧;屏蔽防护罩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隙形成电动机的进风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器的一侧有向外延伸至屏蔽防护罩外侧的一个通口,在通口外端安装有变频器的调控盒,调控盒的连线由该通口引入至散热器内,该调控盒可以与原电动机上的接线盒对接,形成操控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后置式变频装置。该装置包括散热风扇、散热器、变频电路板、屏蔽防护罩和调控盒。所述冷却风扇直接安装于电动机后端盖上,屏蔽防护罩被固定在电动机后端,圆筒形散热器固定在屏蔽防护罩内的风扇外侧。所述变频器电路板及元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内部。本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大大缩小、节省材料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本装置将风扇安装在电动机后端盖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扇振动对变频调速器造成的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K11/00GK2609270SQ03244929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9日
发明者齐善林, 李京林, 刘文君, 刘烨 申请人:齐善林, 李京林, 刘文君, 刘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