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端子和设有该金属端子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78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端子和设有该金属端子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安装在用作移动体的汽车等中的导线端部连接的金属端子,并且还涉及设有这种金属端子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用作移动体的汽车上安装有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例如头灯和尾灯的车灯以及例如起动电动机和空调电机的电机。
为了给上面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电能,在汽车的适当部分处设有接线盒(junction block)。该接线盒通过将许多保险丝、继电器等各种电路单元组合在一起而形成。
接线盒通常包括保险丝、继电器、母线等,并且因此通常被称为保险丝盒或继电器箱,或者通常被称为配电箱。在本说明书中,保险丝盒、继电器箱和接线盒在下面被统称为配电箱。
配电箱包括形成外壳的箱主体和金属端子(参见例如JP-A-11-31450)。用于在其上安装电部件(例如上面的继电器、保险丝和熔线)的多个安装部分例如形成在箱主体的上表面处。另外,由导电金属片形成的端子连接部分和拧在该端子连接部分中的螺栓(紧固构件)设在上表面处。可以通过将螺栓拧入到端子连接部分中,来改变螺栓头部离端子连接部分的距离。安装在汽车中的束线的连接器例如装配在箱主体的下表面上。
该线束包括多根导线以及固定在导线的端部等上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装配在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箱主体上。该箱主体容纳有母线,所述母线用来以预定的图案将各个电部件(安装在上面的安装部分处)连接在线束的连接器端子上。
金属端子由相对较厚的导电金属片形成,并且包括相互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电接触部分和导线连接部分。用于让螺栓的螺纹部分从中穿过的孔或凹口形成在电接触部分中。通过使电接触部分滑动,螺栓的螺纹部分能够插入到孔或凹口中。然后,在将螺栓拧入到端子连接部分中时,电接触部分保持在螺栓头部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固定在箱主体上。
导线连接部分与电接触部分连接。电接触部分具有用于压固在与电源等连接的导线上的压夹件部分。因此,如此将压夹件部分压固在导线上,从而导线连接部分与导线的导体连接。该导线与电源连接。
在上面的配电箱中,金属端子的电接触部分(与电源连接的导线牢固固定在其上)通过螺栓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设在箱主体的上表面处)上。所期望的电部件安装在安装部分处,并且线束的连接器装配在箱主体的下表面上。这样,组装好配电箱。该配电箱从电源通过熔线、线束的导线等将电能提供给上面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面传统配电箱主体的紧凑(小尺寸)设计,建议提供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金属端子如此形成,从而导线连接部分从电接触部分垂直延伸出,并且在箱主体中还形成有凹槽,并且该凹槽从箱主体的外壁表面凹入,并且导线连接部分和与该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容纳在该凹槽中。在该情况中,将电接触部分插入以便将螺栓的螺纹部分插入到孔或凹口中的方向,垂直于电接触部分和导线连接部分的并置方向。
在该情况中,在使电接触部分滑动时,工作人员挤压设置在孔或凹口附近的一部分电接触部分。因此,工作人员的手套或其它部件的纤维沉积在设置在孔或凹口附近的那部分电接触部分上,因此恐怕在电接触部分(即,金属端子)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的电连接可能会不完整。此外,电接触部分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工作人员不能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滑动,因此恐怕工作人员不能很容易将电接触部分(即,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电连接关系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的金属端子,并且还提供一种设有该金属端子的配电箱。
上面的目的是通过第一方面的发明的金属端子来实现,该金属端子适用于牢固保持在端子连接部分和设在端子连接部分处的紧固构件之间,该金属端子包括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能够滑动,以插入在紧固构件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以便与端子连接部分连接;导线连接部分,所述导线连接部分从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导线用来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以及竖立件部分,所述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并且所述竖立件部分沿着电接触部分滑动方向设置在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其中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用来保持在紧固构件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
在第二方面发明的金属端子中,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的外缘延伸出。
在第三方面发明的金属端子中,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的外缘角部延伸出。
第四方面发明的配电箱包括箱主体;以及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安装在箱主体上。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的配电箱,在箱主体的外壁表面上形成有凹槽。金属端子的导线连接部分和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容纳在凹槽中。
根据第六方面发明的配电箱,还包括侧盖,所述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主体上,以封闭凹槽。
在第一方面发明的金属端子中,竖立件部分沿着电接触部分的滑动方向设置在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因此,通过挤压竖立件部分,能够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滑动。
此外,由于能够挤压竖立件部分,所以工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在不接触连接部分等的情况下将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在第二方面发明的金属端子中,竖立件部分形成在电接触部分的外缘上,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的外缘延伸出,因此竖立件部分沿着滑动方向有效设置在连接部分的后面。
在第三方面发明的金属端子中,竖立件部分形成在电接触部分的外缘角部上,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的外缘角部延伸出,因此竖立件部分有效设置在与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间隔开的位置处。
在第四方面发明的配电箱中,竖立件部分沿着电接触部分的滑动方向设置在金属端子的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因此,通过挤压竖立件部分,能够很容易使金属端子的电接触部分滑动。
此外,由于能够挤压竖立件部分,所以工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在不接触连接部分等的情况下将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在第五方面发明的配电箱中,金属端子的导线连接部分容纳在凹槽中,因此,导线连接部分和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容纳在凹槽中,因此防止了从箱主体向外伸出。
在第六方面发明的配电箱中,提供了用于覆盖凹槽的侧盖,因此防止了外来物与在凹槽中的导线连接部分和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接触,此外,能够增加箱主体的刚度。
如上所述,在第一方面发明中,通过挤压沿着电接触部分的滑动方向设置在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的竖立件部分,从而能够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滑动,因此能够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滑动,并且能够很容易将金属端子的电接触部分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此外,工作人员能够在不接触连接部分等的情况下将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因此防止了工作人员的手套等的纤维夹在连接部分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并且能够令人满意地将连接部分和端子连接部分电连接在一起。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竖立件部分有效设置在连接部分沿着滑动方向后面,因此,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电连接关系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竖立件部分有效设置在与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间隔开的位置处,因此有效防止了工作人员接触连接部分,并且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电连接关系将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配电箱设有如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的金属端子,因此能够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电连接关系将金属端子安装在端子连接部分上。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防止了导线连接部分和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从箱主体向外伸出,因此能够实现紧凑的设计。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防止了外来物与容纳在凹槽中的导线接触,并且也防止了导线与凹槽脱开。因此,防止了在凹槽中的导线意外断裂。另外,侧盖封闭了凹槽,因此能够增大箱主体的刚性。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对其优选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将更加了解本发明的上面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发明配电箱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箱主体的主体部分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配电箱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在图1的配电箱中所使用的导线连接金属端子的透视图;图4为在图1的配电箱中所使用的侧盖的透视图;图5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其中金属端子的凹口对着图1的配电箱的箱主体的端子安装部分的情况;图6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其中图5的金属端子朝着配电箱的箱主体运动的情况;并且图7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其中图6的金属端子安装在配电箱的箱主体的端子安装部分上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7,对本发明配电箱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该实施方案的配电箱1安装在用作移动体的汽车上。
如图1所示,配电箱1包括箱主体2、接线板(未示出)、金属端子3、侧盖4等。如图2所示,箱主体2包括主体部分12、多个盒块13、上盖14和下盖15。主体部分12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并且通过公知的注塑方法模制而成。主体部分12形成为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外壁16限定的管状形状。主体部分12包括分隔壁17,分隔壁17用来将主体部分12的内部分隔成多个部分。
每个盒块13形成为大体上箱形,并且其尺寸设定为容纳在主体部分12内。盒块13通过其下开口(在图3中)插入到主体部分12中。盒块13将金属端子(未示出)容纳在其中。束线(未示出)的连接器装配在盒块13的下侧(在图2中)表面(下面被称为“下表面”)上。该束线包括多根导线和固定在这些导线的端部上的连接器。
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它们为电部件)安装在盒块13的上侧(在图2中)表面13a(下面被称为“上表面”)处。端子安装部分9设在一个盒块13的上表面(在图3中)处。在将盒块13安装在主体部分12中时,端子安装部分9位于凹槽5附近(下面所述)。端子安装部分9包括暴露于上表面13a的金属板构件22(在图5中所示)(用作端子连接部分)、设置在金属板构件22的下侧(在图5中)处的螺母(未示出)以及具有拧入在螺母中(即,与金属板构件22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分的螺栓23(用作紧固构件)。
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在图2中所示以及后面所述)叠置在金属板构件22上,然后螺栓23穿过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中的凹口24,并且拧入到螺母中,并且这样在电接触部分7保持在金属板构件22和螺栓23的头部23a之间的情况下,将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
设在盒块13中的金属端子将束线的连接器的金属端子连接在电部件(即,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端子安装部分9的金属板构件22等上。盒块13按照预定的模式将电部件(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束线的导线和与金属端子3连接的导线29(下面所述)电连接在一起。
上盖14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并且通过公知的注塑方法模塑而成。上盖14具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外壁20,并且形成为具有封闭顶部的大体管状。上盖14安装在主体部分12上,以覆盖该主体部分12的上侧(在图2中)。
下盖15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并且通过公知的注塑方法模塑而成。下盖15具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外壁21,并且形成为具有封闭顶部的大体管状。下盖15安装在主体部分12上,以覆盖该主体部分12的下侧(在图2中)。
如图5至7所示,凹槽5按照连续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分12的一个外壁16的表面(下面被称为“外壁表面”)16a以及与外壁表面16a连接的下盖15的一个外壁21的表面(下面被称为“外壁表面”)21a中,凹槽5从外壁表面16a和21a中凹入,并且在这些外壁表面16a和21a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即,配电箱1具有凹槽5。凹槽5沿着每个盒块13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的相对方向线性延伸。
滑槽6分别形成在沿着与每个盒块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彼此相对的凹槽5的内缘部分5a中,并且沿着上表面13a和下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向延伸。每个滑槽6沿着凹槽5宽度方向从相应内缘部分5a凹入。滑槽6形成在主体部分12和下盖15中。端子安装部分9设在凹槽5附近。
电部件(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安装在设在主体部分12中的盒块13上,并且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并且上盖14和下盖15如上所述安装在主体部分12上。因此,电部件(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口金属端子3容纳在箱主体2中。
金属端子3例如可以通过使相对较厚的金属板弯曲而获得。如图3所示,金属端子3包括平板状电接触部分7、加强桥部分8、导线连接部分10和竖立件部分11,并且这些部分相互形成为一体。
电接触部分7在平面中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电接触部分7具有让螺栓23的螺纹部分能够从中穿过的凹口24。该凹口24从电接触部分7的一个外缘7a向内延伸,并且通过电接触部分7的去除或开槽部分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中的凹口24的宽度离开一个外缘7a时逐渐减小。
电接触部分7沿着箭头K的方向滑动,即沿着凹口24的纵向方向滑动,从而端子安装部分9的螺栓23的螺纹部分穿过凹口24。然后,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远离一个外缘7a,并且设置在内端部分24a附近的那部分电接触部分7保持在端子安装部分9的金属板构件22和螺栓23的头部23a之间。内端部分24a和设置在内端部分24a附近的那部分电接触部分7结合形成连接部分。电接触部分7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从而一个外缘7a与外壁表面16a和21a成平行关系设置在配电箱1内。
加强桥部分8包括一对竖立部分25和将那对竖立部分25相互连接的互连部分26,从而竖立部分25和互连部分26相互形成为一体。那对竖立部分25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的一个外缘7a上,并且从电接触部分7的一个外缘7a向上延伸。凹口24设置在那对竖立部分25之间。加强桥部分8将一个外缘7a的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凹口24而彼此分开的那些部分互连,由此防止了凹口24的宽度改变。也就是说,加强桥部分8增加了电接触部分的刚度(强度)。
导线连接部分10包括底板部分27和多个压夹件部分28。底板部分27在电接触部分7的一个端部处弯曲,并且从电接触部分7大体上垂直地延伸。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在底板部分27和电接触部分7之间的角度大约为90度。底板部分27从与凹口24所开口的一个外缘7a连接的电接触部分7的另一个外缘7b大体上垂直延伸,从而底板部分27沿着与加强桥部分8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在将电接触部分7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时,外缘7b垂直于外壁表面16a和21a设置。导线连接部分10具有底板部分27,并且因此从电接触部分7大体上垂直地延伸。
压夹件部分28从底板部分27的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侧缘延伸出。压夹件部分28朝着底板部分27弯曲,从而导线29保持在底板部分27和压夹件部分28之间。因此,通过压夹件部分28将导线29压固。通过这样借助压夹件部分28将导线29压固,从而将导线29牢固固定在导线连接部分10上,并且与之电连接。
竖立件部分11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的角部7e(其外缘7c和7d汇聚在这里),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角部7e延伸出,在电接触部分7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时,该角部7e设置在凹口24沿着滑动方向K的内端部分24a后面,从而竖立件部分11沿着与加强桥部分8的伸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从角部7e伸出。也就是说,竖立件部分11从外缘7c(它与外壁表面16a和21a平行,并且设置在沿着滑动方向K的内端部分24a后面)和与外缘7c相连的外缘7d两者大体上垂直地伸出,并且与外壁表面16a和21a垂直。角部7e设置在外缘7c和7d的相交部分及其附近处。
导线29牢固固定在金属端子3的导线连接部分10上,然后,金属端子3沿着与凹口24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滑动方向K滑动,从而电接触部分7插入在端子安装部分9的金属板构件22和螺栓23的头部23a之间,并且一个外缘7a设置在配电箱1内。因此,螺栓23的螺纹部分插入到凹口24中,并且导线连接部分10和导线29容纳在凹槽5中。螺栓23的螺纹部分保持在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上,并且在该情况中,拧紧螺栓23,从而电接触部分7牢牢保持在金属板构件22和螺栓23的头部23a之间,因此将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
这时,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和设置在内端部分24a附近的那部分电接触部分7(它们结合形成电接触部分7的连接部分)保持在金属板构件22和螺栓23的头部23a之间。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牢固固定在金属端子3上的导线29与电源例如电池连接。
侧盖4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并且通过公知的注塑方法模塑而成。如图4所示,侧盖4包括相互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主体部分30和覆盖壁31。主体部分30在平面里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该形状和在凹槽5在平面中的形状大体相同。主体30安装在箱主体2上,并且其在宽度方向相对的侧缘部分分别插入在滑槽6中。
在主体部分30(即,侧盖4)安装在箱主体2上时,主体部分30大体上与外壁表面16a和21a齐平(其中形成有凹槽5),并且还封闭了向外壁16和21打开的凹槽5的开口。因此,主体部分30(即,侧盖4)在安装在箱主体2上时封闭了凹槽5。主体部分30(即,侧盖4)在这样安装在箱主体2上时,没有封闭分别靠近盒块的上表面13和下表面设置的凹槽5的相对(上面和下面)端部开口(即,凹槽5的这些相对端部开口保持打开)。
覆盖壁31从侧盖4的主体部分30的上端(将要设置在上表面13a附近)垂直延伸出,并且在侧盖4安装在箱主体2等上时,覆盖壁31指向配电箱1的内部。覆盖壁31平行于盒块13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设置。主体部分30(即,侧盖4)在安装在箱主体2上时,覆盖着螺栓23的头部23a。
上面的配电箱1按照以下方式装配。首先,将盒块13安装在箱主体2的主体部分12中。将电部件(继电器18、保险丝19等)安装在盒块13的上表面13a上,并且束线的连接器装配在盒块的下表面上。
然后,将下盖15安装在主体部分12上。然后,形成在具有与之连接的导线29的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中的凹口24,如图5中所示一样设置成与端子安装部分9的螺栓23成相对关系,并且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沿着凹口24的纵向方向(即,沿着由箭头K所示的滑动方向)朝着端子安装部分9逐渐运动。因此,螺栓23的螺纹部分如图6所示一样进入到凹口24中。
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沿着凹口24的纵向方向(即,沿着由箭头K所示的滑动方向)进一步朝着端子安装部分9运动。因此,螺栓23的螺纹部分如图7所示一样抵靠在位于电接触部分7中的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上。然后,拧紧螺栓23,由此将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保持在螺栓23的头部23a和端子安装部分9的金属板构件22之间,因此将金属端子3固定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因此,金属端子3的导线连接部分10和与导线连接部分10连接的导线29容纳在凹槽5中。然后,将上盖14安装在主体12上,并且侧盖4的主体部分30的相对侧缘部分分别插入到滑槽6中,由此将侧盖4安装在箱主体2上。
因此,侧盖4封闭了凹槽5。因此,组装好具有上面结构的配电箱1。配电箱1安装在汽车上。配电箱1按照预定模式将与束线连接的电子设备(安装在汽车上)、电子部件(保险丝19、继电器18等)和电源(与导线29连接)电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方案中,竖立件部分11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上,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中延伸出,并且设置在电接触部分7的凹口24沿着滑动方向K的内端部分24a后面。因此,通过挤压竖立件部分11,从而能够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7滑动。因此,能够很容易使电接触部分7滑动,并且能够很容易将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
此外,由于能够挤压竖立件部分11,所以工作人员能够将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而不会接触电接触部分7的凹口24等的内端部分24a。因此,防止了工作人员的手套等的纤维保持在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和端子安装部分9的金属板构件22之间,并且金属端子3的电接触部分7和端子安装部分9能够令人满意地电连接在一起。
竖立件部分11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的外缘7c和7d上,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外缘7c和7d延伸出,因此该竖立件部分11有效设置在凹口24沿着滑动方向K的内端部分24a后面。因此,能够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电连接关系将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
竖立件部分11形成在电接触部分7的外缘7c和7d相互连接的角部7e上,并且按照竖立的方式从中延伸出,并且因此竖立件部分11有效设置在与位于电接触部分7中的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间隔开的位置处。因此,有效防止了工作人员接触凹口24等的内端部分24a,并且能够很容易按照与之成令人满意的连接关系将金属端子3安装在端子安装部分9上。
金属端子3的导线连接部分10容纳在形成在箱主体2中的凹槽5中,因此,导线连接部分10和与导线连接部分10连接的导线29容纳在凹槽5中,并且防止了它从箱主体2向外伸出。因此,能够实现配电箱1的紧凑设计。
侧盖4设置成封闭在箱主体2中的凹槽5,因此防止了外来物与导线连接部分10和与导线连接部分10连接的导线29接触,此外,能够增大箱主体2的刚度。因此,防止了凹槽5内的导线29意外断裂。另外,由于侧盖4封闭了凹槽5,所以能够增大箱主体2的刚度。
上面的实施方案仅仅为本发明的典型形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面实施方案。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型。例如,可以使用除了螺栓23之外的任意其它合适部件作为紧固构件,并且也可以使用除了凹口24的内端部分24a之外的任意其它合适部分作为连接部分。
虽然已经针对具体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和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显然,这些变化和变型落入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和意图内。
本申请基于2005年11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37548,其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端子,该金属端子适用于牢固保持在端子连接部分和设在所述端子连接部分处的紧固构件之间,该金属端子包括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能够滑动,以插入在所述紧固构件和所述端子连接部分之间,以便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分连接;导线连接部分,所述导线连接部分从所述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导线用来与所述导线连接部分连接;以及竖立件部分,所述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所述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并且所述竖立件部分沿着电接触部分滑动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其中,所述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用来保持在所述紧固构件和所述端子连接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其中所述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所述电接触部分的外缘延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其中所述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所述电接触部分的外缘的角部延伸出。
4.一种配电箱,它包括箱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安装在所述箱主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箱,其中在所述箱主体的外壁表面上形成有凹槽;并且其中所述金属端子的导线连接部分和与所述导线连接部分连接的导线容纳在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箱,还包括侧盖,所述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主体上,以封闭所述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金属端子,它适用于牢固保持在端子连接部分和设在端子连接部分处的紧固构件之间,该金属端子包括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能够滑动,以插入在紧固构件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以便与端子连接部分连接;导线连接部分,所述导线连接部分从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导线用来与导线连接部分连接;以及竖立件部分,所述竖立件部分设置成按照竖立的方式从电接触部分延伸出,并且所述竖立件部分沿着电接触部分滑动方向设置在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后面。电接触部分的连接部分用来保持在紧固构件和端子连接部分之间。
文档编号H02B1/00GK1972016SQ200610162420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江川雅利, 中山拓哉, 若松洋行, 和田博文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