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219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铺设缆线的技术领域,涉及铺设地下 缆线的布线器。
技术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通讯产业的发展,电缆及 光缆等缆线的地下铺设越来越多。现在使用的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其由基体1、焊接在基 体1的下端的迎土面一端为尖头的金属棒3、焊接在基体1 背土面的缆线槽2、基体1上端的一组为2个孔的固定孔4、 基体1下端的迎土面的两边均被截去一个角构成布线器的铲 刃5及基体1下端的背土面有一组布线滑轮6构成。该布线器通过固定孔4与推土机连接在一起,可以铺设 地下缆线。其存在的问题是(1)焊接在基体1的下端的迎土面一 端为尖头的金属棒3,该金属棒3是整体焊接在基体1下端, 使用中,由于金属棒3的尖头端受力很大,磨损严重,使用 寿命很短,要经常更换。由于该金属棒3是整体与基体1下 端焊接在一起的,所以必须要把基体l拆卸下来,送到专门 的修理部门将尖头破损的金属棒3从基体1下端切割下来, 然后在基体1下端再焊上一个新的一端为尖头的金属棒3。这样做费时费力,成本费用高;(2)基体l下端的迎土面的 铲刃5,与尖头的金属棒3 —样也是在迎土面,由于使用中 受力也很大,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也很短,也要经常更换。 由于其与基体1是一个整体,更换铲刃5,就要更换基体1, 与更换尖角3相比,花费的费用更高。(3)基体l上端的一 组为2个孔的固定孔5,是通过该孔把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 器与推土机连接固定起来。有时由于地下布线的深度不同, 就要及时调整基体1的与地面的高度。由于基体1上端只有 一组固定孔5,所以基体l的与地面的高度不能调整。要调 整,只好更换有适宜高度的新的基体1,这样花费的费用也 高。(4)基体1下端的背土面有一组布线滑轮6,其功能是减少布线阻力。由于采用的是一个金属棒的外面套一个金属管 的结构,使用中经常被泥土堵死而不转动,达不到减少布线 阻力的功能。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 供一种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构成有基体7、基体7下 端的铲刃5,基体l上端的一组为2个孔的固定孔,焊接在 基体7背土面的缆线槽8、基体7下端的背土面的一组布线 滑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7迎土面的下端为楔形体 10,该楔形体10有贯通的孔11;尖角12的结构如图4所示, 尖角12是一个楔形体的铸钢件,尖角12楔形体的内部是一个与尖角12的楔形体相似形状的中空的楔形腔13,尖角12 的楔形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有一个孔14,楔形体10的贯通 的孔11的直径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同心且 直径相等,尖角12的中空的楔形腔13与楔形体10的尺寸 相配合并可以套在楔形体10的外面,用螺栓和螺母,通过 贯通的孔11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把尖角 12与基体7迎土面的下端的楔形体IO连接起来。这样,尖 角12磨损损坏,可以卸下螺栓和螺母,方便的更换新的尖 角12即省时省力,又节省费用;所述的基体7下端的铲刃,如图3所示,是与基体l下 端的迎土面连接的是3个相同的铲刃16,如图5所示,每个 铲刃16均是一个楔形体,每个铲刃16的楔形体的楔尖相对 的背面有一个U型紧固槽21,基体7置于该U型紧固槽21 内并与基体7的几何尺寸相配合,每个铲刃16的楔形体的U 型紧固槽21的两侧是楔形体16的两个侧壁,该两个侧壁上 分别有一个同心且直径相等的孔17,通过该两个同心孔17 和基体1迎土面的下端有贯通的孔18、 19和20,分别与3 个相同的铲刃16上的孔17的几何尺寸相配合,用螺栓和螺 母把分别把每个铲刃16与基体1连接起来。这样,某一个 铲刃16磨损损坏,可以卸下螺栓和螺母,方便的更换上新 的铲刃16,既省时省力,又节省材料和费用;如图3所示,基体7上端有3组固定调高孔20, 21和22,每组固定调高孔均有2个孔,用其来固定基体7;或根 据地下布线的深度不同,及时方便的调整基体7的与地面的 高度,不必更换基体7,又省事又节省费用;为了减少布线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把布线滑轮6,改为密 封的轴承滑轮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 器,由于采用了可以拆卸的铲刃16和尖角12,可以根据铲 刃和尖角的损害程度,分别更换;还可以根据地下布线的深 度不同,及时方便的调整基体7的与地面的高度,不必更换 基体7,又省事又节省费用;把布线滑轮6,改为密封的轴承 滑轮9,减少布线的阻力。这样会节省维修时间、材料和费 用,提高工作效率。

图1是已有技术的布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已有技术的布线器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此图也是说明书摘要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尖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l是尖 角12的主视图,4-2是俯视图,4-3是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构成有基体7、基体7下端的铲刃5,基体1上端的 一组为2个孔的固定孔,焊接在基体7背土面的缆线槽8、 基体7下端的背土面的一组布线滑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7迎土面的下端为楔形体10,该楔形体10 有贯通的孔11;尖角12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4-1是尖 角12的主视图,4-2是俯视图,4-3是右视图),尖角12是 -个楔形体的铸钢件,尖角12楔形体的内部是一个与尖角 12的楔形体相似形状的中空的楔形腔13,尖角12的楔形体 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有一个孔14,楔形体10的贯通的孔11的 直径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同心且直径相等, 尖角12的中空的楔形腔13与楔形体10的尺寸相配合并可 以套在楔形体10的外面,用螺栓和螺母,通过贯通的孔11 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把尖角12与基体7迎 土面的下端的楔形体10连接起来。这样,尖角12磨损损坏, 可以卸下螺栓和螺母,方便的更换新的尖角12即省时省力, 又节省费用;所述的基体7下端的铲刃,如图3所示,是与基体l下 端的迎土面连接的是3个相同的铲刃16,如图5所示,每个 f产刃16均是一个楔形体,每个铲刃16的楔形体的楔尖相对 的背面有一个U型紧固槽21 ,基体7置于该U型紧固槽21 内并与基体7的几何尺寸相配合,每个铲刃16的楔形体的U 型紧固槽21的两侧是楔形体16的两个侧壁,该两个侧壁上分别有一个同心且直径相等的孔17,通过该两个同心孔17 和基体1迎土面的下端有贯通的孔18、 19和20,分别与3 个相同的铲刃16上的孔17的几何尺寸相配合,用螺栓和螺 母把分别把每个铲刃16与基体1连接起来。这样,某一个 伊刃16磨损损坏,可以卸下螺栓和螺母,方便的更换上新 的铲刃16,既省时省力,又节省材料和费用;如图3所示,基体7上端有3组固定调高孔20, 21和 22,每组固定调高孔均有2个孔,用其来固定基体7;或根 据地下布线的深度不同,及时方便的调整基体7的与地面的 高度,不必更换基体7,又省事又节省费用;为了减少布线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把布线滑轮6,改为密 封的轴承滑轮9。
权利要求1. 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构成有基体7、基体7下端的铲刃5,基体1上端的一组为2个孔的固定孔,焊接在基体7背土面的缆线槽8、基体7下端的背土面的一组布线滑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7迎土面的下端为楔形体10,该楔形体10有贯通的孔11;尖角12是一个楔形体,尖角12楔形体的内部是一个与尖角12的楔形体相似形状的中空的楔形腔13,尖角12的楔形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有一个孔14,楔形体10的贯通的孔11的直径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同心且直径相等,尖角12的中空的楔形腔13与楔形体10的尺寸相配合并可以套在楔形体10的外面,用螺栓和螺母,通过贯通的孔11与尖角12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孔14,把尖角12与基体7迎土面的下端的楔形体10连接起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体7下端的铲刃,是与基体1下端的迎土面连接的3个相同 的铲刃16,每个铲刃16均是一个楔形体,每个,产刃16的楔形体的 楔尖相对的背面有一个U型紧固槽21 ,基体7置于该U型紧固槽21 内并与基体7的几何尺寸相配合,每个铲刃16的楔形体的U型紧固 槽21的两侧是楔形体16的两个侧壁,该两个侧壁上分别有一个同心 且直径相等的孔17,通过该两个同心孔17和基体1迎土面的下端有 贯通的孔18、 19和20,分别与3个相同的铲刃16上的孔17的几何 尺寸相配合,用螺栓和螺母把分别把每个铲刃16与基体1连接起来;
3、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基体7上端有3组固定调高孔20, 21和22,每组固定调高孔均有2个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布线滑轮为密封的轴承滑轮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由于采用了可以拆卸的铲刃和尖角,可以根据铲刃和尖角的损害程度,分别更换;还可以根据地下布线的深度不同,及时方便的调整基体的与地面的高度,不必更换新的基体,又省事又节省费用;把布线滑轮6,改为密封的轴承滑轮19,减少布线的阻力。这样铺设地下缆线的布线器,节省维修材料和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H02G1/06GK201091053SQ20072009395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1日
发明者孙风军 申请人:孙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