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771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排放装置且适于用在诸如机动车辆之类的车 辆中的电接线盒。
背景技术
诸如机动车辆之类的车辆通常装备有多种电致动部件,例如,诸 如前照灯和后灯之类的灯,诸如起动机和空调驱动电机之类的电动机。 为了给这些部件供电,按需要在机动车辆内分布电接线盒。该接线盒 是由多个电路单元比如熔断丝和继电器构成的。
此外,因接线盒一般预设成包括熔断丝、继电器以及母线,则将 电接线盒称作熔断丝盒和继电器盒。接线盒通常在其宽泛概念方面称 作"电接线盒"。正如这里使用的,术语"电接线盒,,应设想成包括所有 的前述熔断丝盒、继电器盒以及接线盒。
示范性的电接线盒是由内装一个或多个以下电子部件的布线板构 成的连接块,其具有主体和穿过主体底壁且在其一端部与布线板电 连接的端子;壳体,安置在主体底壁的上方,具有孔,该孔让端子的 另一端部从中穿过,该壳体构造成在其内接纳布线板和连接块。
诸如熔断丝之类的电子部件可与穿过孔的端子耦接。由于熔断丝 可与壳体可松脱地耦接,其维护操作就可容易地进行。另一方面,很 有可能会出现水经由孔渗漏到壳体中的情况。此外,水会对收纳在壳 体内的布线板和装于布线板上的电子部件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 存在水,就会出现短路故障和布线板受到腐蚀损害的问题,由此导致 电接线盒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提出一种电接线盒,其包括主体,该主体 具有形成在底壁(即底面)的内表面上的沟槽和与沟槽的一端相通的
出口。该电接线盒例如披露在曰本未审专利申请第2003-348732号公 报中。沟槽沿着连接块的纵向成形且朝向出口向下倾斜。当水经由孔 渗漏到壳体中时,沟槽能有效地吸收水并将其引导至出口,由此容许 水排出壳体外。
此外,已提出一种电接线盒,其具有沿着连接块的宽度方向成形 且朝向出口向下倾斜的沟槽,正如在两份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第
2004-328842和2000-102138号公报中披露的那样,还提出一种电接线 盒,其具有沿着连接块的纵向和宽度方向成形且朝向出口向下倾斜的 沟槽,正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第2002-152943号公报中披露的。
与此同时,在使用上述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第2003-348732和 2002-152943号公报中披露的电接线盒的情况下,渗漏到壳体中且到 达连接块底面的水倾斜而形成多个离散的水滴,没有沿着沟槽流动。 在此情况下,水滴保持在连接块的底面,于是不会经由出口良好地排 出。此外,仍位于壳体内的水会在壳体内接纳的布线板和布线板上安 装的电子部件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水的存在,就会出现短路故 障和布线板的腐蚀损坏,由此导致电接线盒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一种电接线盒实现,其被构造成有效 地吸收残留在里面的水且从中排出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接线盒,其包括布线板;连接 块,该连接块具有主体和穿过主体的底壁且在其一端部与布线板电连 接的端子,该主体具有形成在底壁内表面上的沟槽,以及与沟槽的一 端相通的出口;壳体,其安置在底壁的上方,该壳体具有设置在其上 的孔,该壳体被构造成在其内接纳布线板和连接块,该孔被构造成使 端子的相对端部穿过其中。在该结构中,当液体经由孔渗漏到壳体中 并到达底壁时,沟槽被构造成吸收液体并由于毛细现象将液体引导至 出口。在上述电接线盒结构中,沟槽具有朝向出口向下倾斜的底面。 优选的是,主体还包括与沟槽的相对端相通的第二出口,并且,
沟槽的底面被成形为朝向各出口自沟槽纵向长度的中间区域向下倾斜。


图l是示出了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所示的局部横断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所示的局部横断面图; 图4是去掉上壳体的图1电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以图2的字母"V"表示的线所示的局部横断面图; 图6是示出了图4连接块的顶视图; 图7是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6描述本发明电接线盒1的第一实施例。例如, 本发明电接线盒l的第一实施例可接纳在别的电接线盒中,又可安装 在机动车辆上。由于有了该电接线盒1,就可经由比如熔断丝和继电 器11的多种电子部件将电池等提供的电功率或电力分布给各个电器 件。
现参见图1和4,示出的电接线盒1包括印刷电路板组件2和其 内接纳印刷电路板组件2的壳体。如图4所示,印刷电路板组件2包 括作为布线板的基座8、安装在基座8上的继电器11和电阻12、以及 与基座8相接合的连接块4和5。
基座8具有大致为矩形面的形状。示出的基座8包括一对印刷电 路板和安置在这对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导体板。这些印刷电路板和导体 板彼此重叠且由此一体成形。由于一个印刷电路板在其结构上与另一 个印刷电路板基本等同,下面将更为详细地阐述有代表性的印刷电路 板。
印刷电路板包括绝缘基板、形成在基板表面且同时形成理想电路 的导电分布图、以及如图3所示穿过基板的通孔8c。基座8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基座8被制成大致矩形面的形状。 导电分布图是以比如铜的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薄层形状形成的。该导 电分布图与基板的表面相结合。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导电分布图 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横断面。
多个通孔8c大体形成有大致圆形的横断面。通孔8c贯穿基板和 夹在印刷电路板与其它印刷电路板的基板之间的导体板。下面将进一 步详细描述的继电器11的端子、电阻12的引线、熔断丝端子42和连 接端子52的各基板连接元件42a和52a分别插入通孔8c中。铜在很 大程度上借助于金属电镀技术电镀在通孔8c的内表面上。包围通孔 8c的基板表面上设有一环形焊接区,其与电镀层电连接,还借助于焊 接与继电器11的端子、电阻12的引线以及基板连接元件42a和52a 连接。
导体板可由导电金属比如铜形成。导体板形成有大致矩形面的形 状。导体板的整个平面形状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基板大体相同。导体 板分成多个导体板子单元,以便形成理想的电路。每个导体板经由施 加在通孔8c内表面上的电镀层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区(即导电分布 图)电连接。
如图4所示,连接块4和5分别安置在基座8的上端8a和下端 8b上,并且都固定在基座8上。此外,连接块4对应于随附权利要求 中限定的连接块组。
如图4所示,连接块4大体沿着基座8的纵向长度安置在基座8 的 一端与其近似中心部之间延伸的区域内。该连接块4被示出包括块 体41和熔断丝端子42。
例如,块体41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块体41被示出具有大致矩 形面的底壁4a、自底壁4a的周边垂直延伸的构架壁4b、以及自底壁 "的两纵向端垂直延伸的垂直壁4c。垂直壁4c基于底壁4a的高度被 制成高于构架壁4b。
此外,如图6所示,块体41包括贯穿底壁4a延伸的端子接纳部 43、对应于底壁4a的内表面形成在底面4d上的沟槽44和V形沟槽45、以及与沟槽44和V形沟槽45对应的一端相通的出口 46。
端子接纳部43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横断面。端子接纳部43的纵向 与底壁4a的基本平行。多个端子接纳部43沿着底壁4a的纵向共排列 成彼此平行的两排。
当熔断丝端子42的熔断丝连接元件42b被压入配合到端子接纳部 43中时,它与端子接纳部43紧紧配合以防止液体渗漏。
沟槽44自底面4d凹进,且因此具有凹入的横断面。沟槽44沿着 前述成排的端子接纳部43安置,同时具有与端子接纳部43排的全长 大致相等的长度。沟槽44的宽度均匀地形成。如图2所示,沟槽44 的底面朝向出口 46向下倾斜。共设有三个沟槽,其中两个沟槽44a 安置在两排端子接纳部43之间,还有一个沟槽44b安置在端子接纳部 43所在的排与底壁4a的一个边缘部之间。这三个沟槽44彼此平行。 沟槽44b与基座8相邻。与出口 46相邻的沟槽4b的一个端部倾斜约 90度,以便邻近基座8并入沟槽44a中(见图6的左边)。
沟槽44的宽度被制成较窄以实现高效的毛细现象。当液体经由安 置在上壳体6上的端子孔62渗入壳体3中随后到达底面4d时,液体 能被有效地吸收并引导至出口 46,随后由于上述毛细现象排出连接块 4。沟槽44的宽度可根据多种外在因素如理想排放通道的距离、宽度 以及深度按需适当地设计。沟槽宽度设为0.5mm的根据本发明该实施 例的电接线盒可实现有效的毛细现象。
V形沟槽45自底面4d凹进且具有大致为V形的横断面。V形沟 槽45限定在两沟槽44a之间且其纵向长度与沟槽44的大致相等。在 这种情况下,V形沟槽45的宽度均匀形成。V形沟槽45的底面也朝 向出口 46向下倾斜。
出口 46形成有凹口 ,其是通过邻近底壁4a切去垂直壁4c的至少 一部分而限定的。沟槽44和V形沟槽45底面的各向下倾斜端被安置 成可与出口 46相通。这样的结构容许液体经由沟槽44和V形沟槽45 下流到连接块4中并排出连接块4。
多个熔断丝端子42例如通过压制金属片而弯曲。如图3所示,熔断丝端子42形成"L"形,还包括在其一端的基板连接元件42a和垂直 于基板连接元件42a且限定其相对端的熔断丝连接元件42b。基板连 接元件42a在与基座8垂直的方向上插入通孔8c中、穿过通孔8c、 在其顶部与基座8电连接。熔断丝连接元件42b压入配合到块体41 的端子接纳部43中、穿过底壁4a、在其顶部与熔断丝电连接。
在上述参照的连接块4中,熔断丝端子42的基板连接元件42a 插入基座8的通孔8c中且例如借助于螺钉固定在基座8上,于是底壁 4a就垂直于基座8安置且同时与基座8的纵向平行。沟槽44和V形 沟槽45均被安置成与基座8的纵向平行。在此情况下,沟槽44和V 形沟槽45的底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熔断丝连接元件42b自基 座8的上端8a突伸且垂直于基座8的宽度地形成,还插入上壳体6 上设置的端子孔62中。
当液体渗入壳体3中随后到达连接块4的底面4d时,它流经沟槽 44和V形沟槽45。因其表面张力较高而难于由V形沟槽45排出的液 体将有效地由沟槽44排出。因此,液体沿着沟槽44和V形沟槽45 向下倾斜的底面引导至出口 46且成功地排出连接块4。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另一连接块5的长度与基座8的纵向长 度大致相等。连接块5包括连接端子52和块体51。
块体51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块体51被示出具有形状为大体矩 形面的底壁5a、自底壁5a的周边垂直延伸的构架壁5b以及穿过底壁 5a的端子接纳部53a。
端子接纳部53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横断面。多个端子接纳部53沿 着底壁5a的纵向共排成彼此平行的两排。当将连接端子52的外连接 元件52b压入配合到端子接纳部53中时,它与端子接纳部53紧紧配 合以防止液体渗漏。
多个连接端子42各自例如通过折叠金属杆而弯制。连接端子52 形成为"L"形,还包括基板连接元件52a和垂直于基板连接元件52a 的外连接元件52b。基板连接元件52a沿垂直于基座8的方向插入通 孔8c中、穿过通孔8c、在其顶部与基座8电连接。外连接元件52b压入配合到块体51的端子接纳部53中、穿过底壁5a、在其顶部与线 束侧连接器的终端接头电连接。
在上述参照的连接块5中,连接端子52的基板连接元件52a插入 基座8上设置的通孔8c中且例如借助于螺钉固定在基座8上,于是底 壁5a就垂直于基座8安置且同时与基座8的纵向平行。外连接元件 52b自基座8的下端部8b突伸且垂直于基座8的宽度地形成,还插入 下面将予以详细阐述的下壳体7上设置的端子孔中。
壳体3被示出包括如图l所示的上壳体6和如图l和4所示的下 壳体7。上壳体6包括具有大致为矩形面形状的顶壁6a和自顶壁6a 的周边垂直延伸的周向壁6b,还具有扁平盒(squamous box)的形状。
如图3所示,顶壁6a包括形成在顶壁6a内表面上的端子接纳部 61、穿过顶壁6a的端子孔62、以及形成在顶壁6a外表面上的熔断丝 支座63。
端子接纳部61自顶壁6a的内表面抬升。端子孔62形成在端子接 纳部61的内表面上且被构造成接纳并支承插入端子孔62中的熔断丝 连接元件42b。
端子孔62被制成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横断面。端子孔62被安置成 其纵向与顶壁6a的纵向平行。多个端子孔62沿着顶壁6a的纵向彼此 平行地排成两排。同时,它们沿着顶壁6a的宽度彼此相对。当上壳体 6被组装到印刷电路板组件2上时,端子孔62安置在连接块4的底壁 4a的上方。熔断丝连接元件42b穿过底壁4a,随后穿过端子孔62。 端子孔62的直径略大于熔断丝连接元件42b的直径。换句话说,端子 孔62与熔断丝连接元件42b之间存在间隙。由于有此间隙,液体渗漏 就会发生。
多个熔断丝支座63均自顶壁6a的外表面凹进。 一个熔断丝支座 63相对于一对相对的端子孔62形成。 一个熔断丝安装在一个对应的 熔断丝支座3上。该熔断丝与穿过一对相关联的端子孔62的熔断丝连 接元件42b电连接。
周向壁6b包括如图5所示的肋元件64,其被构造成接纳自形成在连接块4内的出口 46排出的液体。肋元件64形成在与顶壁6a的一 个纵向端相通的一个周向壁6bl上。肋元件64自周向壁6bl的内表 面抬升。肋元件64在周向壁6bl的整个纵向长度上垂直于顶壁6a延 伸(即,到达上壳体6的下端)。多个肋元件64彼此隔开且同时相互 平行。当上壳体6与印刷电路板组件2相接合(或相组装)时,肋元 件64与出口 46稍微隔开且还与出口 46相对置。经由出口 64排出连 接块4的液体到达肋元件64、在肋元件64之间流动、往下流动到上 壳体6的下端、最终排出壳体3的外部。
如图4所示,下壳体7具有盒子的形状,并包括具有大致矩形面 形状的底壁7a和自底壁7a的周边垂直延伸的周向壁7b。
底壁7a包括贯穿其中延伸的端子孔和连接器軍73。端子孔具有 大致为矩形的横断面。多个端子孔62沿着底壁7a的纵向彼此平行地 排成两排。外连接元件52b又穿过连接块5的底壁5a和端子孔。端子 孔的直径略大于外连接元件52b的直径。
多个连接器罩73沿着底壁7a的纵向排成两排。连接器軍73制成 軍的形状且朝向壳体3的下侧突伸,如图4所示。插入设置在底壁7a 的上述端子孔中的连接端子52的外连接元件52b被引入连接器罩73 中。连接器罩73与线束侧连接器(其未示出,但位于壳体3底侧的附 近)相接合。在此情况下,连接端子52经由终端接头与连接器电连接。
周向壁7b包括在其内接纳肋元件64下端的凹槽72。如图4所示, 凹槽72形成在周向壁7bl中,该周向壁7bl与部分地限定上壳体6 且在其内具有肋元件64的周向壁6bl相对。凹槽72垂直于底壁7a 延伸,还与设置在上壳体6中的肋元件64保持平行。当下壳体7组装 到上壳体6上时,肋元件64的下端接纳在凹槽72内,此时与凹槽72 的内表面隔开。液体自肋元件64往下流动,随后排出壳体3,而不会 流入下壳体7中。
当如下所述组装时,上述壳体3可在其内接纳印刷电路板组件2。 首先,印刷电路板组件2的外连接元件52b插入下壳体7上设置的端 子孔中。随后,印刷电路板元件2与下壳体7相接合,于是基座8就与下壳体7的底壁7a垂直。此后,上壳体6安置在印刷电路板组件2 的上侧,这样熔断丝连接元件42b就可良好地插入上壳体6上设置的 端子孔62中。之后,上壳体6安装到下壳体7上,于是下壳体7的周 向壁7b和上壳体6的周向壁6b彼此重叠。
为了组装上述电接线盒l,印刷电路板组件2应首次组装。详细 地说,组装印刷电路板组件2的方法包括将继电器11和电阻12安装 在基座8上、分别例如借助于螺钉将连接块4、 5的块体41和51固定 在基座8上、将熔断丝端子42和连接端子52安装到基座8上,以制 备印刷电路板组件2。其次,将印刷电路板组件2安装到下壳体7上, 将上壳体6安装到得到的下壳体7上,以制备电接线盒l。在该电接 线盒l中,熔断丝安装在上壳体6中设置的熔断丝支座63上,且线束 侧连接器装配到下壳体7中设置的连接器罩73中。
现参见图2至4和6,下面将更详细地阐述先前组装的电接线盒1 的排出通道W。例如,在执行维护操作的情况下,存在有诸如水之类 的液体可能自其上侧涌入电接线盒1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上侧可用 图2至4所示的"上侧,,和距离图6观察者的"左侧(nearside),,表示。 如图3所示,由于端子孔62与熔断丝连接元件42b之间存在间隙,液 体渗入熔断丝支座63乃至壳体3中。因此,液体沿着熔断丝连接元件 42b的表面到达连接块4的底面4d。
液体到达底面4d,流入有效生成毛细现象的V形沟槽45或沟槽 44中。如图2、 4至6所示,液体随后沿着沟槽44和V形沟槽45向 下倾斜的底面引导至出口 46,随后到达形成在周向壁6bl上的肋元件 64,之后自肋元件64往下流动,最后排出壳体3。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在液体渗入壳体3中且到达 连接块4的底面4d的情况下,沟槽44被构造成因其毛细现象将液体 有效地引导至出口 46。因此,被沟槽44吸收的液体往下流至出口 46, 之后经由出口 46排出。因此,得以防止液体残留在底面4d。基于此 原理,由于液体可有效地排出壳体3,就可基本上防止残留在壳体3 内的液体带来的任何可能的不利影响,例如熔断丝端子42和基座8的短路故障。
由于沟槽44的底面朝向出口 46向下倾斜,被沟槽44吸收的液体 就可有效地经由出口 46排出。此外,由于液体可有效地排出壳体3, 就可基本上防止残留在壳体3内的液体带来的任何可能的不利影响, 例如熔断丝端子42和基座8的短路故障。
参见图1至7,将在下面更为详细地阐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的电接线盒。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将省去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述 电接线盒相关的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的元件的说明。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被示出包括长度大致等于基座8 纵向长度的连接块4。块体41被示出具有附加的与沟槽44的另一端 相通的出口 (即笫二出口46a)。沟槽44的底面朝向两出口 46和46a 自其纵向长度的中间区域向下倾斜。
在电接线盒l中,还提供了一种附加的肋元件(未示出),其称作 第二肋元件并自与上壳体6的周向壁6bl相对的周向壁6b2的内表面 突伸。该第二肋元件与第二出口 46a稍微隔开,同时与第二出口 46a 相对。电接线盒l还包括附加的凹槽(未示出),其自与下壳体7的周 向壁7bl相对的另一周向壁的外表面凹进。该附加的凹槽也可称作第 二凹槽,并被构造成在与第二凹槽的内表面隔开的同时接纳第二肋元 件的下端。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出口 46a、第二肋元件以及第二凹 槽各自具有与前述出口 46、肋元件64以及凹槽72相同的结构,所以 省去有关上述元件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现参见图7,在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中提供了两个排出 通道W1和W2。排出通道Wl和W2分别由虛线表示。如果液体渗 入壳体3中且到达连接块4的底面4d,流入沟槽44中的液体会有效 地经过沟槽44向下倾斜的底面引导至出口 46。液体最终经由肋元件 64排出壳体3。该排出通道可用图7中的Wl表示。同时,液体可引 导至另一出口 (即第二出口46a),随后最终经由第二肋元件排出壳体 3。该排出通道可用图7中的W2表示。
由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接线盒l包括与块体41中沟槽46的另
12一端相通的笫二出口 46a,和朝向各自的出口 46和46a自其纵向长度 的中间区域向下倾斜的沟槽44的底面,就可缩短朝单向倾斜的沟槽 44的长度,且因此经由该沟槽44加快了液体的排放。
虽然已经详细具体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的是,在了解本发明时可对之作出 各种改变和变型。还意图涵盖所有落在随附权利要求范围和精髄内的 此类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布线板;连接块,该连接块具有主体和穿过该主体的底壁且在其一端部与所述布线板电连接的端子,该主体具有形成在底壁内表面上的沟槽,以及与沟槽的一端相通的出口;以及壳体,其设置在底壁的上方,该壳体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孔并且被构造成在其内接纳布线板和连接块,该孔被构造成使端子的相对端部穿过其中,并且其中,当液体经由孔渗漏到壳体中并到达底壁时,沟槽被构造成吸收液体并由于毛细现象将液体引导至出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沟槽具有朝向出口向下 倾斜的底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主体还包括与沟槽的相 对端相通的附加出口,并且,沟槽的底面被成形为朝向各出口自沟槽 纵向长度的中间区域向下倾斜。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主体还包括与沟槽的相 对端相通的附加出口,并且,沟槽的底面被成形为朝向各出口自沟槽 纵向长度的中间区域向下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从中排出液体的电接线盒。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包括布线板;连接块,该连接块具有主体和穿过主体的底壁且在其一端部与布线板电连接的端子,该主体具有形成在底壁内表面上的沟槽,以及与沟槽的一端相通的出口;壳体,其设置在底壁的上方、其上具有一孔以及被构造成在其内接纳布线板和连接块,该孔被构造成使端子的相对端部穿过其中。在该结构中,当液体经由孔渗漏到壳体中并到达底壁时,沟槽被构造成吸收液体并由于毛细现象将液体引导至出口。
文档编号H02G3/16GK101316032SQ20081010931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8日
发明者上山浩二, 中山拓哉, 吉田正沖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