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其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316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及其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及其转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油冷式电机及其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油价的飘升,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受到各国的重 视,被视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一种新途径。电动车辆采用电机驱动系统,电机作为汽车上 机电能量转换的动力工具,在工作时必然产生大量损耗,这些损耗最终都变为热量,致使电 机温度升高,而电机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机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使电机正常工作,必 须采用一定的冷却方式把这些热量散发出去,将电机温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目前,电动车辆所用驱动电机一般采用水冷却、风扇冷却和油冷三种方式。风扇冷却方式是 在电机外部转子轴装有风叶,电机内部热量先传给电机机壳和端盖,再用风扇把机壳和端 盖上的热量带走,这种方式散热效果差;水循环冷却方式是在机壳中设置循环水道,电机内 部热量先传导给机壳和端盖,在用循环水把机壳内的热量带走,这种结构散热效果有较大 改善,但时间一长水道内容易产生水垢,使其冷却效果大打折扣;而传统的油冷却方式通常 是在电机空腔内注入冷却油,然后通过电机转子的旋转带动冷却油的飞溅来实现电机的冷 却,但这种冷却方式收电机本身体积的限制,尤其在小型驱动电机中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 由于电机的冷却效果不佳使整个传动机构的工作性能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好 的驱动电机。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驱动电机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冷却油、电机轴、电机端盖、电机空腔及电机 壳体,所述电机转子固定在电机轴上并浸在所述冷却油中,所述冷却油位于所述电机空腔 内并能通过电机转子的旋转带动形成飞溅油雾,其中,所述电机端盖或电机壳体上设有至 少一个导油孔,所述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导油孔一端所述电机轴的空心部分连通,另一端 与所述电机空腔连通,所述飞溅油雾可通过导油孔流入空心电机轴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又包括一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减速器齿轮、输入轴与减速器端
盖的减速器,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上述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减速器
的输入轴相连,所述动力由电机轴输入到减速器输入轴并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转动。 本发明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使电机腔体内的冷却油不仅仅通过飞溅的方式对
电机进行冷却,而且实现了冷却油在电机箱壁及电机轴内部的流动来对电机进行冷却,本
发明大大提升了油冷的效果,而且冷却油在电机腔体及减速器腔体之间循环流动,使电机
油冷的散热面积不再仅仅依靠电机壳体本身,而是充分利用与电机相连的减速器的体积,
增大了传统油冷电机只利用自身体积散热的面积,而且对与其相连的减速器壳体及内部构件也进行了冷却,增加了整个传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6、电机定子(图中未示出)、冷却油11、电 机轴10、电机端盖7、电机空腔5及电机壳体13,所述电机转子6固定在电机轴10上并浸在 所述冷却油11中,电机转子6转动时带动冷却油11形成飞溅油雾,所述冷却油11位于所 述电机空腔5内并能通过电机转子6的旋转带动形成飞溅油雾。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所述电机端盖7或者电机壳体13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油孔8, 所述电机轴10至少有一端抵靠在所述导油孔8的外缘壁上,所述导油孔8—端与所述电机 空腔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10的中空部分连通,所述电机端盖7上还安装有一导油 柱9,所述电机轴10 —端卡在所述导油柱9上并抵靠在所述电机端盖导油孔8处的外缘壁 上,所述电机轴10与所述导油柱9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因此所述导油孔8与所述电机轴10 的中空部分通过电机轴10与所述导油柱9之间的间隙连通起来。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轴10 带动电机转子6高速旋转,电机转子6会带动电机空腔5内的冷却油11运动,造成冷却油 11飞溅,形成油雾来对电机进行冷却,油雾会在导油孔8的端口处进行汇集形成油滴,这样 冷却油11就会顺着导油孔8流下,通过电机轴10与导油柱9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所述电机 轴10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内的冷却油11通过电机轴10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又可以流回到 所述电机空腔5内,优选地,在所述电机壳体13可以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电机空腔5通 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机轴10的空心部分连接,这样电机轴10空腔内的冷却油可以通过所 述通孔流回所述电机空腔5。这样,冷却油11不仅仅在电机空腔5内对电机进行冷却,而 且通过电机端盖7及电机轴10内的空腔来对电机及电机轴进行冷却,大大提升了油冷的效 果,而且增大了电机的散热面积。
第二实施例 —种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减速器齿轮、输入轴3与减速器端盖1的减速器,还包括 一个上述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10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3相连,所述动力由电机轴 10输入到减速器输入轴3并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还包括一公共箱体4,所述减速器端盖1和电机端盖7分别 与所述公用箱体4的两端相连并形成减速器空腔2和电机空腔5,所述减速器轴3 —端与电 机轴10相连,另一端伸入到减速器空腔2内。 所述减速器输入轴3为一空心输入轴,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3的中空部分与所述 电机轴IO的中空部分相互连通,冷却油ll流入电机轴10后会进一步流入减速器轴3,而且 由于减速器轴3的一端伸入到减速器空腔2中,所述冷却油11会顺着减速器轴3流入减速器空腔2,一方面可以对减速器中的齿轮进行润滑,另一方面,为了能使冷却油ll流回电机 空腔5中,我们在公用箱体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2,所述通孔12把所述电机空腔5与 减速器空腔2连通起来,因此所述冷却油11在所述减速器空腔2中沉积后会通过所述通孔 12流回到电机空腔5。 在以上所述过程中,冷却油11不仅对电机进行了冷却,而且对减速器及其传动机 构进行了冷却,并最终流回电机空腔5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增大了电机的冷却面积,使电机空腔5内的冷却油不仅仅通 过飞溅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而且实现了冷却油在电机端盖7及电机轴10内部的流动来 对电机进行冷却,而且冷却油在电机空腔5及减速器空腔2之间循环流动,对传动机构也进 行了冷却,增加整个转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权利要求
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6)、电机定子、冷却油(11)、电机轴(10)、电机端盖(7)、电机空腔(5)及电机壳体(13),所述电机转子(6)固定在电机轴(10)上并浸在所述冷却油(11)中,所述冷却油(11)位于所述电机空腔(5)内并能通过电机转子(6)的旋转带动形成飞溅油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7)或电机壳体(13)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油孔(8),所述电机轴(10)为空心轴,所述导油孔(8)一端所述电机轴(10)的空心部分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空腔(5)连通,所述飞溅油雾可通过导油孔(8)流入空心电机轴(10)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10)至少有一端抵靠在所述 导油孔(8)处的外缘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7)上还安装有一导油柱 (9),所述电机轴(10) —端卡在所述导油柱(9)上并抵靠在所述电机端盖导油孔(8)的外 缘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10)与所述导油柱(9)的配 合为间隙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11)流入导油孔(8),通过所 述电机轴(10)与所述导油柱(9)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空心电机轴(10)内,并最终流回电 机空腔(5)。
6. —种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减速器齿轮、输入轴(3)与减速器端盖(1)的减速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l-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 轴(10)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3)相连,所述动力由电机轴(10)输入到减速器输入轴(3) 并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公用箱体 (4),所述减速器端盖(1)和电机端盖(7)分别与所述公用箱体(4)的两端相连并形成减速 器空腔(2)和电机空腔(5)。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3) —端与所述 电机轴(1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减速器轴(3)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减速器空腔(2)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3)为空心轴,且所述 减速器输入轴(3)与所述电机轴(10)的中空部分相互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用箱体(4)的底部设置至少一 个通孔(12),所述通孔(12)把所述电机空腔(5)与减速器空腔(2)连通起来,所述冷却油 (11)通过所述电机轴(10)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3)流入减速器空腔(2)内并通过所述通 孔(12)流回电机空腔(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冷却油、电机轴、电机端盖、电机空腔及电机壳体,电机转子固定在电机轴上并浸在所述冷却油中,所述冷却油位于所述电机空腔内并能通过电机转子的旋转带动形成飞溅油雾,其中,所述电机端盖或电机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油孔,所述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导油孔一端所述电机轴的空心部分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空腔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传动机构,包括具有减速器齿轮、输入轴与减速器端盖的减速器,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上述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冷却油在电机箱壁及电机轴内部的流动来对电机进行冷却,大大提升了电机油冷效果。
文档编号H02K9/19GK101728903SQ2008102172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黄少锐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