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电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334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电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环,尤其是一种能够用在电机上的集电环,属 于电传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0620133365. 2所涉及的集电环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专门的 装配机械,对于大型电机来说,该集电环的装配极为不方便。因此,有必 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更加方便,且能加大导电接触面积 的集电环。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集电环,包括安装在电机转 轴上并与转子绕组出线端电连接的内圈,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和外线路电 连接的外圈,和置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滚动体由两个带中 心通孔的且小端在内,大端在外的回转体构成,在内圈外表面、外圈内表 面设有与滚动体相配接的带凸、凹面的空腔。所述滚动体设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圆锥体或曲面体,以便于安装。所述内圈外表面、外圈内表面之间设有与滚动体相配合的锥孔或曲面 锥孔,以方便安装。所述滚动体通过置于其中心通孔的连接件固定在内、外圈的空腔内, 以保证其能够自由滚动。所述内圈、外圈、滚动体均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使 集电环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该结构的集电环能加大导电接触面积, 有效提高导电性能,延长集电环的使用寿命。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电环,包括内圈3、外圈l和置于内、外圈之间的 滚动体2,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制成,其中滚动体2由两个带中心通 孔4的且小端在内,大端在外的回转体构成,具体是滚动体2设为一端大, 另一端小的圆锥体,并通过置于其中心通孔4内的连接螺栓6将其固定在 内、外圈的空腔5内,在内圈3的外表面、外圈1的内表面设有与圆锥体 的滚动体2相配接的锥孔5,使外圈1的内表面和内圈3的外表面与滚动体 2外表面形成锥面接触,在保证其能够自由滚动的同时更加便于安装。内圈 3固定在电机转轴上并和转轴绝缘,内圈3与转子绕组的出线端电连接;外 圈1与外线路电连接,外圈1固定在电机外壳上并和外壳绝缘。
权利要求1、一种集电环,包括安装在电机转轴上并与转子绕组出线端电连接的内圈,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和外线路电连接的外圈,和置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滚动体由两个带中心通孔的且小端在内,大端在外的回转体构成,在内圈外表面、外圈内表面设有与滚动体相配接的带凸、凹面的空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设为一端大, 另一端小的圆锥体或曲面体。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外表面、外圈 内表面设有与滚动体相配合的锥孔或曲面锥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通过置于其 中心通孔的连接件固定在内、外圈的空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电环,包括安装在电机转轴上并与转子绕组出线端电连接的内圈,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和外线路电连接的外圈,和置于内、圈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滚动体由两个带中心通孔的且小端在内,大端在外的回转体构成,在内圈外表面、外圈内表面设有与滚动体相配接的带凸、凹面的空腔。可使集电环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该结构的集电环能加大导电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导电性能,延长集电环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2K13/00GK201219167SQ20082008122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1日
发明者琪 宋, 龙小波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