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659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属于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永磁电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永磁电机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为降低铁耗,大多自起动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采用叠片 式,但是电机本身起动性能较差,起动电流较大,起动转矩较小,另一方面, 电机转子的刚度较差,加工工艺也比较复杂。永磁电机采用隐极式,在转子中 嵌入永磁体,上盖转子槽楔这种结构克服了上述缺点,使转子刚度提高、结构 简化。
目前用于永磁电机的转子槽楔的主要不足之处1.采用矩形结构,接触 摩擦力较小,转子旋转时易被甩出,造成转子扫膛和电机损坏;2.功能单一, 仅具有把转子绕组或永磁体固定在槽内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它 解决了实心转子永磁电机转子槽楔易甩出、转子槽楔仅具有单一的固定功能的 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的转子体1、转子槽楔2、永磁体3和转子端环6, 实心的转子体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磁极槽5,在磁极槽5顶部开设燕尾槽4, 燕尾槽4的底部尺寸大于磁极槽5的顶部尺寸,燕尾槽4的底部尺寸大于其本 身顶部尺寸,磁极槽5内放有永磁体3,转子槽楔2是梯形结构,转子槽楔2 插入燕尾槽4内,转子槽楔2的端部与转子端环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转子槽楔横截面采用梯形后,可提供较强的阻力, 防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子槽楔脱离转子体;对转子槽楔进行点悍,能保证
在电机的后续加工、装配和运行过程中转子槽楔不会发生窜动;实心转子永磁
电机取消了铸铝笼,转子槽楔采用铜质材料,使转子槽楔在电机起动时具有起 动笼条的作用。


图1是电机转子的端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 是转子槽楔外观示意图,图4是转子槽楔与转子体外表面点焊的示意图,图5 是转子槽楔与转子端环焊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图2、图4、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 式由电机的转子体l、转子槽楔2、永磁体3和转子端环6组成,实心的转子 体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磁极槽5,在磁极槽5顶部开设燕尾槽4,燕尾槽4 的底部尺寸大于磁极槽5的顶部尺寸,燕尾槽4的底部尺寸大于其本身顶部尺 寸,磁极槽5内放有永磁体3,转子槽楔2是梯形结构,转子槽楔2插入燕尾 槽4内,转子槽楔2的端部与转子端环6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二下面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子槽楔2采用铜材质,轴向不间断,转子槽楔2端部与 转子端环6由多个螺钉7紧固,紧密焊接为一体。由于铜具有较小的电阻率, 起动时转子槽楔2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势并与转子端环6形成电流回路,产生较 大的转矩力,使电机能够顺利迁入同步工作状态。转子槽楔2起到起动笼条的 作用。其它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下面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转子槽楔2与转子体1外表面连接处采用局部点焊固定 转子槽楔2,焊接成功后转子槽楔2与转子体1牢固固定,能保证在电机的后 续加工、装配和运行过程中转子槽楔2不会发生窜动。其它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它包括电机的转子体(1)、转子槽楔(2)、永磁体(3)和转子端环(6),实心的转子体(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磁极槽(5),其特征在于在磁极槽(5)顶部开设燕尾槽(4),燕尾槽(4)的底部尺寸大于磁极槽(5)的顶部尺寸,燕尾槽(4)的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磁极槽(5)内放有永磁体(3),转子槽楔(2)是梯形结构,转子槽楔(2)插入燕尾槽(4)内,转子槽楔(2)的端部与转子端环(6)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其特 征在于转子槽楔(2)与转子体(1)外表面点焊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具有梯形结构转子槽楔的永磁电机转子,它涉及一种转子。它解决了实心转子永磁电机转子槽楔易甩出、转子槽楔仅具有单一的固定功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的转子体、转子槽楔、永磁体和转子端环,实心的转子体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磁极槽,在磁极槽顶部开设燕尾槽,燕尾槽的底部尺寸大于磁极槽的顶部尺寸,燕尾槽的底部尺寸大于其本身顶部尺寸,磁极槽内放有永磁体,转子槽楔是梯形结构,转子槽楔插入燕尾槽内,转子槽楔的端部与转子端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转子槽楔横截面采用梯形后,可提供较强的阻力,防止转子槽楔脱离转子体;对转子槽楔进行点焊,能有效防止转子槽楔发生窜动;转子槽楔采用铜材质,具有起动笼条的作用。
文档编号H02K1/27GK201163733SQ200820089238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张晓晨, 李伟力, 沈稼丰, 鹏 程, 陈文彪, 黄士鹏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