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及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480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及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及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基于齿槽转矩的转矩脉动或通电时产生的转矩脉动成为 问题。特别是,在适用于升降机的卷扬机中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由于谋求在从额定转矩 时至最大转矩时的宽幅区域下的低转矩脉动(在P-P下为左右),因此问题更为深刻。 作为应对转矩脉动的对策,通常广泛使用的是,利用半圆锥体形状的永磁铁等来进行定子 或转子的扭斜(Skew)。特别是,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对在转子铁心的表面粘贴永磁铁的表面磁铁式结 构的转子进行扭斜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2公开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为了降低磁通量 分布的高次谐波,构成将多个永磁铁在各转子铁心的磁铁粘贴面上互相沿转子的轴向及周 向错位配置的结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0440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4848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161801号公报在进行转子的扭斜的情况下,由于多个永磁铁在各转子铁心的磁铁粘贴面上互相 沿转子的轴向及周向错位,因此磁铁粘贴面也形成沿转子的轴向及周向错位的形状。由此, 在转子铁心为铸铁的情况下,难以基于铣刀加工对磁铁粘贴面进行切削。另外,在转子铁心 为电磁铜板的情况下,对应磁铁的错位,而使电磁铜板旋转层叠或制成多个模型的电磁铜 板再将其层叠。由此,导致作业工序增加,成本上升。作为其例,在专利文献1的永磁铁式 旋转电机中,通过铣刀加工对铸铁的转子铁心的磁铁粘贴面沿着磁铁的扭斜而在转子的轴 向及周向上进行切削。特别是,在永磁铁的转子铁心侧的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必须在周向及 轴向上形成多个矩形状的、多个底面的槽。为了形成一个槽而对各个底面进行铣刀加工时, 切削加工浪费工时,导致成本上升。在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研发中,虽然降低了转矩脉动, 但因为该课题却导致难以实施扭斜的情况常常存在。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因 转子铁心的加工引起的成本上升,又能降低转矩脉动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从而可适用于 如应用于升降机的卷扬机中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那样的对低转矩脉动有极其严格要求的 情况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该定子铁心沿径向突出有多个定子突极,该定子绕组被收容于狭缝 中,该狭缝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定子突极之间,所述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永磁铁,该多个 永磁铁沿所述旋转铁心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于转子表面,其特征在于,
永磁铁配置成与转子的轴向平行,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gap)中的磁阻的周 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旋转铁心的永磁铁的粘 贴面沿转子的径向形成通过对转子铁心进行切削而形成的槽,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 (gap)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在转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永磁 铁之间的转子铁心上沿转子的径向形成磁性体的突起,从而使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 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在转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永磁 铁之间的转子铁心上沿转子的径向形成通过对转子铁心进行切削而形成的槽,从而使转子 与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槽相对于转子的轴向倾斜形 成。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槽具有相对于转子的轴向平 行且形成为比转子的轴长短的两个槽,各槽的周向位置不同。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突起相对于转子的轴向倾斜 形成。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突起由相对于转子的轴向平 行且形成为比转子的轴长短的两个突起构成,各突起的周向位置不同。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永磁铁的形状为半圆锥体形 状。进而,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其特征在于,永磁铁呈长方体形状,所述 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为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外周部的外转型,所述狭缝为没有定子的突极的前 端部、定子的周向的突起物的全开狭缝,永磁铁的数量与定子的狭缝数的组合以永磁铁的 数量10与狭缝数12为基本单位。进而,在本发明的升降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并且,根据本发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gap)中的磁阻抗的周向分布沿着转 子的轴向变化(与扭斜相同原理),由此能够降低转矩脉动。另外,配置于转子铁心的磁铁粘贴面的多个永磁铁在轴向及周向上不错位,因此, 磁铁粘贴面的切削加工为沿着转子的轴向而呈直线,并且能够抑制因加工引起的成本上升。根据本发明,在抑制了因转子铁心的加工引起的成本上升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及 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中,还能够实现转矩脉动的降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局部立 体图。图3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转子铁心和槽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定子侧观察到的转子铁心的一部分的展开 图。图5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与图3不同的形状的槽的结构的局部立体 图。图6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定子侧观察到的图5的转子铁心的一部分的 展开图。图7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在将各槽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的周向上 相对于各磁铁中心的相反侧时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局部立 体图。图10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转子铁心与突起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1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定子侧观察到的转子铁心的一部分的展开 图。图12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在将图8的各突起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 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铁中心的相反侧时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的局部立 体图。图15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转子铁心、槽及突起的结构的局部立体 图。图16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定子侧观察到的转子铁心的一部分的展开 图。图17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定子侧观察到的转子铁心由电磁铜板形成 时的转子铁心的一部分的展开图。图18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转子铁心的电磁铜板的横剖面图(图 18 (a)表示表面,图18 (b)表示背面)。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0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在转子铁心形成了突起时的永磁铁式旋转 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1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在转子铁心形成了槽与突起时的永磁铁 式旋转电机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2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形成转子铁心的电磁铜板的横剖面图(图 22 (a)表示表面,图22 (b)表示背面)。图23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的卷扬机的结构的纵剖面图。附图标号说明101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2 定子103 转子
104定子铁心105定子绕组106永磁铁107转子铁心108 车由109 空隙111磁轭部(铁心背承部)112定子突极(齿)113定子狭缝(固定子^ 口 ?卜)(狭缝)114定子突起物121磁铁粘贴面122 槽123 突起124电磁铜板131卷扬机132 绳轮133制动器134 壳体135 轴136编码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的横剖面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在图1中,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为内转型的旋转电机,其呈同轴状地具有圆筒 状的定子102 ;经由空隙109对置配置于该定子102的内周侧的圆柱状的转子103。在永磁 铁式旋转电机101中,定子102产生旋转磁场,且通过定子102与转子103之间的磁相互作 用,而使转子103旋转。本实施方式示出了内转型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但本发明也可同样实施于外 转型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并且,外转型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参考图19)与内转型同样 具有定子与转子,但与定子与转子的相对配置相反的是,转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经由空隙 与定子对置配置于该定子的外周侧。定子102具有定子铁心104,其具有沿径向设置的多个定子突极112 (称之为“齿 部”);定子绕组105,其利用形成于相邻的定子突极112之间的定子狭缝113卷绕而成。并 且,定子突极112沿着磁轭部(称之为“铁心背承部)111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定子铁心104具有圆筒状的磁轭部111 ;从该磁轭部111的内周表面向径向内侧 突出且沿着磁轭部111的内周面向轴向延伸的多个定子突极112 ;形成于定子突极112的 前端的周向两侧的定子突起物114,并且,在相邻的定子突极112之间形成有定子狭缝113。而且,定子突极112不具有形成于周向两侧的定子突起114,可将定子狭缝113形成为全开狭缝。而且,定子突极的数量设定为作为相数3的倍数的12。定子铁心104通过将由板状的磁性构件(电磁铜板)冲裁形成的多个板状的成型 构件沿轴向层叠而形成。通过该层叠结构,降低涡流损失,并减少发热。在定子突极112中,经由绝缘构件(未图示的线圈架)集中卷绕有定子绕组105 所对应的相绕组。该集中卷为相对于定子突极112的四个侧面进行多次卷绕绕组导体的绕 组方式。相绕组的线圈终端部从定子铁心104的轴向两端向轴向外侧突出。定子绕组105 可以采用将各相绕组呈Y字状接线的星形接线方式和呈Δ状接线的三角形接线方式中的 任一种接线方式。定子铁心104构成定子侧的磁路,定子绕组105通过通电在定子突极112 产生磁通量。转子铁心107作为旋转侧的磁路发挥作用,永磁铁106作为旋转磁极发挥作 用。转子103具有圆柱状的转子铁心107,其在外周部沿着周向,在轴向上形成有等 间隔的多个磁铁粘贴面121 ;半圆锥体形状的多个永磁铁106,该多个永磁铁被贴设在磁铁 粘贴面121上;位于转子铁心107的内周部的轴108。该永磁铁在周向上以N极与S极交 替贴设,且其数量为偶数即八个。转子铁心107由沿轴向层叠铸铁等铸物或电磁铜板的层叠铁心(图17、图18)而 形成,在转子铁心107的内周侧与轴108结合。在永磁铁106中,采用有利于永磁铁式旋转 电机的小型化、高效率化的稀土类系磁铁且将N极与S极的磁极构成径向地配置。另外,永 磁铁106呈半圆锥体形状,在转子铁心107的外周面上利用粘合剂贴设在转子铁心107的 磁铁粘贴面121上。而且,在永磁铁106中,半圆锥体形状的圆弧部比转子铁心107的外周 面稍微更向径向外侧突出。采用图2 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3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为表示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的转子103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表示 图2的转子铁心107和槽122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从定子102侧向径向内侧观察 到的转子铁心103的局部展开图。图5为表示形成了与图3不同的形状的槽122a的转子 铁心107a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6为从定子102侧向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图5的转子铁 心103的局部展开图。图7为表示在将图1的槽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 铁中心的相反侧时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在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 106,在磁铁粘贴面121形成有槽122(图2)。槽122从转子103的轴向眼前向内部连续切 削而成。该槽122随着向转子103的轴向内部进展,向转子103的周向错位形成(图3)。 在图4中,当将槽122的转子周向的宽度设为Wd、磁铁粘贴面121的周向的宽度设为Wpm时, Wd、Wpm的关系满足Wd < Wpm/2............... (1)式(图 4)。此时,空隙109中的磁阻在槽122上增大,因此,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轴向变化,从 而能够降低转矩脉动。槽122也有在转子轴向上呈直线切削的方法(图5)。在这种情况下,槽122由两 个槽构成,且其各自的周向位置不同。当将槽122a的轴向的长度设为Ld、转子铁心107的 轴向的长度设为Lkt时,Ld、Let的关系满足Ld < Let/2............... (2)式(图 6)。
图5与图3相比,转子轴向的磁阻的变化不是平滑,因此,得不到图3结构的效果。 但是,槽的切削变得容易,所以在制造方面有利。如图7所示,即使在将各槽122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铁的中 心的相反侧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b中,除了转子103以外,均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相同(图8)。利用图9 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3进行详细地说明。图9为表示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b的转子103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0为表 示图9的转子铁心107与突起123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1为从定子102侧向径向内 侧观察到的转子103的局部展开图。图12为表示在将图8的各突起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 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铁中心的相反侧时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b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在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 106,并使磁性体的突起123与永磁铁106的转子的周向单侧相邻(图9)。突起123在转子 轴向上呈直线延伸(图10)。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突起123的轴向的长度设为LP、转子铁心 107的轴向的长度设为Lkt时,Lp, Let的关系满足Lp < Let/2...............(3)式(图 11)。此时,在永磁铁106的端部产生不是朝向定子而是通过突起123返回到转子的磁 通量。因而,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轴向变化,从而能够降低转矩脉动(进而,突起123实现 磁铁的定位,以防止其向周向的错位)。如图12所示,即使在将各突起123的位置设置于在转子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铁的 中心的相反侧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c中,除了转子103以外,均与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UOlb相同(图13)。利用图14 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3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4为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c的转子103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5为表示 图14的转子铁心107、槽122及突起123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6为从定子102侧向径 向内侧观察到的转子103的局部展开图。在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 106,并使槽122与磁铁粘贴面121相邻,使突起123与永磁铁106的转子的周向单侧相邻 (图14)。槽122与突起123在转子轴向上呈直线延伸(图15)。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槽122 与突起123的轴向的长度设为Ld、LP,转子铁心107的轴向的长度设为Let时,Ld、LP、Let的 关系满足式(2)、⑶(图16)。此时,在转子的周向上相对于各磁铁的中心在与槽122相同的一侧设置突起123, 由此,空隙109中的磁阻在槽122上增大,使突起123吸引磁铁端部的磁通量,因此,与第 一、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轴向大幅变化,从而降低转矩脉动。在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101b、101c中,旋转铁心107由 铸铁等的铸物或层叠铁心形成。在此,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c的转子铁心107为层叠铜板的情况,采用图17与与图18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7为从定子102侧观察到的转子铁心107由电磁铜板124形成时的转子铁心 107的一部分的展开图。图18为形成图17的转子铁心107的电磁铜板124的横剖面图,图 18(a)表示表面,图18(b)表示背面。槽122与突起123的轴向的长度Ld、LP,转子铁心107的轴向的长度Lkt的关系满 足以下公式。Ld = Lp = Let/2............... (4)式由上式可知,在图17的I的区域中沿转子轴向层叠图18(a)的电磁铜板,在图17 的II的区域沿转子轴向层叠图18(b)的电磁铜板。(a)与(b)由于处于表与背的关系,所 以通过一个模型的形状即可制造转子铁心,从而降低成本。在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永磁铁呈半圆锥体形状。半圆锥体形状的永磁铁具有 使空隙中的磁通量分布更靠近正弦波状的效果,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转矩脉动。本构 思用于降低在所述永磁铁中无法下降的转矩脉动的次数,所以更加降低化转矩脉动。(第四实施方式)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在转子铁心107形成了槽122时的永磁铁 式旋转电机IOld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0为表示在转子铁心107形成了突起123时的永 磁铁式旋转电机IOle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1为表示在转子铁心107形成了槽122与突 起123时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f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22为转子铁心由电磁铜板形成 时的电磁铜板124的横剖面图。图22(a)表示表面,图22(b)表示背面。第四实施方式的永磁铁旋转电机101d、101e、101f的永磁铁206并不是半圆锥体 形状,而是长方体形状。另外,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铁旋转电机101、101b、101c 可适用于内转型和外转型中的任一种,但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永磁铁旋转电机101d、101e、 IOlf被限定为外转型。其原因在于,设定为外转型,由此定子102与转子103之间的空隙109中的磁通量 密度通过正弦波接近,从而具有降低转矩脉动的效果。并且,专利文献3中也记载有该原理。另外,长方体形状的永磁铁与半圆锥体形状的永磁体相比,加工数少,因此成本降 低。另一方面,若长方体形状的永磁铁应用内转型,则转矩脉动上升,因此,本实施方式限定 于外转型。另外,图19所示的定子突极112的特征在于,狭缝为在前端部没有周向的定子突 起物114的全开狭缝。其原因在于,在最大转矩区域内,图1所示的定子铁心104的定子突 极112的前端的周向上定子突起物114发生磁饱和,成为转矩脉动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 通过设定为没有定子突起物114的全开狭缝,则具有在最大转矩区域内防止转矩脉动上升 的效果。另外,永磁铁106的数量与定子102的定子狭缝数113的组合以永磁铁的数量10 与定子突极的数量12为基本单位。在图19的永磁铁旋转电机IOld的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 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106,在磁铁粘贴面121上形成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槽122。在图20的永磁铁旋转电机IOle的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 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106,在永磁铁106的转子的周向单侧形成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123。在图21的永磁铁旋转电机IOlf的转子103中,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121 上沿轴向贴设有一个永磁铁106,在磁铁粘贴面121与永磁铁106的转子的周向单侧上形成 有第三实施方式的槽122与突起123。在永磁铁式旋转电机IOlf的转子铁心107为层叠铜板的情况下,与第三实施方式 同样地,在图17的I的区域中沿转子轴向层叠图22(a)的电磁铜板,在图17的II的区域 沿转子轴向层叠图22(b)的电磁铜板。(a)与(b)由于处于表与背的关系,所以通过一个模 型的形状即可制造转子铁心,从而降低成本。在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的永磁铁旋转电机中,对一个永久磁铁采取了处理,但为 了降低涡流损失,对于在转子轴向多个分割的永磁铁也采取同样的处理。(第五实施方式)利用图23对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101 d、101 e、101 f应用于升降 机装置的情况下的卷扬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3中,卷扬机131具有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将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产生的动 力传递给绳索的绳轮132 ;向转子103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133 ;支承轴108的轴承135 ;支 承上述构件的壳体134,并且,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与绳轮132 —体化构成。而且,如上所述, 永磁铁旋转电机具有定子102、转子103、轴108及编码器136。另外,制动器133能够对大 径的转子103进行制动,因此,能够比制动轴108的内转型施加更强的制动力。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应用于升降机装置的卷扬机中,能够在从 额定转矩时到最大转矩时的宽幅区域内实现低转矩脉动(在P-P下为左右),并有利于 传递给轿厢的振动、升降机机构的噪音的降低。进而,配置在转子铁心107的磁铁粘贴面 121的多个永磁铁106在轴向及周向上不错位配置,因此,能够使磁铁粘贴面121的切削加 工沿着转子103的轴向呈直线,从而有利于成本降低。工业方面可利用性本发明为能够适用于对低转矩脉动有要求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进而能够适用于 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等应用设备。
1权利要求
一种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该定子铁心沿径向突出有多个定子突极,该定子绕组被收容于狭缝中,该狭缝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定子突极之间,所述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永磁铁,该多个永磁铁沿所述旋转铁心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于转子表面,所述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配置成与所述转子的轴向平行,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所述转子的轴向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铁心的所述永磁铁的粘贴面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形成通过对转子铁心进行 切削而形成的槽,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所述转子的 轴向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永磁铁之间的所述转子铁心上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形 成磁性体的突起,从而使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 轴向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永磁铁之间的所述转子铁心上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形 成通过对该转子铁心进行切削而形成的槽,从而使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磁 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倾斜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具有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平行且形成为比所述转子的轴长短的两个槽,各槽 的周向位置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倾斜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平行且形成为比所述转子的轴长短的两个突起构 成,各突起的周向位置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其为组合了权利要求2 4中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而成的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其为组合了权利要求5 8中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而成的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为半圆锥体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为所述转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外周部的外转型,所述狭缝为没有所述定子的突极的前端部、定子的周向的突起物的全开狭缝, 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与所述定子的狭缝数的组合以所述永磁铁的数量10与所述狭缝数 12为基本单位。
13. 一种升降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铁式旋转电机及使用其的升降机装置,该永磁铁式旋转电机能够抑制因转子铁心的加工引起的成本上升,并且能够降低转矩脉动。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在本发明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中,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该定子铁心沿径向突出有多个定子突极,该定子绕组被收容于狭缝中,该狭缝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定子突极之间,所述转子具有转子铁心和多个永磁铁,该多个永磁铁沿所述旋转铁心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于转子表面,其特征在于,永磁铁配置成与转子的轴向平行,且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隙(间隙)中的磁阻的周向分布沿着转子的轴向变化。
文档编号H02K21/12GK101938204SQ20101011800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二瓶秀树, 北村正司, 北村英树, 角川滋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