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两芯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739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束两芯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架设金具,具体涉及一种集束两芯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输电线路的架设中,特别是农村电网的架设中,由于架设金具技术落后, 造成施工复杂、架设线路外观杂乱等问题;施工中使用大量的瓷瓶、横担,不仅浪费了大量 的器材和材料,增加了施工造价,而且施工进度慢。另外,旧的布线方式还使不法用户窃电 成为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用 于平行集束导线架设的集束两芯耐张线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 导线的一芯体和套装在所述芯体外部的护套,所述护套的后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 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芯体包括一楔形夹套和移动设置在楔形夹套内的一楔形芯板;所述楔形芯板 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线槽,楔形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推手。所述楔形夹套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伸缩口,楔形夹套的横截面为C形。所述线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体。所述楔形夹套的后部一体设置有拉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改变了输电线路的传统架设方式,节省了大 量的器材和材料,施工简单,安装快捷、方便;(2)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3)架设线路简洁、美观;(4)可有效降低线路架设工程造价。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芯体; 2-护套; 3-安装孔;4-连接板;5-楔形夹套;6-楔形芯板;7-伸缩口 ;8-线槽;[0022]9-推手;10-凸体; 11-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夹持导线的一芯体1和套装在所述芯体 1外部的护套2,所述护套2的后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3。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芯体1包括一楔形夹套5和移动设置在楔形夹套5内的 一楔形芯板6 ;所述楔形芯板6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线槽8,楔形芯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推手 9。为使楔形芯板6能够在楔形夹套5内移动,所述楔形夹套5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 一伸缩口 7,楔形夹套5的横截面为C形。为防止导线滑脱,所述线槽8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体10。为便于芯体1与护套2的装配和拆卸,在楔形夹套5的后部一体设置有一块便于 手握的拉板11。本实用新型线夹特别适合在张紧引入线路上使用。本线夹护套2和连接板4由不 锈钢材料制成,楔形夹套5、楔形芯板6以及拉板11均由玻璃丝增强塑料制成。工作时,两 根绝缘导线分别置于楔形芯板6两侧的线槽8内,移动楔形芯板6,使楔形芯板6与楔形夹 套5 —起将导线夹紧,连接板4通过安装孔3与固定在电杆或建筑物上的连接件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导线的一芯体(1)和套装在所述芯体(1)外部的护套(2),所述护套(2)的后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1)包括一楔形 夹套(5)和移动设置在楔形夹套(5)内的一楔形芯板(6);所述楔形芯板(6)的两侧各设 置有一线槽(8),楔形芯板(6)的上表面设置有推手(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夹套(5)上沿长 度方向设置有一伸缩口(7),楔形夹套(5)的横截面为C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8)的表面上设 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体(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两芯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夹套(5)的后部 一体设置有拉板(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束两芯耐张线夹,所述线夹包括用于夹持导线的一芯体和套装在所述芯体外部的护套,所述护套的后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安装快捷、施工方便,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H02G7/02GK201639239SQ20102016267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黄天爵 申请人:黄天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