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线线圈拉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254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漆包线线圈拉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维修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可以将漆包线线圈从电机壳体中拉出。
背景技术
对于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的电机,由于壳体变形、内器件变形等原因,其线圈较为难以从电机壳体中取出。传统的对策多是破坏性处理方法,例如用锯条贴着铁芯将线圈锯断后打出,或用刀破开铁芯(与芯轴方向垂直)再用螺丝刀撬出线圈,这类方法虽然可有效取出线圈,但易造成环境污染、具有操作危险性、操作强度大、以及效率低下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易使线圈受损,因此,出现了一些专用辅助工具,例如名为“电机修理多用工具车”(公开号CN2152731),靠机械强力外拉线圈,其包括由车架下框管、三轮结构、车前架梯形后斜竖支管、车后架前斜竖支管、起重三角架及推车扶手杆等组成的车架,还包括起重滑轮及吊挂系统、起重器和电机拆线固定机构,该车运用于电机修理,做到一物多用,既可吊、运电机,又可拆除电机定子线圈。又例如名为“拆除电机漆包线用加热炉”(CN201750308U)等,利用加热变形降低结合度,其包括一端密封的圆筒形炉壳,炉壳内壁盘绕固定有耐火管,耐火管内贯穿有电炉丝,炉壳的密封端开有通孔,通孔内贯穿固定有热电偶和两个接线柱,电炉丝两端分别与两个接线柱相连;上述这两种工具均可降低拆卸线圈的操作强度,但都存在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操作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体积大、成本高、操作复杂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将漆包线线圈从电机壳体中拉出的拉出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站及其驱动的一对液压缸;该液压缸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两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横梁,该横梁中段悬置有两根拉臂,该拉臂的自由端设有可夹持电机漆包线线圈的夹紧机构。将待拆卸的电机壳体固定在底板上,电机轴呈竖直状态,线圈开口部处于夹紧机构相对状态;两套夹紧机构位于线圈开口部圆周的对侧,并分别夹持线圈的开口部,其后液压缸顶出,带动横梁上移,将线圈从壳体中拖出。这种结构,液压缸顶出力强,漆包线的拉出过程由液压缸自动实现,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成本较低、占用空间小。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直径不同,为了有更宽的使用范围、方便操作,作为优选,横梁在其长度走向上设有一个条形长孔,所述的拉臂穿过该条形长孔并固定在所述的横梁上;两拉臂可沿条形长孔相向或相对移动而调整彼此间的距离。调整两拉臂之间的距离,可适不同直径线圈的拆卸需要;条形长孔的结构,使两拉臂的间距调整操作,简单方便。拉臂可以是杆状物,但刚性的杆状物不便于操作、软性的杆状物有弯折角度限制,因此作为优选,所述的拉臂为链条;所述的横梁中部设有插入孔,该插入孔为腰型孔,与条形长孔呈交叉设置。拉臂采用链条形式,结构强度大,易于弯绕曲折,使夹紧机构的夹紧和松开,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不同规格的线圈,其需要拉出的长度不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操作距离、提高操作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链条由若干个环形圈扣合连接而成,该环形圈可穿过插销。对于不同高度的电机壳,可通过向上收起或向下放出链条,来调整夹紧机构悬垂的自然高度;夹紧机构的高度调整到位后,将插销穿过横梁上部的环形圈,从而将链条锁定在横梁上,也就使夹紧机构保持在所调整的自然高度上。作为上述链条的等同方案,所述的拉臂为拉索。拉索也具有柔性、便于调整伸展长度的特点。为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紧机构为卡钳,该卡钳包括两副支撑臂、两副夹持臂;两夹持臂中部铰接,两者的一端部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夹持端;两副支撑臂一端部铰接连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两夹持臂的固定端。卡钳这种结构,便于拆卸前夹紧线圈开口部边缘;横梁上移时,卡钳的铰接结构,使夹持力随负载增大而增大,可有效地适应线圈的拆卸阻力,防止线圈因夹紧力不足而从卡钳上滑脱。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夹持力随负载增大而增大的方式,还便于防止夹紧力过大,避免夹持部的线圈遭到挤压破坏。作为优选,所述的夹持端内侧面为夹持面,其上设有若干个凸起。凸起结构,可增大夹持面的摩擦。为了便于固定电机,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电机轴安装孔。电机轴输出端穿过该孔,通过压板类的固定装置将电机壳体固定在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的液压站设于底板上,底板底部设有滚轮、后部设有推杆。便于整体移动,适应各种操作环境。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作为优选,液压站的前部侧壁的中段内凹成弧形。液压站的前部侧壁的中段内凹成弧形,为待拆卸的电机提供容置空间,从而减少整体结构的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顶出力强,漆包线的拉出过程由液压缸自动实现,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占用空间小。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底板2、液压站3,及液压站3驱动的一对液压缸4。液压缸4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的底板2上,两液压缸4的活塞杆端部设有横梁5,该横梁5中段悬置有两根拉臂6,该拉臂6的自由端设有可夹持电机漆包线线圈的夹紧机构7。将待拆卸的电机壳体固定在底板上,电机轴呈竖直状态,线圈开口部处于夹紧机构相对状态;两套夹紧机构位于线圈开口部圆周的对侧,并分别夹持线圈的开口部,其后液压缸顶出,带动横梁上移,将线圈从壳体中拖出。[0019]横梁5在其长度走向上设有一个条形长孔11,所述的拉臂6穿过该条形长孔11并固定在所述的横梁5上;两拉臂6可沿条形长孔11相向或相对移动而调整彼此间的距离。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直径不同,调整两拉臂之间的距离,可适应不同直径线圈的拆卸需要。拉臂6为链条;所述的横梁5中部设有插入孔12,该插入孔12为腰型孔,与条形长孔11呈交叉设置。链条由若干个环形圈扣合连接而成,该环形圈可穿过插销17。对于立起高度不同的电机壳,可通过向上收起或向下放出链条,来调整夹紧机构悬垂的自然高度;夹紧机构的高度调整到位后,将插销17穿过处于横梁上部的环形圈,从而将链条栓锁在横梁上,也就使夹紧机构保持在所调整的自然高度上。夹紧机构7为卡钳,该卡钳包括两副支撑臂8、两副夹持臂9 ;两夹持臂9中部铰接,两者的一端部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夹持端10;两副支撑臂8 —端部铰接连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两夹持臂9的固定端。横梁上移时,卡钳的铰接结构使夹持力随负载增大而增大,可有效地适应线圈的拆卸阻力,防止线圈因夹紧力不足而从卡钳上滑脱。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夹持力随负载增大而增大的方式,还便于防止夹紧力过大,避免夹持部的线圈遭到挤压破坏。夹持端10内侧面为夹持面,其上设有若干个凸起。凸起结构,可增大夹持面的摩擦。底板2上设有电机轴安装孔13。电机轴输出端穿过该孔,通过压板类的固定装置将电机壳体固定在底板上。液压站3设于底板2上,底板2底部设有滚轮14、后部设有推杆18。液压站3的前部侧壁的中段内凹成弧形。液压站的前部侧壁的中段内凹成弧形,为待拆卸的电机提供容置空间,从而减少整体结构的体积。
权利要求1.一种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站(3)及其驱动的一对液压缸(4);该液压缸(4)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的底板(2)上,两液压缸(4)的活塞杆端部设有横梁(5 ),该横梁(5 )中段悬置有两根拉臂(6 ),该拉臂(6 )的自由端设有可夹持电机漆包线线圈的夹紧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横梁(5)在其长度走向上设有一个条形长孔(11),所述的拉臂(6)穿过该条形长孔(11)并固定在所述的横梁(5)上;两拉臂(6 )可沿条形长孔(11)相向或相对移动而调整彼此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臂(6)为链条;所述的横梁(5)中部设有插入孔(12),该插入孔(12)为腰型孔,与条形长孔(11)呈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条由若干个环形圈扣合连接而成,该环形圈可穿过插销(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臂(6)为拉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7)为卡钳,该卡钳包括两副支撑臂(8)、两副夹持臂(9);两夹持臂(9)中部铰接,两者的一端部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夹持端(10);两副支撑臂(8) —端部铰接连接、另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两夹持臂(9)的固定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端(10)内侧面为夹持面,其上设有若干个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2)上设有电机轴安装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站(3)设于底板(2)上,底板(2)底部设有滚轮(14)、后部设有推杆(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液压站(3)的前部侧壁的中段内凹成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漆包线线圈拉出器,其包括底板、液压站及一对液压缸;该液压缸竖直地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两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横梁,该横梁中段悬置有两根拉臂,该拉臂的自由端设有可夹持电机漆包线线圈的夹紧机构。将待拆卸的电机壳体固定在底板上,电机轴呈竖直状态,线圈开口部处于夹紧机构相对状态;两套夹紧机构位于线圈开口部圆周的对侧,并分别夹持线圈的开口部,其后液压缸顶出,带动横梁上移,将线圈从壳体中拖出。这种结构,液压缸顶出力强,漆包线的拉出过程由液压缸自动实现,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成本较低、占用空间小。
文档编号H02K15/00GK202334176SQ20112048413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建龙 申请人:张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