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1463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的失灵联跳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部分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的地区,联络变压器在“功率交换”过程中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一旦联络变压器本身出现问题或任一侧电源开关拒动,就会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系统瓦解,设备损坏等严重事故。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中明确规定“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的断路器失灵时,除应跳开失灵断路器相邻的全部断路器外,还应跳开本变压器连接其他侧电源的断路器”。为防范失灵联跳回路不完善造成的系统风险,需对变压器失灵联跳回路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改进了联变220kV侧断路器失灵保护逻辑和相关二次回路,完全实现了联络变压器保护“失灵联跳”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包括启动部分、时间元件及出口元件,所述启动部分包括母线隔离刀闸、解除复压闭锁回路、失灵启动回路、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以及第一与门、第二与门、非门,所述时间元件包括包括时间延时器Tl、时间延时器T2、时间延时器T3,所述出口元件包括母联断路器、母线断路器、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所述母线隔离刀闸、解除复压闭锁回路、失灵启动回路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所述解除复压闭锁回路、失灵启动回路分别连接于第二与门的输入端,所述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和非门的输入端,所述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与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时间延时器Tl和时间延时器T2连接,所述第二与门的输出端连接于时间延时器T3 ;所述时间延时器Tl与母联断路器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T2与母线断路器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T3与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连接。在IlOkV或者220kV电压等级的较重要的电力系统,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母线设备一般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而双母线接线方式下,当母线连接的某断路器失灵或电气量出现异常时,由该线路或元件的失灵联跳保护装置(断路器保护)提供一个失灵启动接点给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本装置检测到某一失灵启动接点闭合后,启动该断路器所连的母线段失灵出口逻辑,经失灵复合电压闭锁,按时间元件整定的“失灵出口短延时Tl”跳开母联开关,“失灵出口长延时T2”跳开该母线连接的所有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时间T3”跳开联络变压器三侧。进一步,为了防止单一条件判断断路器失灵,以及因保护触点卡涩不返回或误碰、误通电等造成的误启动,所述失灵启动回路包括线路保护启动回路与电流判别元件,所述线路保护启动回路分别与第一与门、第二与门连接,所述电流判别元件分别与第一与门、第二与门连接。当所述失灵启动回路检测到故障元件的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后不返回,而且通过电流判别元件检查到在故障元件保护的保护范围内依然存在着短路,则可判定断路器存在失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对联络变压器不能完全实现任一侧断路器失灵联跳各电源侧断路器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了联络变压器任一侧断路器失灵保护逻辑,真正实现了联络变压器保护“失灵联跳”的功能,达到了技术规程的要求,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联络变压器一次电气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包括启动部分I、时间元件2及出口元件3,所述启动部分I包括母线隔离刀闸11、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14、以及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16、非门17,所述时间元件2包括包括时间延时器TI、时间延时器T2、时间延时器T3,所述出口元件3包括母联断路器31、母线断路器32、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33 ;所述母线隔离刀闸11、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15的输入端,所述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分别连接于第二与门16的输入端,所述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14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15的输入端和非门17的输入端,所述非门17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与门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门15的输出端与时间延时器Tl和时间延时器T2连接,所述第二与门16的输出端连接于时间延时器T3 ;所述时间延时器Tl与母联断路器31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T2与母线断路器32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T3与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33连接。在IlOkV或者220kV电压等级的较重要的电力系统,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母线设备一般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而双母线接线方式下,当母线连接的某断路器失灵或电气量出现异常时,由该线路或元件的失灵联跳保护装置(断路器保护)提供一个失灵启动接点给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本系统启动失灵的条件包括线路保护启动回路启动接点、电流判别元件判定三相电流I (A、B、C)>ISQD(失灵启动定值)、解除复压闭锁回路开放、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启动、母线隔离刀闸动作。本系统检测到其中4个条件满足后,启动该断路器所连的母线段失灵出口逻辑,经失灵复合电压闭锁,按时间元件整定的“失灵出口短延时Tl”跳开母联开关,“失灵出口长延时T2”跳开该母线连接的所有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时间T3”跳开联络变压器三侧。进一步,为了防止单一条件判断断路器失灵,以及因保护触点卡涩不返回或误碰、误通电等造成的误启动,所述失灵启动回路13包括线路保护启动回路131与电流判别元件132,所述线路保护启动回路分别与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连接16,所述电流判别元件分别与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16连接。当所述失灵启动回路131检测到故障元件的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后不返回,而且通过电流判别元件132检查到在故障元件保护的保护范围内依然存在着短路,则可判定断路器存在失灵。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由图2联络变压器的一次电气接线图可知,联络变压器220kV侧断路器失灵保护是按母线方式集中配置,这会造成失灵保护不能正确判别是由母线保护动作启动失灵还是由联络变压器保护动作启动失灵,当8207断路器拒动时,失灵保护就不能输出接点将联络变压器侧断路器快速跳闸。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失灵保护逻辑,从联络变压器220kV断路器启动失灵回路上加以解决。下面以联络变压器A、220kV侧8207开关失灵为例,分2种情况进行说明。I)当联络变压器A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联络变压器保护系统快速动作,发出跳联络变压器三侧开关的指令,除8207断路器拒动外,其他两侧断路器均可靠跳闸,220kV母线经8207断路器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6此时,8207断路器失灵保护需要的4个条件均满足,失灵保护动作,经预定延时,将相关断路器跳闸。2)当220kV母线发生故障时,虽然母线保护会快速动作,将故障母线上的其他断·路器跳闸。但因8207断路器拒动,330kV系统仍通过I号联络变压器向故障母线提供故障电流,联络变压器电气量保护并没有动作。此时,8207断路器失灵保护需要的4个条件均满足,失灵保护动作,经短延时输出接点启动联络变压器保护“失灵联跳”回路,可靠地将联络变压器另外两侧断路器跳闸。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包括启动部分(I)、时间元件(2)及出口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部分(I)包括母线隔离刀闸(11)、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14)、以及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16)、非门(17),所述时间元件(2)包括时间延时器Tl (21)、时间延时器T2 (22)、时间延时器T3(23),所述出口元件(3)包括母联断路器(31)、母线断路器(32)、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33);所述母线隔离刀闸(11)、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15)的输入端,所述解除复压闭锁回路(12)、失灵启动回路(13)分别连接于第二与门(16)的输入端,所述电气量保护动作回路(14)分别连接于第一与门(15)的输入端和非门(17)的输入端,所述非门(17)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与门(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门(15)的输出端与时间延时器Tl (21)和时间延时器Τ2 (22)连接,所述第二与门(16)的输出端连接于时间延时器Τ3 (23);所述时间延时器Tl (21)与母联断路器(31)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Τ2 (22)与母线断路器(32)连接,所述时间延时器Τ3 (23)与联络变压器三侧断路器(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灵启动回路(13)包括线路保护启动回路(131)与电流判别元件(132),所述线路保护启动回路(131)分别与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连接(16),所述电流判别元件(132)分别与第一与门(15)、第二与门(16)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现联络变压器失灵联跳的保护系统,对联络变压器不能完全实现任一侧断路器失灵联跳各电源侧断路器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了联络变压器220kV侧断路器失灵保护逻辑,真正实现了联络变压器保护“失灵联跳”的功能,达到了技术规程的要求,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文档编号H02H7/04GK202712819SQ2012204533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徐健 申请人:韶关市擎能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