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164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采用这种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一中设有微逆变器,所述微逆变器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的DC输出电流转变为AC输出电流。根据本申请,简化了微逆变器的安装操作。
【专利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采用这种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太阳能电池在技术和商业两个方面都取 得了很大进展。从电池片的材料上讲,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主要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等。
[0003]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是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且 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但制作成本很高,以至于还不能被大量广泛和普遍地使用。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低,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 较低,因此得到大量发展。然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低于单晶硅 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形式为薄膜式太阳能电池,其工艺过程简单,硅材料 消耗很少,电耗更低,并且在弱光条件也能发电,但光电转换效率偏低且不够稳定,并且随 着时间延长而转换效率衰减。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指不是用单一元素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太阳能电池,可被构造成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比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明显提高。
[0004] 从电池片的结构来讲,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块状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典 型的块状(通常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板内布置着太阳能电池片的阵列。这些太阳能 电池片的引出线连接到接线盒中的连接线路。典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池板主要由 单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片构成,该电池片通过汇流条连接着接线盒中的连接线路。
[0005] 块状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被构造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形式。一个太 阳能电池模块主要包括电池板和接线盒,在系统应用中通过轨架系统安装到支撑表面如地 面、屋面上。在太阳能系统中,通常将太阳能模块通过接线盒进行串、并联,再将太阳能模块 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相连接,,以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这样, 具有接线盒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逆变器、轨架系统等组成一个典型的太阳能电池系统。
[0006] 逆变器是太阳能系统应用中的重要设备,它的最主要功能为将太阳能组件输出的 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此外包含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即最佳地组合太阳能电池系统 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流和电压,以便最大化输出功率值。现有技术中已经研制出跟踪 这种最佳组合输出点的技术),保护、稳压、控制等功能。在最新应用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 逆变器一微逆变器。它有别于传统的逆变器应用即在太阳能模块之间完成串并联后再将太 阳能模块系统的总输出从直流电转为交流电,而是直接与每块太阳能模块直接连接,使太 阳能模块直接输出交流电,而应用微逆变器的太阳能模块也应此被称为交流(AC)模块,区 别于传统的直流(DC)太阳能模块。
[0007] 在实际应用中,接线盒常被安装在电池板的背面,而微逆变器常被安装在轨架系 统上或者与接线盒一起安装在电池板的背面。
[0008] 若将逆变器安装到电池板或轨架系统上,太阳能电池系统的组装麻烦且耗时。此 夕卜,逆变器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易受环境侵蚀,这可能导致逆变器受损,影响系统整体功率 输出与使用寿命。而如果将逆变器安装在电池板背面,逆变器会导致电池板工作时局部温 度升高,从而产生热斑效应,影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降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期 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逆变器的寿命较太阳能模块要短,则此种安装方式会导致更换时将太 阳能电池模块与微逆变器同时报废,增加了系统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逆变器安装在 电池背面多使用硅胶粘贴,对于系统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
[0009] 因此,希望对太阳能电池系统中逆变器的布置方式作出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系统,其在支架模块中整合 微逆变器,能够保护微逆变器,避免了微逆变器的安装操作。
[001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具有 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和第 二纵向延伸边缘;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一中设有微逆变器,所述微逆变器用于 将太阳能电池板的DC输出电流转变为AC输出电流。
[0012]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座以第一支撑高度支撑太阳能电池板边缘, 所述第二支座以第二支撑高度支撑太阳能电池板边缘,所述第一支撑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 撑高度,所述微逆变器安装或集成在所述第二支座中。
[0013]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座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是中空的。
[0014]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座的下部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可拆装所述 微逆变器。
[0015]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座中形成容置空间,微逆变器的组成元件组 装在该容置空间中。
[0016]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容置空间由盖板相对于外界环境密封。
[0017]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微逆变器具有单独的密封壳体。
[0018]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微逆变器包括DC输入缆线和AC输出缆线,所述DC 输入缆线和AC输出缆线从第二支座的一或两个侧面伸出。
[0019]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微逆变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座的一或两个侧面上的 DC输入端口和AC输出端口。
[0020]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被构造成适于通过支座接头相连而 形成组合式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
[0021]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组合式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适于通过压持重物和/ 或粘合材料固定在支撑表面上。
[0022] 本申请在其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包括多个如前所述的太阳能电 池模块。
[0023] 根据本申请,利用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和第二支座,容易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相对 于支撑表面的倾斜安置。
[0024] 此外,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可以方便地通过压持重物和/或粘合材料而以简单的 方式固定在到支撑表面例如屋顶上。
[0025] 此外,微逆变器设在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中,尤其是安装或集成在较高的第二支 座中,因此,不必在构建太阳能电池系统时再分别安装每个微逆变器。因此太阳能电池系统 的安装过程得以简化,成本能够降低。
[0026] 此外,微逆变器受到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的保护,耐用性可以提高,并且有可能省 略微逆变器壳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28]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具有由第一和第二支座支撑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利用支座接头将第一和第二支座相连而形成太阳能 电池支撑组件时的示意图;
[0030]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支座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1]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二支座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2]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支座接头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3]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电池模块锁定件的示意 性立体图。
[0034]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利用支座接头将第一和第二支座相连的方式的示意 图;
[0035]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组合好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0036]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向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时的示 意图;
[0037] 图10和11分别是利用电池模块锁定件将太阳能电池模块锁定在第一支座和第二 支座上时的示意图;
[0038]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向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上组装纵向延伸挡风板时的 示意图;
[0039] 图13是纵向延伸挡风板被组装好后的示意图;
[0040] 图14是利用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形成的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可行实施方式。
[0042] 首先需要指出,本申请既适用于块状太阳能电池(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也适用 于薄膜太阳能电池。但为了方便解释本申请的基本原理,附图中显示的实施例主要为晶体 硅太阳能电池。但显然,本申请中的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各种特征,同样适用于其它 块状太阳能电池或薄膜太阳能电池。
[0043] 太阳能电池系统中大多采用逆变器,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可变DC输出转化 为具有实用频率的AC电流,这种AC电流可以被供应到商业电网,或是被局部用电设备使 用。
[0044] 除了将DC电能转化为AC电能外,逆变器还有另一功能,即最佳地组合太阳能电池 系统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流和电压,以便最大化输出功率值。太阳能电池模块产生的 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因而二者的最佳组合输出点也随时间变化。现有技术中已经研制 出跟踪这种最佳组合输出点的技术,称作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PPT逐渐成为太阳能电 池系统逆变器中的标准化部件。
[0045] 从结构上讲,逆变器通常包括集中型逆变器、组串型逆变器和微逆变器。在这些逆 变器中,一个微逆变器只连接着单一的太阳能电池板,而一个集中型或组串型逆变器可被 连接到多个太阳能电池板。
[0046] 尽管目前太阳能电池系统中大多采用传统的集中型和组串型逆变器,但这些系统 中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太阳能电池系统中的不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最大功率点可能不同, 使用集中型和组串型逆变器的传统逆变器缺少解决这一问题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微逆变 器不但能够在模块级别提供MPPT,还能监视模块输出,这能够使得整个太阳能电池系统的 总输出最大化,并且有助于检测系统故障。在成本方面,采用微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系统的 成本通常比采用传统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系统高5%,但产生的电能却比后者多10%到25%。 [0047] 如前所述,传统技术中逆变器的安装方式存在缺陷。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将逆变器 安装或集成在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中。
[0048] 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利用第一 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将太阳能电池板300支撑在支撑表面(例如自然地貌表面、建筑物 顶面等)上。第一支座100具有第一支撑高度,第二支座200具有第二支撑高度,第一支撑 高度小于第二支撑高度。
[0049] 根据本申请的重要思想,再将微逆变器400安装或集成在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 座200之一中,并且如这里所展现和描述,微逆变器400优选安装或集成在较高的第二支座 200中。然而,本申请的范围涵盖了将微逆变器400安装或集成在较低的第一支座100中的 实施方式。
[0050] 微逆变器400具有DC输入缆线1和AC输出缆线3。DC输入缆线1与由太阳能电 池板300的接线盒(未示出)引出的输出缆线连接。AC输出缆线3可连接用电负荷或并入 电网。
[0051]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支撑着纵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板 300的对置边缘的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之间可以通过支座接头500组合到一起而 形成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
[0052]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的各个部分。
[0053] 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具有第一横向延伸边缘和相反的第二横向延伸边缘。在太阳能 电池板由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倾斜地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状态下,太阳能电池板在其第一 横向延伸边缘的两端分别由高度较小的第一支座1〇〇支撑、在其第二横向延伸边缘的两端 分别由高度较大的第二支座200支撑,因而第一横向延伸边缘低于第二横向延伸边缘。
[0054] 如图3所示,第一支座100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单件,例如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 成,并且包括第一底板2和设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台阶4,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横 向延伸边缘。第一底板2的底表面限定出大致平面,用于贴合在支撑表面上。
[0055] 为了提高第一台阶4与第一底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在二者之间形成至少一个 加强构件(例如加强筋)5。
[0056] 此外,为了降低第一支座100的重量和材料用量,可以将其设计成空心结构。
[0057] 第一台阶4限定出大致平坦的上表面,第一凸台6从该上表面向上伸出并将该上 表面划分成两个第一支持面4a,用于支撑两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横向延伸边缘上的相邻 角部。这样,一个第一支座可以同时支撑两个横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板。
[0058] 第一支持面4a以一斜角相对于第一底板2的底表面倾斜,以便适应于支撑太阳能 电池板的安装倾斜角。由于存在该斜角,第一支持面4a限定出较低横向延伸边缘和较高横 向延伸边缘,并且第一支持面4a的纵向中心与第一底板2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限定出所述 第一支撑高度。第一台阶4以及因此而第一凸台6都具有较低侧和较高侧。
[0059] 在第一台阶4上还形成有从第一支持面4a的较低横向延伸边缘大体向上延伸的 用于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第一横向延伸边缘的第一止挡4b。第一止挡4b优选垂直于第一支 持面4a伸出。此外,第一凸台6的横向两侧面分别限定出用于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纵向延伸 边缘的第一止挡面6a。
[0060] 此外,第一支座100还具有从第一台阶4的较低侧的下边缘沿纵向背离第一台阶 4伸出的第一接合部8。该第一接合部8沿纵向延伸超出第一底板2。
[0061] 此外,第一支座100的较高侧上设有挡风板插槽9,用于安装纵向延伸的挡风板, 如后文所述。
[0062] 如图4所示,类似地,第二支座200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单件,例如由绝缘材料(例如 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二底板2'和设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台阶4',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 板的第二横向延伸边缘。第二底板2'的底表面限定出大致平面,用于贴合在支撑表面上。
[0063] 同样,可在第二台阶4'与第二底板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加强构件(例如加强筋) 5,以提高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
[0064] 第二台阶4'限定出大致平坦的上表面,第二凸台6'从该上表面向上伸出并将该 上表面划分成左右两个第二支持面4a',用于支撑两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二横向延伸边缘 上的相邻角部。
[0065] 第二支持面4a'以与第一支持面4a大体相同的斜角相对于第二底板2'的底表面 倾斜,以便适应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倾斜角。由于存在该斜角,第二支持面4a'限定 出较低横向延伸边缘和较高横向延伸边缘,并且第二支持面4a'的纵向中心与第二底板2' 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限定出所述第二支撑高度。第二台阶4'以及因此而第二凸台6'都具 有较低侧和较高侧。
[0066] 在第二台阶4'上还形成有从第二支持面4a'的较高横向延伸边缘大体向上延伸 的用于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第一横向延伸边缘的第二止挡4b'。第二止挡4b'优选垂直于第 二支持面4a'伸出。此外,第二凸台6'的侧面限定出用于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纵向延伸边缘 的第二止挡面6a'。
[0067] 此外,第二支座200还具有从第二支座200的较高侧的下边缘沿纵向背离第二台 阶4'伸出的第二接合部8'。该第二接合部8'沿纵向延伸超出第二底板2'。第二接合部 8'具有从其自由末端沿纵向向其内部延伸的插口 8a。类似地,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第一 接合部8也具有从其自由末端沿纵向向其内部延伸的插口。
[0068] 此外,在第二支座200的第二凸台6'中形成有插槽6b,其从第二凸台6'的较高侧 沿大致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持面4a'向第二凸台6'中延伸。类似地,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 在第一支座100的第一凸台6中也可以形成有类似的插槽,其从第一凸台的较低侧沿大致 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持面4a向第一凸台6中延伸。
[0069] 此外,第二支座200的较高侧上设有配合突起10,用于安装横向延伸的挡风板,如 后文所述。如有必要,第一支座1〇〇的较低侧上形成有类似的配合突起。
[0070] 此外,第二支座200的较低侧上设有挡风板插槽9,用于与第一支座100上的挡风 板插槽9合作而安装纵向延伸的挡风板,如后文所述。
[0071] 此外,第二支座200被设计成空心结构,以便在其中安置微逆变器400,如图4中以 虚线示意性显示。
[0072] 第二支座200的下部可以是开口的,这样,容易将微逆变器400安装在第二支座 200中。微逆变器400的DC输入缆线1和AC输出缆线3可以从第二支座200的一或两个 侧面伸出。或者,可以在第二支座200的一或两个侧面上设置DC输入端口和AC输出端口, 以便插接相应缆线的端子。
[0073] 此外,位于第二支座200中的微逆变器400可以具有单独的密封壳体。这样,仅需 简单地将成品微逆变器400安装在第二支座200中即可。或者,可在第二支座200中形成 单独的容置空间,微逆变器400的组成元件、尤其是电路板可以组装在该容置空间中,然后 利用单独的盖板将该容置空间密封。
[0074] 可以看出,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其四个角部由第一和第二支座支撑。利用第 一和第二支座的第一和第二凸台上的第一支持面4a和第二支持面4a',并且借助于第一止 挡4b和第二止挡4b',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倾斜地支撑在支撑表面上。
[0075] 纵向相邻的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通过图5中所示的支座接头500以图7 所示方式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图8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
[0076] 如图5所示,支座接头500包括纵梁51以及从纵梁51的纵向两端沿纵向伸出的 插块52。
[0077] 每个插块52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被设计成适于以紧配合但可拆卸的方式插入第 一和第二支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中的插口 8a中,由此将第一和第二支座组装在一起而 形成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如图7所示,并且使得组装好的第一和第二支座的第一底板2和 第二底板2'的底表面大致平齐。
[0078] 可以理解,图中所示插接结构,即利用支座接头上的纵向插块插入第一和第二支 座的插口中以实现三者之间的组装,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将插块设 置在第一和第二支座上,将插口设置在支座接头上。此外,插块与插口可以沿纵向设置,以 使得支座接头与第一和第二支座通过坚直方向的插接实现组装。此外,其它将三者组装在 一起的方式也是可行的。例如,卡扣结构、其它形状配合结构、使用单独的紧固件等等方式 可以作为插接结构的替代或附加。
[0079] 支座接头500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单件,例如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
[0080] 为了将太阳能电池板牢固地保持在第一和第二支座上以避免松脱,可以提供锁定 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可以是形状配合结构,例如插块 -插槽型锁定结构、卡扣型锁定结构、 螺纹型锁定结构等等。
[0081]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锁定结构包括图6所示的锁定件600,其优选 为一体形成的元件,例如塑料件,并且包括基部61和从基部61伸出且横向排列三个插块 62,中间的插块用于以紧配合但可拆卸的方式插入第一或第二支座的第一或第二凸台中的 插槽6b中,两侧的插块用于分别以紧配合但可拆卸的方式插入横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板 的边框中的相应插槽(如后文所述)中,由此将太阳能电池板锁定在第一和第二支座上。 [0082] 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可以通过压持重物和/或粘合材料而固定在 到支撑表面例如屋顶上。压持重物可以压在第一和第二底板和/或支座接头上。粘合材料, 例如双面胶带,可以施加在第一和第二底板的下表面上。
[0083] 一种可由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支撑的太阳能电池板包括边框和由边框 支撑的电池板。边框的角部形成有与第一和第二支座的插槽6b类似的插槽,用于被前面描 述的锁定件600的两侧的插块62之一插入,以将太阳能电池板牢固地保持在第一和第二支 座上。其它锁定结构,例如插块 -插槽型锁定结构、卡扣型锁定结构、螺纹型锁定结构等等, 可以作为替代或附加而被采用。
[0084] 下面参照图9至14简要描述将太阳能电池板向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上 安装的过程。
[0085] 首先,在支撑表面上规划将要布置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的安装位置,并将第一和 第二支座在各自的位置固定在支撑表面上(借助于压持重物和/或粘合材料),然后用支座 接头将纵向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支座组装在一起而形成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
[0086] 然后,如图9所示,将太阳能电池板300支靠在相应的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 200 上。
[0087]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将一个锁定件600的插块向第一支座100的插槽和横向两 侧的太阳能电池板300的角部中的插槽中插入,由此将两个横向相邻太阳能电池板的角部 锁定在第一支座100上。并且,如图11所示,将另一个锁定件600的插块向第二支座200 的插槽和横向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300的角部中的插槽中插入,由此将两个横向相邻太阳 能电池板的角部锁定在第二支座200上。
[0088]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安装纵向延伸的挡风板80,其中,纵向延伸的挡风板80的纵 向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支座100和第二支座200的相应挡风板插槽9中。这样,纵向延伸的 挡风板80被沿着每个太阳能电池板300的侧面纵向延伸边缘安装在第一支座100和第二 支座200之间,如图13中示意性显示。每个太阳能电池板300的两侧优选都安装纵向延伸 的挡风板80。
[0089] 此外,尽管未在图中示出,可以在沿着每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二横向延伸边缘在 两个横向相邻的第二支座之间安装横向延伸的挡风板。所述横向延伸的挡风板可在端部处 设有与第二支座配合的结构,例如配合孔,第二支座上的具有对应形状的配合突起10可以 插入所述配合孔中并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紧配合,以将该横向延伸的挡风板固定在两个横向 相邻的第二支座之间。当然,其它配合结构也是可行的。
[0090] 在将全部太阳能电池板的角部通过锁定件锁定在相应的支座上并且对各太阳能 电池板的接线盒和微逆变器进行接线操作后,就安装好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系统。该太阳能 电池系统具有图14所描述的成阵列的排布模式。
[0091] 需要指出,根据本申请的可行实施方式,接线盒可以集成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边框 中。
[0092] 前面描述了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以及采用这种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系统 的一些可行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 体的结构设计,并且可以对前面展现的细节作出各种修改。
[0093] 例如,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利用前面描述的支座接 头。其它形式的支座接头同样可以采用。或者,可以取消这样的支座接头,而是在第一支座 和第二支座上设置连接结构,以将二者直接相连。或者,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可以直接形成 一体。
[0094] 根据本申请,利用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和第二支座,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相对 于支撑表面的倾斜安置。
[0095] 此外,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可以通过压持重物和/或粘合材料而以简单的方式固 定在到支撑表面例如屋顶上。
[0096] 此外,微逆变器设在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中,尤其是安装或集成在较高的第二支 座中,因此,不必在构建太阳能电池系统时再分别安装每个微逆变器。因此太阳能电池系统 的安装过程得以简化,成本能够降低。
[0097] 此外,微逆变器受到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的保护,耐用性可以提高,并且有可能省 略微逆变器壳体。
[0098] 此外,微逆变器使用寿命较太阳能电池模块短。微逆变器设在太阳能电池支撑组 件中,方便其维修更换。
[〇〇99] 虽然前面针对优选实施方式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申请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 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 其中,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一中设有微逆变器,所述微逆变器用于将太阳能电 池板的DC输出电流转变为AC输出电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支座以第一支撑高度支撑太 阳能电池板边缘,所述第二支座以第二支撑高度支撑太阳能电池板边缘,所述第一支撑高 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高度,所述微逆变器安装或集成在所述第二支座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支座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是 中空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支座的下部具有开口,通过该 开口可拆装所述微逆变器。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支座中形成容置 空间,微逆变器的组成元件组装在该容置空间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由盖板相对于外界环境 密封。
7.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微逆变器具有单独的 密封壳体。
8. 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微逆变器包括DC输 入缆线和AC输出缆线,所述DC输入缆线和AC输出缆线从第二支座的一或两个侧面伸出。
9. 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微逆变器包括设置在 第二支座的一或两个侧面上的DC输入端口和AC输出端口。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被 构造成适于通过支座接头相连而形成组合式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组合式太阳能电池支撑组件适 于通过压持重物和/或粘合材料固定在支撑表面上。
12. -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 块。
【文档编号】H02S20/00GK104104312SQ201310126230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秦怀礼 申请人:杜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