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591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其至少包含有:壳体、电源供应模块、充电处理单元、第一传输单元、控制单元、通讯处理单元、传输接口以及绕射模块,其中电源供应模块与充电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分别与充电处理单元、第一传输单元以及通讯处理单元连接,移动电源可通过传输接口与至少一电子部品构成连接,绕射模块则设有接收传输单元以及第二传输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使电子部品整合有无线充电与近场通讯(NFC)的功能,且利用绕射模块可确保无线充电的传输效果。
【专利说明】多功能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移动电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电子部品整合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 WLC)感应模块与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功能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0002]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为NFC)是由射频识别标签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发展而来。NFC的操作概念相当简单,将两个企图互相链接通讯的消费性电子装置互相靠近,甚至接触,这个操作会触发NFC无线通信组件执行点对点的连结与通讯协议,并执行数据交换与传输。与此同时,此电子装置仍可继续使用蓝牙(Bluetooth)等无线通信协议。因此,只要两个电子产品配备有NFC装置,就可以通过互相靠近以传输任何数据,且无须任何手动设定。
[0003]NFC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对储存、管理和传输个人信息,尤其是交易付费应用,有极大的便利性。目前最广泛且具潜力的发展应用,是具备完整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功能。只要电子装置有支持NFC的硬件和对应的软件,就可以仿真悠游卡和金融卡等智能型卡片。一个移动电子装置可以相当于种类不拘的多张卡片,而且能在多张卡片之间自动切换,非常方便。
[0004]因此,NFC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NFC必须有NFC的设备和NFC的基础建设同时具备才能运作。在市场尚未成熟时,手机厂商对于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意愿不高,而NFC的基础建设业者也面临找不到手机可使用的困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NFC终端较少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电子部品整合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 WLC)感应模块与近场通讯(Near FieldCommunication, NFC)功能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源供应模块、充电处理单元、控制单元、第一传输单元、通讯处理单元、传输接口以及绕射模块,其中:所述电源供应模块装设于壳体内;所述充电处理单元与电源供应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充电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单元以及通讯处理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并用以与至少一电子部品连接;所述绕射模块设有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连接于该第一载体、第二载体间的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载体上设有接收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载体上设有第二传输单元;所述连接部并设有连接线路,用于实现接收传输单元与第二传输单元的电性连接;所述接收传输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电子部品具有第三传输单元。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还包括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传输接口为传输线。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与连接部由可挠性基板一体制成;或者所述连接部为软性扁平电缆。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可挠性基板为软性电路板。
[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分别位于电源供应模块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且所述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分别设置于壳体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处。
[001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壳体上对应于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处分别设有开口。
[001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中,所述通讯处理单元为近场通讯芯片。
[0016]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使电子部品整合有无线充电与近场通讯(NFC)的功能,且利用绕射模块可确保无线充电的传输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移动电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方块图。
[0018]图2所示为图1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结构立体图。
[0019]图3所示为图1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移动电源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所示为图4中的多功能移动电源的使用结构立体图。
[0022]图6所示为图4中的多功能移动电源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移动电源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方块图。
[0024]移动电源I通讯处理单元60
[0025]壳体10传输接口 70
[0026]开口 11绕射模块80
[0027]电源供应模块20第一载体81
[0028]充电处理单元30第二载体82
[0029]判断单元31连接部83
[0030]第一传输单元40接收传输单元84
[0031]控制单元50第三传输单元91
[0032]第二传输单元85无线充电板100
[0033]电子部品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如图1-3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移动电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方块图、结构立体图以及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移动电源I包括:壳体10、电源供应模块20、充电处理单元30、第一传输单元40、控制单元50、通讯处理单元60、传输接口 70以及绕射模块80。
[0036]上述电源供应模块20装设于壳体10内,该电源供应模块20可具有可充式电池。充电处理单元30与电源供应模块20连接。而控制单元50分别与充电处理单元30、第一传输单元40以及通讯处理单元60连接,通讯处理单元60为NFC (近场通讯)芯片,用以处理NFC (近场通讯)讯号。传输接口 70与第一传输单元40连接,用以与至少一电子部品90构成连接;特别地,该传输接口 70可以为传输线。
[0037]绕射模块80设有第一载体81和第二载体8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间的连接部83,其中第一载体81上设有接收传输单元84,第二载体82上设有第二传输单元85,且连接部83设有连接线路(图未示),用以构成接收传输单元84与第二传输单元85间的电性连接,上述接收传输单元84还与控制单元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3使第一载体81和第二载体82可分别位于电源供应模块20两个相对的表面,且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二个相对的内表面处,而连接部83可为挠性结构例如软性扁平电缆或软性电路板,或者该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与连接部83可以由可挠性基板一体制成,而接收传输单元84以及第二传输单元85可以为天线线圈。
[0038]当然,壳体10亦可对应于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处分别设有开口 11,如图4所示,可让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以及其上的第一传送线圈以及第二传送线圈外露,从而增加传输效果。
[0039]上述多功能移动电源在使用时,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可将一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部品90靠近或接触该移动电源1,可利用传输接口 70 (例如传输线)构成电子部品90与移动电源I间的连接,利用传输接口 70将移动电源I内储存电源传送至该电子部品90,从而完成充电。另外,移动电源I连同电子部品90可靠近一无线充电板100,其中,电子部品90具有第三传输单元91,利用无线方式使无线充电板100对电子部品90进行充电,此时由于第一载体81、第二载体82位于移动电源I的两面,可使接收传输单兀84及第二传输单元85传输范围区域扩展到移动电源I的两面,而不会因为移动电源I以及电子部品90造成屏蔽,影响传输效果,确保无线充电的传输效果。
[0040]此外,还可利用传输接口 70构成电子部品90与移动电源I间的连接,即利用传输接口 70将移动电源I所具有的近场通讯(NFC)讯号,通过控制单元50以及第一传输单元40并利用传输接口 70传送至电子部品90。
[0041 ] 再者,移动电源I进一步设有判断单元31,如图7所示,该判断单元31与控制单元50连接。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供应模块、充电处理单元、控制单元、第一传输单元、通讯处理单元、传输接口以及绕射模块,其中:所述电源供应模块装设于壳体内;所述充电处理单元与电源供应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充电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单元以及通讯处理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输接口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并用以与至少一电子部品连接;所述绕射模块设有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连接于该第一载体、第二载体间的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载体上设有接收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载体上设有第二传输单元;所述连接部并设有连接线路,用于实现接收传输单元与第二传输单元的电性连接;所述接收传输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品具有第三传输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接口为传输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与连接部由可挠性基板一体制成;或者所述连接部为软性扁平电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基板为软性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分别位于电源供应模块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且所述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分别设置于壳体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于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处分别设有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处理单元为近场通讯芯片。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690989SQ201320860248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世惠, 林进田 申请人:群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