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978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高且安全性高。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具备:过电流检测端子;过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于过电流检测端子并检测二次电池的过电流;恒流电路,使电流流向过电流检测端子。
【专利说明】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具备检测二次电池的电压和异常并控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装置,特别涉及防止电池进入异常状态和在电池或与电池相连接的设备中流动过电流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图6中,示出现有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现有的电池装置由二次电池ll、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充放电控制电路14、电阻22、31、电容32以及外部端子20、21构成。充放电控制电路14由控制电路15、过电流检测电路16、过电流检测端子19、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1、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2、DS端子45、正极电源端子44以及负极电源端子43构成。过电流检测电路16由比较电路18和基准电压电路17构成。
[0003]控制电路15由电阻504、505、506、507、518、528、基准电压电路509、515、516、比较电路501、508、513、514、振荡电路502、计数器电路503、逻辑电路510、电平移位电路511、延迟电路512、逻辑电路520以及NMOS晶体管517、519构成。
[0004]接着,对现有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电流时,在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将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l、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l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13决定,以IlX (R12+R13)来表示。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与外部端子21的电压相等。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高,则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设为Rl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设为R13。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外部端子21的电压为V17。此时,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变为将外部端子21的电压除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和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之和的值,表示为ID0P=V17八R12+R13)。
[0005]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4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在现有的技术中,因充放电控制开关的电阻值的偏差、过电流检测电路的偏差而存在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差、电池装置的安全性低这样的问题。
[0007]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组合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充放电控制开关之后,使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成为可能,从而提供提高了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的安全性高的电池装置。[0008]为解决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充放电控制电路采取如下构成。
[0009]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具备:过电流检测端子;过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于过电流检测端子并检测二次电池的过电流;恒流电路,使电流流向过电流检测端子。
[0010]根据本发明,在组合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充放电控制开关之后,通过改变电池装置内的电阻的电阻值,能够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并针对充放电控制开关的电阻值和过电流检测电路的偏差,通过最优化所述电阻的电阻值,可谋求提高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且提供安全性高的电池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5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现有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放电控制装置;11 二次电池;12 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 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4充放电控制电路;15控制电路;16过电流检测电路;18、501、508、513、514比较电路;19过电流检测端子;20、21外部端子;23恒流电路;24开关;17、27、509、515、516基准电压电路;41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2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3负极电源端子;44正极电源端子;45 DS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实施例]
〈实施方式一〉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0015]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由二次电池11、电阻31、电容32、充放电控制装置10以及外部端子20、21构成。充放电控制装置10由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充放电控制电路14以及电阻22构成。充放电控制装置14由控制电路15、过电流检测电路16、恒流电路23、过电流检测端子19、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1、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2、正极电源端子44以及负极电源端子43构成。过电流检测电路16由比较电路18和基准电压电路17构成。
[0016]二次电池11的正极与外部端子20和电阻31连接,负极与电容32、负极电源端子43和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源极及背栅极连接。正极电源端子44与电阻31和电容32的连接点连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栅极与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2连接,漏极与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漏极连接。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栅极与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1连接,源极及背栅极与外部端子21及电阻22的一个端子连接。电阻22的另一个端子与过电流检测端子19连接。比较电路18的反相输入端子与恒流电路23的一个端子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连接,同相输入端子与基准电压电路17的一个端子连接,输出端子与控制电路15连接。基准电压电路17的另一个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43连接,恒流电路23的另一个端子与正极电源端子44连接。控制电路15的第一输入与正极电源端子44连接,第二输入与负极电源端子43连接,第一输出与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子41连接,第二输出与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42连接。
[0017]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放电电流时,在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将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1、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l3决定,并以IlX (R12+R13)来表示。
[0018]恒流电路23的电流从二次电池的正极起流经电阻31、正极电源端子44、过电流检测端子19、电阻2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二次电池的负极这样的路径。因此,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变成在外部端子21的电压上加上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流经电阻22而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高,则向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而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
[0019]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恒流电路23的电流值设为123,电阻22的电阻值设为R22,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设为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设为R13。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外部端子21的电压以V17-(I23XR22)来表示。此时,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变为外部端子21的电压除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和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之和的值,表示为IDOP= (V17-(I23XR22))/(R12+R13)。从该式看出,通过改变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ID0P。这样,针对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13的偏差,通过以使IDOP变成设定值的方式,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
[0020]另外,虽然使用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当然,使用Pch场效应晶体管并将恒流电路23的正极电源端子44的连接变更为负极电源端子43,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此外,显而易见,在只进行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情况、只进行充电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本发明。
[0021]由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通过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提高,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0022]<实施方式二 >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不同点是增加了开关电路24、比较电路26、基准电压电路27。
[0023]比较电路26的同相输入端子与基准电压电路27的一个端子连接,反相输入端子与过电流检测端子19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4相连接并控制开关电路24的通断(Qnoff)0基准电路27的另一个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43连接。开关电路24的一个端子与恒流电路23连接,另一个端子与过电流检测端子19连接。其他连接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连接。[0024]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未连接负载而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比较电路26控制开关电路24使其断开,从而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这样,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能够降低耗电量。
[0025]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放电电流时,在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1、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l3决定,并以IlX (R12+R13)来表示。
[0026]当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的电位差上升而变成高于基准电压电路27的电压时,比较电路26从输出端子输出使开关电路24接通的信号。当开关电路24接通时,恒流电路23的电流从二次电池的正极起流经电阻31、正极电源端子44、开关电路24、过电流检测端子19、电阻2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二次电池的负极这样的路径。因此,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将变成在外部端子21的电压上加上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流过电阻22而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高,则向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而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
[0027]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恒流电路23的电流值设为123,电阻22的电阻值设为R22,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设为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设为R13。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外部端子21的电压由V17-(I23XR22)来表示。此时,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将变为外部端子21的电压除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和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之和的值,表示为IDOP= (V17-(I23XR22))/(R12+R13)。从该式看出,通过改变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ID0P。这样,针对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13的偏差,通过以使IDOP变成设定值的方式,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
[0028]另外,虽然使用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当然,使用Pch场效应晶体管并将恒流电路23的正极电源端子44的连接变更为负极电源端子43,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此外,显而易见,在只进行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情况、只进行充电电流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本发明。
[0029]由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能够截断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降低耗电量。还有,通过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0030]<实施方式三>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不同点是删除了比较电路26、基准电压电路27。
[0031]比较电路18的反相输入端子与过电流检测端子19连接,同相输入端子与基准电压电路17连接,输出端子与开关电路24和基准电压电路17连接。比较电路18利用向输出端子所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开关电路24的通断并且控制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0032]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未连接负载而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比较电路18将控制开关电路24断开而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并将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定为低电压V17A。这样,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能够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降低耗电量。
[0033]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放电电流时,在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将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l、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l3决定,并以IlX (R12+R13)来表示。
[0034]当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的电位差上升而变成高于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A时,比较电路26从输出端子输出使开关电路24接通并且使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定为高电压V17B的信号。此时的电流设为IA。当开关电路24接通时,恒流23的电流从二次电池的正极起流经电阻31、正极电源端子44、开关电路24、过电流检测端子19、电阻2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二次电池的负极这样的路径。因此,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变成在外部端子21的电压上加上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流过电阻22而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B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高,则向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而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此时的电流设为IB0
[0035]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B,恒流电路23的电流值设为123,电阻22的电阻值设为R22,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设为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设为R13。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外部端子21的电压以V17-(I23XR22)来表示。此时,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变为外部端子21的电压除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和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之和的值,表示为IDOP= (V17B- (123 X R22)) / (R12+R13) 0从该式看出,通过改变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ID0P。这样,针对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B、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13的偏差,通过以使IDOP变成设定值的方式,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
[0036]在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的情况下,比较电路18输出检测信号,使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变为V17B,并使开关电路24接通。在该状态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4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B之间的大小关系。
[0037]在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且不到IB的情况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4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B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比较电路18的检测信号不被输出,所以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变为V17A,从而开关电路24断开。
[0038]然后,充放电控制电路14重新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A之间的大小关系。
[0039]之后,比较电路18再次输出检测信号,使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变为V17B而使开关电路24接通。通过重复该动作,比较电路18的输出信号进行振荡。因此,在控制电路15内部利用延迟电路设置延迟时间而做成比较电路18在进行振荡时不进行过电流保护。这样,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且不到IB的情况下,不施加过电流保护。由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IDOP与IB相等。
[0040]另外,虽然使用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当然,使用Pch场效应晶体管将恒流电路23的正极电源端子44的连接变更为负极电源端子43,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此外,显而易见,在只进行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情况、只进行充电电流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本发明。
[0041]由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能够截断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降低耗电量。因为以小规模电路来实施该降低消耗电量,所以电路少而能够以低成本来实现。另外,通过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0042]〈实施方式四〉
图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不同点为,做成了能够通过比较电路18的检测信号来改变比较电路18的偏置电压。
[0043]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未连接负载而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比较电路18控制开关电路24将其断开,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并将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设定为低电压V18A。这样,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能够截断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降低耗电量。
[0044]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放电电流时,在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1、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l3决定,并以IlX (R12+R13)来表示。
[0045]当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外部端子21之间的电位差上升而变成高于在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上加上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V18A的V17+V18A时,比较电路26从输出端子输出使开关电路24接通并且使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设定为高电压V18V的信号。
[0046]此时的电流设为IA。当开关电路24接通时,恒流电路23的电流从二次电池的正极起流经电阻31、正极电源端子44、开关电路24、过电流检测端子19、电阻2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二次电池的负极这样的路径。因此,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变成在外部端子21的电压上加上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流经电阻22而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和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19的电压高,则向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而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此时的电流设为IB。
[0047]当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恒流电路23的电流值设为123、电阻22的电阻值设为R22、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设为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设为R13时,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外部端子21的电压以V17-(I23XR22)来表示。此时,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变为外部端子21的电压除以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和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之和的值,表示为IDOP= (V17-(I23XR22))/(R12+R13)。从该式看出,通过改变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ID0P。这样,针对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电阻值R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的电阻值R13的偏差,通过以使IDOP变成设定值的方式,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R22,可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
[0048]在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的情况下,比较电路18将输出检测信号,使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改变为V18A,从而使开关电路24接通。在该状态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4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B之间大小关系。
[0049]在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且不到IB的情况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4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B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比较电路18的检测信号不被输出,所以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变为V18A,从而开关电路24断开。然后,充放电控制电路14重新监视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与IA之间的大小关系。
[0050]之后,比较电路18再次输出检测信号,使施加于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变为V18A而使开关电路24接通。通过重复该动作,比较电路18的输出信号进行振荡。因此,在控制电路15内部利用延迟电路设置延迟时间而做成比较电路18在进行振荡时不进行过电流保护。这样,流经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为IA以上且不到IB的情况下,不施加过电流保护。由此,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IDOP与IB相
坐寸ο
[0051]另,虽然通过改变比较电路18的同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通过改变反相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
[0052]还有,虽然使用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当然,使用Pch场效应晶体管将恒流电路23的正极电源端子44的连接变更为负极电源端子43,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
[0053]此外,显而易见,在只进行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情况、只进行充电电流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本发明。
[0054]由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在没有放电电流流动时,能够截断恒流电路23的电流而降低耗电量。因为以小规模电路来实施该降低消耗电量,所以电路少而能够以低成本来实现。另外,通过最优化电阻22的电阻值,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0055]<实施方式五>
图5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点是将充放电控制电路14的过电流检测端子设为过电流检测端子50,在充放电控制装置10的内部设置了电阻51、52。
[0056]电阻52连接于二次电池11的负极和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源极之间。电阻51连接于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的源极和充放电控制电路14的过电流检测端子50之间。恒流电路23连接于正极电源端子44和过电流检测端子50之间,过电流检测电路16内部的比较电路18比较过电流检测端子50和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
[0057]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外部端子20、21之间连接负载并流动放电电流时,在电阻52的两个端子之间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由流过外部端子20,21之间的电流量I1、电阻52的电阻值R52来决定,并以I1XR52来表示。
[0058]恒流电路23的电流从二次电池的正极起流经电阻31、正极电源端子44、过电流检测端子50、电阻51、电阻52、二次电池的负极这样的路径。因此,过电流检测端子50的电压成为I1/R52上加上来自恒流电路23的电流流经电阻51而产生的电压的电压。比较电路18比较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和过电流检测端子50的电压,若过电流检测端子50的电压高,则向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而使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截止,从而施加过电流保护。
[0059]当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设为ID0P,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设为V17,恒流电路23的电流值设为123,电阻52的电阻值设为R52,电阻51的电阻值设为R51时,比较电路18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阈值电压时的电阻52的电压以V17-(I23XR51)来表示。因此,IDOP将变为电阻53的电压除以电阻R52的电阻值的值,表示为IDOP= (V17-(123 X R52)) /R52。从该式看出,通过改变电阻51的电阻值R51,可调节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设定值IDOP。这样,针对基准电压电路17的电压V17、电阻52的电阻值R52的偏差,通过以使IDOP变成设定值的方式,最优化电阻51的电阻值R51,可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
[0060]另外,虽然使用Nch放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2、Nch充电控制场效应晶体管13来说明,但不限于此构成,当然,使用Pch场效应晶体管将恒流电路23的正极电源端子44的连接变更为负极电源端子43,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动作。
[0061 ] 还有,显而易见,在只进行电池的放电电流控制的情况、只进行充电电流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本发明。
[0062]由上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通过最优化电阻51的电阻值,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过电流检测电流值的精度,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检测二次电池的电压和异常,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电流检测端子; 过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于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并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过电流;以及 恒流电路,使电流流向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流检测电路具备: 基准电压电路;以及 比较电路,比较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电路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流检测电路具备: 基准电压电路; 比较电路,比较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电路的电压;以及 开关电路,在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与所述恒流电路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流检测电路具备: 基准电压电路; 比较电路,比较所述过电流检测端子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电路的电压, 利用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的偏置电压。
5.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充放电控制开关,设置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路径上;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监视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并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以及 电阻,连接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过电流检测端子, 通过改变所述电阻的电阻值,能够调节所述过电流检测电路检测过电流的电流值。
6.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二次电池;以及 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放电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H02J7/00GK104009513SQ20141006618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樱井敦司, 前谷文彦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