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52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种组合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的发展,需要一种简易的变电站,即变压器间隔两侧分别仅有一组高低压组合开关,如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厂的大容量单机升压变电站以及大容量生物发电厂的接线方式,还有一些大容量的用电工厂也需要这样的接线方式。以往的传统概念是要建设常规的变电站,变电站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为提高供电质量及电网运行可靠性指标,日益重视发展电源建设的快速性和灵活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整体“交钥匙工程”的变电站建设模式来替代传统分散管理的电网基建模式。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急需一种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及调试的工作量,缩短建设周期,兵器调试简单、运行可靠的变电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适时提出了快装模块化变电站解决方案,既遵循相关标准与规范,又突破传统变电站建设理念,以一、二次融合的设备为模块,通过工厂化生产预制、现场模块化装配建设变电站,可以减少现场的施工及调试的工作量,缩短建设周期;变电站调试简单、运行可靠,与周围环境协调,容易选择建设地点;节省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变压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本体、高低压侧组合开关、高低压电流互感器、高低压电压互感器,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通过油气过渡套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两侧,并且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与变压器本体分别连接在同一基座上,所述高低压电流互感器、高低压电压互感器分别对应地与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变压器进一步包含与所述变压器本体连接的变压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本体与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采用氮气连接方式。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包含隔离开关。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是真空型开关,其绝缘气体为氮气。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侧组合开关分别对应地与所述高低压电流互感器和所述高低压电压互感器集成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组合开关的引出线采用电缆引出。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组合开关的引出线采用出线套管引出。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变压器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组合式变压器中一体制造的变压器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变压器为三相组合式变压器。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变压器,从形式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电气设备,即整体运输、试验、安装。组合式变压器取消了常规变压器本体两侧的出线套管与高低压侧组合开关两侧套管及套管间的连接引线,对于三相组合式变压器,高、低压侧分别省去了6支套管和3根引线,并减少了高低压侧各套管及引线的各类故障。组合式变压器采用了变压器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一体化制造技术,使得变电站现场调试工作量减少,可以确保变压器保护及控制设备的可靠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式变压器的整体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变压器构成了快装模块化变电站。由图1可以看出,高压线缆以套管形式引入模块化变电站与组合式变压器连接。本发明的组合式变压器以变压器本体1为中心,高压侧依次连接高压侧开关2、高压侧电流互感器3、高压侧电压互感器4、高压侧隔离开关5及接地开关6。所述高压侧开关2、高压侧隔离开关5、接地开关6组成高压侧组合开关,并且该高压侧组合开关集成高压侧电流互感器3、高压侧电压互感器4于一体。低压侧依次连接避雷器7、低压侧开关8、低压侧隔离开关9及低压侧电流互感器10,在低压侧电流互感器10之后以电缆的形式将电能输送到多个用户11。所述低压侧开关8、低压侧隔离开关9形成低压侧组合开关,并且集成低压侧电流互感器10于一体。其中,所述高低压侧开关2、8为断路器,低压侧隔离开关为单刀双掷带接地的开关。本发明的组合式变压器中,变压器本体1通过油气过渡套管与高低压侧开关2、8连接,其中高低压侧开关绝缘可以是SF6气体绝缘,也可是真空型断路器,其中真空型断路器的绝缘气体采用氮气。由于变压器本体与高低压侧组合开关采用油气过渡套管形式连接,因此,取消了变压器本体两侧的出线套管和高低压侧组合开关两侧的套管,因此也就取消了这些套管之间的连接引线。对于如图1所示的三项组合式变压器,高低压侧分别省去了6支套管和3根引线,因此大大减少了高低压侧套管及引线引起的各类故障。另外,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组合变压器自带变压器保护装置,如避雷器7等,可以对该组合式变压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该组合式变压器中一体制造变压器控制装置(未示出),以便更加方便可靠地控制组合式变压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