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导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732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包括多个电线的电线组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导电体。



背景技术:

通常,公知存在从供给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驱动电流的电线中产生电磁波噪声的情况。由于该电磁波噪声有可能给外部设备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优选进行屏蔽。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将多根非屏蔽电线插入到将金属制的管和具有挠性的筒状的屏蔽部件连接而成的结构中来进行电磁屏蔽的技术。通过这样利用屏蔽部件等将电线一并地围绕,抑制电磁波噪声的产生。这种被屏蔽的电线(所谓的屏蔽导电路径)例如被用作在电动汽车中的逆变器装置和电动机等设备间布设的导电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19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也存在在设备间布设有用途不同的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情况。例如存在下述情况,即作为一方的设备侧,配置有将两种逆变器装置容纳在一个盒内的结构,作为另一方的设备侧,配置有将分别与所述逆变器装置对应的两种电动机(电动发电机)容纳在一个盒内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两种屏蔽导电路径以并列的方式布设在设备间。

近年来,存在以各种目的适当地改变设备侧的连接器配置等的情况。例如也考虑将两种逆变器装置的各连接器合并成一个而配置的情况。这是由于,如果将连接器彼此接近地配置,则连接器中的与屏蔽部件等的连接部分(所谓的铆接部分)彼此干涉,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况,也考虑将两个连接器合并成一个。

在一方的设备侧的连接器合并成一个的情况下,与合并成一个的连接器连接的两种电线(线束)在另一方的设备侧分割成两路地布设在设备间。这样分割地布设的电线无法在专利文献1等所示的线性的屏蔽部件中适当地进行屏蔽而成为问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分割成多个的电线组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导电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屏蔽导电体,包括:屏蔽连接器,包括金属制的屏蔽壳;电线组,包括多个电线,并且形成为所述多个电线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体,所述多个电线的各电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屏蔽连接器连接;金属制的多个筒状部件,形成为筒状,供所述多个分割体的各分割体插通;多个编织部件,由金属细线编织而成,安装于所述多个筒状部件的各筒状部件,并且围绕所述多个分割体的各分割体;以及金属制的安装板,夹设在所述屏蔽壳和所述多个筒状部件之间,连接所述屏蔽壳和所述多个筒状部件,并且供所述多个电线贯通。

根据本发明,在使多个分割体各自插通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各分割体的外周被编织部件一并地围绕的状态下连接筒状部件和编织部件,其后,经由安装板来连接筒状部件和屏蔽壳,从而将筒状部件和屏蔽壳电连接。由此,能够对具有由多个电线分割成任意根数而成的多个分割体的电线组进行电磁屏蔽。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下述的方式。优选为,在所述安装板贯通有供所述多个分割体的各分割体插通的多个电线插通口,在所述多个电线插通口的开口边缘部分别安装有所述多个筒状部件。

根据上述的方式,由于多个分割体各自贯通于在安装板形成的电线插通口,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分割体的布设作业。

优选为,所述多个电线横向并列地配置,所述安装板形成为在所述多个电线的并列方向上细长的形状,所述多个电线插通口沿所述并列方向空出间隔地形成,所述多个电线插通口形成为在所述并列方向上细长的形状。

根据上述的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横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电线的布设作业。

优选为,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屏蔽壳在所述并列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位置上通过螺栓而紧固。

根据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在安装板的多个电线的并列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的中央附近不设置用于安装屏蔽壳和安装板的构造,因此能够将安装板小型化。

优选为,所述多个筒状部件在所述安装板侧的端部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和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而紧固。

根据上述的方式,能够通过螺栓紧固而将筒状部件和安装板紧固,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筒状部件和安装板的安装作业。

优选为,所述多个筒状部件包括供所述编织部件的端部外嵌的内筒部,在所述内筒部从所述编织部件的外侧铆接安装有外筒部。

根据上述的方式,能够通过铆接安装外筒部这样的简单的方法,将编织部件安装于筒状部件。

优选为,所述多个分割体包括第一分割体和第二分割体,所述多个筒状部件包括第一筒状部件和第二筒状部件,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围绕所述第一分割体而配置,所述第二筒状部件围绕所述第二分割体而配置,所述第一筒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筒状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所述多个编织部件包括第一编织部件和第二编织部件,所述第一编织部件围绕所述第一分割体而配置,所述第二编织部件围绕所述第二分割体而配置,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包括供所述第一编织部件的端部外嵌的第一内筒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内筒部相连地配置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一凸缘,第一外筒部从所述第一编织部件的外侧铆接于所述第一内筒部,所述第二筒状部件包括供所述第二编织部件的端部外嵌的第二内筒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内筒部相连地配置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二凸缘,第二外筒部从所述第二编织部件的外侧铆接于所述第二内筒部,利用从所述第二内筒部的开口边缘到所述安装面的距离来定义的所述第二内筒部的安装高度比利用从所述第一内筒部的开口边缘到所述安装面的距离来定义的所述第一内筒部的安装高度小。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电线向第二筒状部件侧弯曲地配置的情况下,被第一筒状部件围绕的电线和被第二筒状部件围绕的电线不会干涉。因此,能够将多个屏蔽导电路径彼此不干涉地接近地配置。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凸缘配置于所述第一内筒部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一外筒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内筒部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第二凸缘配置于所述第二内筒部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二外筒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内筒部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第二内筒部的安装高度和所述第一内筒部的安装高度之差与利用所述第一外筒部的从一个开口边缘到另一个开口边缘的距离来定义的所述第一外筒部的长度相等或比所述第一外筒部的长度大。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外筒部和第二外筒部的配置高度不同,因此两者不会干涉。因此,能够将多个屏蔽导电路径彼此不干涉地接近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分割成多个的电线组进行电磁屏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屏蔽导电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示出屏蔽导电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主体部、第一内筒部以及第一凸缘的主视图。

图5为示出第一主体部、第一内筒部以及第一凸缘的侧视图。

图6为示出第二主体部、第二内筒部以及第二凸缘的主视图。

图7为示出第二主体部、第二内筒部以及第二凸缘的侧视图。

图8为示出安装板的后视图。

图9为示出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10为示出安装板的俯视图。

图11为示出屏蔽导电体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2为示出屏蔽壳、安装板、第一筒状部件以及第二筒状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13为从斜向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安装有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屏蔽连接器的图。

图14为安装有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屏蔽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5为安装有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屏蔽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16为安装有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屏蔽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图17为多个屏蔽导电路径以及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安装有多个屏蔽导电路径的屏蔽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19为安装板的仰视图。

图20为第一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21为第一筒状部件的侧视图。

图22为第二筒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23为第二筒状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导电体10是对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根)电线11的电线组12进行电磁屏蔽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导电体10将搭载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未图示)的多个设备(未图示)之间电连接。

(电线组1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构成电线组12的电线11是利用绝缘被覆层14围绕芯线13的外周而构成的。在电线11的一个端部连接有端子15。端子15是将由铜、铜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构成的。

如图2所示,端子15包括压接于从电线11的末端露出的芯线13的套筒部16和形成为板状并且与设备连接的连接部17。在连接部17贯通有供螺栓(未图示)插通的端子侧螺栓插通孔18。设备和连接部17通过螺栓而紧固,从而电连接。套筒部16和连接部17由连结部19连结,所述连结部19形成为板状并且从侧方观察呈曲柄状弯曲。

如图3所示,在电线组12中,多个电线11以将连接有端子15一侧的端部对齐的姿势横向并列地排列。由此,在电线组12的一个端部横向并列地排列有端子15。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图3的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电线11。电线组12的一个端部与屏蔽连接器20连接。并且,电线组12随着朝向电线组12的另一个端部(与屏蔽连接器20相反一侧的端部)而分割成第一分割体21(分割体的一例)和第二分割体22(分割体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割体21以及第二分割体22分别包括三根电线11。

(屏蔽壳23)

如图2所示,连接有电线组12的屏蔽连接器20包括金属制的屏蔽壳23和利用合成树脂将屏蔽壳23嵌件成型而成的壳体24。屏蔽壳23是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成的。构成屏蔽壳23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屏蔽壳23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在屏蔽壳23贯通有供螺栓(未图示)插通的多个安装孔25,该螺栓用于固定于设备。并且,在屏蔽壳23形成有在屏蔽壳23的板厚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26(参照图2)。

(壳体24)

如图2所示,壳体24以使形成于屏蔽壳23的开口部26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配置与屏蔽壳23一体地形成。在壳体24中埋设有电线11的一个端部和端子15的套筒部16。在壳体24中横向并列地排列有电线组12的一个端部以及端子15。即,在壳体24中沿电线11的并列方向A并列地配置有端子15。

在壳体24形成有在与屏蔽壳23的板面交叉的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作业孔27。如图3所示,作业孔27形成为从上方观察在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细长的长圆形状。能够从该作业孔27插入夹具等,对端子15和设备进行螺栓紧固。

如图2所示,在壳体24的下表面配置有密封部件28。通过该密封部件28与设备的外表面紧贴,对设备和屏蔽连接器20进行密封。

(第一筒状部件29)

电线组12的第一分割体21插通于形成为筒状的金属制的第一筒状部件29(筒状部件的一例)。第一筒状部件29是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成的。作为构成第一筒状部件29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第一筒状部件29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筒状部件29包括具备第一内筒部30(内筒部的一例)的第一主体部31。第一外筒部32(外筒部的一例)从第一内筒部30的外侧铆接安装于第一内筒部30。在第一主体部31的与第一内筒部30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第一凸缘33(凸缘的一例)。并且,第一内筒部30的直径形成为比第一主体部31的直径小。

第一主体部31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倒圆角的长方形状。另一方面,第一内筒部30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圆形状或者大致椭圆形状。

(第一编织部件34)

在第一内筒部30的外周设置有将金属细线编织成筒状而成的第一编织部件34(编织部件的一例)。第一外筒部32从该第一编织部件34的外侧铆接安装。作为构成第一编织部件34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金属细线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锡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如图3所示,在第一编织部件34的内部插通有第一分割体21。由此,第一分割体21的外周被第一编织部件34围绕。其结果是,第一分割体21由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一编织部件34电磁屏蔽。

(第二筒状部件35)

电线组12的第二分割体22插通于形成为筒状的金属制的第二筒状部件35(筒状部件的一例)。第二筒状部件35是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成的。作为构成第二筒状部件35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第二筒状部件35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筒状部件35包括具备第二内筒部36(内筒部的一例)的第二主体部37。第二外筒部38(外筒部的一例)从第二内筒部36的外侧铆接安装于第二内筒部36。在第二主体部37的与第二内筒部36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第二凸缘39(凸缘的一例)。第二主体部37的电线1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定成比第一主体部31短。并且,第二内筒部36的直径形成为比第二主体部37的直径小。

第二主体部37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倒圆角的长方形状。另一方面,第二内筒部3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圆形状或者大致椭圆形状。

(第二编织部件40)

在第二内筒部36的外周配置有将金属细线编织成筒状而成的第二编织部件40(编织部件的一例)。第二外筒部38从该第二编织部件40的外侧铆接安装。作为构成第二编织部件4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金属细线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锡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如图3所示,在第二编织部件40的内部插通有第二分割体22。由此,第二分割体22的外周被第二编织部件40围绕。其结果是,第二分割体22由第二筒状部件35以及第二编织部件40电磁屏蔽。

(安装板41)

如图1所示,屏蔽壳23、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通过金属制的安装板41而连接。作为构成安装板41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并且,也可以在安装板41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如上所述,多个电线11横向并列地排列,安装板41形成为在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细长的形状。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安装板41沿电线11的并列方向A空出间隔地并列形成有供第一分割体21插通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电线插通口的一例)和供第二分割体22插通的第二电线插通口43(电线插通口的一例)。通过第一分割体21插通于第一电线插通口42且第二分割体22插通于第二电线插通口43,多个电线11贯通安装板41。

第一电线插通口42以及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形状形成为倒圆角且沿电线11的并列方向A延伸的长方形状。第一电线插通口42的形状形成为与第一主体部31的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并且,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形状形成为与第二主体部37的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另外,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的长度尺寸设定成比第一电线插通口42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的长度尺寸长。

(安装板41和第一筒状部件29的安装构造)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安装板41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的两端部附近的位置贯通有供螺栓44A、44B插通的板侧螺栓插通孔45。

如图8所示,在安装板41的上缘部,在空出间隔地形成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和第二电线插通口43之间的区域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安装片46。在该安装片46沿电线11的并列方向A并列地固定有两个板侧螺母47。板侧螺母47通过压入、焊接、钎接、螺合等公知的方法而固定于安装片46(参照图10)。

如图4所示,在第一筒状部件29配置于在安装板41中形成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的第一开口边缘部48(开口边缘部的一例)的状态下,在第一筒状部件29的第一凸缘33的与板侧螺母47以及板侧螺栓插通孔45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贯通有供螺栓44A、44C插通的第一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49。

在将第一筒状部件29配置于在安装板41中形成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的第一开口边缘部48的状态下,使螺栓44C插通于第一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49并且与板侧螺母47螺合,从而将第一筒状部件29临时固定在安装板41。

(安装板41和第二筒状部件35的安装构造)

并且,如图6所示,在第二筒状部件35配置于在安装板41中形成的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第二开口边缘部50(开口边缘部的一例)的状态下,在第二筒状部件35的第二凸缘39的与板侧螺母47以及板侧螺栓插通孔45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贯通有供螺栓44B、44D插通的第二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51。

在将第二筒状部件35配置于在安装板41中形成的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第二开口边缘部50的状态下,使螺栓44D插通于第二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51并且与板侧螺母47螺合,从而将第二筒状部件35临时固定在安装板41。

(安装板41和屏蔽壳23的安装构造)

如图11所示,在屏蔽壳23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的两端部附近的位置形成有从侧方观察呈U字状延伸的两个延伸设置片52。在延伸设置片52通过压入、焊接、钎接、螺合等公知的方法而分别安装有壳侧螺母53。

如上所述,在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临时固定于安装板41的状态下,使螺栓44A插通于第一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49以及板侧螺栓插通孔45并与壳侧螺母53螺合,并且使螺栓44B插通于第二筒状部件侧螺栓插通孔51以及板侧螺栓插通孔45并与壳侧螺母53螺合,从而使安装板41、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以电连接的状态相对于屏蔽壳23固定(参照图12)。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导电体10能够以下述方式组装。另外,屏蔽导电体10的组装工序不限定于下述的内容。

首先,使电线组12的第一分割体21插通到第一筒状部件29的内部,并进一步插通到第一编织部件34的内部。接着,使第一编织部件34覆盖第一内筒部30的外周,其后,使第一外筒部32从第一编织部件34的外侧外嵌并铆接安装于第一内筒部30。

接着,使电线组12的第二分割体22插通到第二筒状部件35的内部,并进一步插通到第二编织部件40的内部。接着,使第二编织部件40覆盖第二内筒部36的外周,其后,使第二外筒部38从第二编织部件40的外侧外嵌并铆接安装于第二内筒部36。

其后,通过螺栓44C、44D将第一筒状部件29和第二筒状部件35临时固定于安装板41。

接着,通过螺栓44A、44B将临时固定有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的安装板41固定于屏蔽壳23的延伸设置片52。由此,能够将第一筒状部件29、第一编织部件34、第二筒状部件35、第二编织部件40、安装板41以及屏蔽壳23电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一筒状部件29、第一编织部件34、第二筒状部件35、第二编织部件40、安装板41而将具有第一分割体21以及第二分割体22的电线组12电磁屏蔽。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板41形成有供第一分割体21插通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并且形成有供第二分割体22插通的第二电线插通口43。在第一电线插通口42的第一开口边缘部48安装有第一筒状部件29,在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第二开口边缘部50安装有第二筒状部件35。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使第一分割体21插通于第一电线插通口42,使第二分割体22插通于第二电线插通口43,容易地进行对第一分割体21以及第二分割体22的布设作业。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电线11横向并列地配置,安装板41形成为在多个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细长的形状,第一电线插通口42以及第二电线插通口43沿电线11的并列方向A空出间隔地形成,且第一电线插通口42以及第二电线插通口43形成为在并列方向A上细长的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横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电线11的布设作业。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板41和屏蔽壳23在电线11的并列方向A的两端部附近的位置上通过螺栓44C、44D而紧固。由此,也可以在安装板41中的多个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上的宽度尺寸的中央附近不设置用于安装屏蔽壳23和安装板41的构造,因此能够将安装板41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在安装板41侧的端部具备第一凸缘33以及第二凸缘39,第一凸缘33以及第二凸缘39与安装板41通过螺栓44C、44D而紧固。由此,能够通过螺栓紧固而将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与安装板41紧固,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筒状部件29以及第二筒状部件35与安装板41的安装作业。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筒状部件29包括外嵌有第一编织部件34的端部的第一内筒部30,在所述第一内筒部30从第一编织部件34的外侧铆接安装有第一外筒部32。并且,第二筒状部件35包括外嵌有第二编织部件40的端部的第二内筒部36,在第二内筒部36从第二编织部件40的外侧铆接安装有第二外筒部38。由此,能够通过铆接安装第一外筒部32这样的简单的方法,将第一编织部件34安装于第一筒状部件29,并且,能够通过铆接安装第二外筒部38这样的简单的方法,将第二编织部件40安装于第二筒状部件35。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3~图2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屏蔽部件150为安装于屏蔽连接器110并对保持于屏蔽连接器110的多个电线200进行屏蔽的部件。

[电线200]

如图18所示,电线200为包括芯线201和被覆芯线201的外周的绝缘被覆层202的通常的结构。在电线200的末端连接有端子203。端子203为金属制成,并包括压接于从电线200的末端露出的芯线201的套筒部204和从套筒部204的一端延伸的连接部205。

[屏蔽连接器110]

屏蔽连接器110为安装于设备盒(未图示)的连接器,该设备盒容纳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中搭载的电动机、逆变器等设备。屏蔽连接器110包括壳体120、屏蔽壳130以及安装板140。壳体120为保持多个电线200以及端子203的部件。屏蔽壳130为保持于壳体120并固定于设备盒的部件。安装板140为安装于屏蔽壳130并成为用于安装屏蔽部件150的基板的部件。

(壳体120)

壳体120为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在内部配置有端子203的罩部121、保持屏蔽壳130的板保持部124以及将多个电线200分别进行保持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28。

罩部121为具有倒圆角的细长的长方形的剖面的筒,具有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两个长壁122和分别将两个长壁122的端缘彼此连接的两个短壁123。

板保持部124为从罩部121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并如图18所示地包括第一保持部125和第二保持部126。第一保持部125为从罩部121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板,并与罩部121的外周面垂直地配置。第二保持部126为从罩部121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板,并与第一保持部125平行且空出间隔地配置。

通过第一保持部125的与第二保持部126相对的面、第二保持部126的与第一保持部125相对的面以及罩部121的外周面来定义的凹部成为配置屏蔽壳130的固定槽127。

多个电线保持部128沿罩部121的周向并列地配置于两个长壁122中的一个长壁122。各电线保持部128为从长壁122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圆筒。如图18所示,在各电线保持部128的内部配置有各电线200的端部和套筒部204。各端子203的连接部205贯通长壁122并突出到罩部121的内部。

(屏蔽壳130)、

屏蔽壳130为金属制的细长的大致矩形的板。作为构成屏蔽壳13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从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中适当地选择。

屏蔽壳130具有主板131、开口部132、四个螺栓插通孔133以及两个延伸设置片134。主板131为大致长方形的板。开口部132为从主板131的一个板面贯通至另一个板面且孔缘是大致椭圆形的贯通孔。四个螺栓插通孔133为供用于将屏蔽连接器110固定于设备盒的螺栓插通的孔,并围绕开口部132地配置于主板131的四角。各螺栓插通孔133为从主板131的一个板面贯通至另一个板面的贯通孔。

两个延伸设置片134分别配置于主板131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长边的两端部。如图15~图17所示,各延伸设置片134具有弯曲部135和安装部136。弯曲部135为从主板131的长边以与主板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且剖面是大致S字状的板。安装部136为从弯曲部135的延伸端起相对于弯曲部135倾斜地延伸的平板状的部分。各安装部136分别具有在一个板面上配置的螺母137。并且,详细内容虽未图示,但各安装部136具有从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并与螺母137的螺母孔连通的贯通孔。

如图18所示,屏蔽壳130的开口部132的周围部分配置在固定槽127的内部,开口部132的周围部分中的一个面被第一保持部125覆盖,另一个面被第二保持部126覆盖。即,屏蔽壳130的开口部132的周围部分由第一保持部125和第二保持部126夹持,在使外周缘部露出的状态下固定于壳体120。屏蔽壳130与罩部121垂直地配置。

(安装板140)

安装板140为金属制,并如图19所示地为细长的大致矩形的板。作为构成安装板14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并且,也可以在安装板140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安装板140的表里两面中的一个面的两端部与延伸设置片134重叠地配置。安装板140以长边与屏蔽壳130的长边平行且板面相对于屏蔽壳130倾斜的姿势配置。安装板140的另一个面为安装屏蔽部件150的安装面141。

安装板140具有第一电线插通口142、第二电线插通口143、两个安装孔144以及安装片145。

第一电线插通口142为从安装板140的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其孔缘为倒圆角的长方形。第一电线插通口142的孔缘的长边与安装板140的长边平行。第二电线插通口143为从安装板140的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其孔缘为倒圆角的长方形。第二电线插通口143的孔缘的长边与安装板140的长边平行。第一电线插通口142和第二电线插通口143彼此空出间隔地排列。

安装孔144在安装板140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延伸设置片134重叠的部分)各配置有一个。各安装孔144为从安装板140的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的贯通孔。

安装板140具有安装片145。安装片145为安装板140的从两个长边中的一个长边向外侧延伸的板状的部分。该安装片145具有与延伸设置片134侧的面并列地配置的两个螺母137。并且,详细内容虽未图示,但安装片145为从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并与螺母137的螺母孔连通的贯通孔。

[屏蔽部件150]

屏蔽部件150为固定于安装板140并对保持于屏蔽连接器110的多个电线200进行屏蔽的部件。

保持于屏蔽连接器110的多个电线200分成两个分割体G1、G2。两个分割体G1、G2中的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电线200由第一筒状部件160、第一编织部件170以及第一外筒部171屏蔽,所述第一筒状部件160固定于安装板140,所述第一编织部件170围绕电线200,所述第一外筒部171将第一编织部件170铆接安装于第一筒状部件160。两个分割体G1、G2中的属于第二分割体G2的电线200由第二筒状部件180、第二编织部件190以及第二外筒部191屏蔽。另外,在图13~图16中,考虑到附图的易观察性,省略第一编织部件170以及第二编织部件190。

由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电线200、第一筒状部件160、第一编织部件170以及第一外筒部171构成第一屏蔽导电路径R1。由属于第二分割体G2的电线200、第二筒状部件180、第二编织部件190以及第二外筒部191构成第二屏蔽导电路径R2。

(第一筒状部件160)

第一筒状部件160为金属制成,并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地包括第一内筒部161和第一凸缘167。第一内筒部161为围绕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多个电线200而配置的部分。第一凸缘167为与第一内筒部161相连并安装于安装板140的部分。作为构成第一筒状部件16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第一筒状部件160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第一内筒部161包括第一基筒162、第一铆接筒163以及第一接续部166。第一基筒162为具有倒圆角的细长的长方形的剖面的筒。第一铆接筒163为具有大致长圆形的剖面的筒,并具有两个长壁164和剖视半圆形的两个短壁165,所述两个长壁164彼此平行地配置,所述两个短壁165分别配置于两个长壁164的两端,并分别将两个长壁164的端缘彼此连结。第一铆接筒16的剖面的外形比第一基筒162的剖面的外形小。第一基筒162和第一铆接筒163在同轴上排列配置。第一接续部166为将第一基筒162和第一铆接筒163连结的部分,并且为从第一基筒162的一个开口边缘向内侧延伸并与第一铆接筒163的一个开口边缘相连的圆环状的部分。

第一凸缘167为从第一基筒162的另一个开口边缘向外延伸的板。第一凸缘167与第一基筒162垂直地配置。第一凸缘167具有两个安装孔168。两个安装孔168在第一凸缘167的两端部各配置有一个。各安装孔168为从第一凸缘167的一个面贯通至另一个面的贯通孔。

(第一编织部件170)

第一编织部件170为将金属细线编织而形成为筒状的结构。第一编织部件170围绕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多个电线200地配置,其一端部围绕第一铆接筒163地配置。作为构成第一编织部件17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金属细线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锡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第一外筒部171)

第一外筒部171为金属制的较短的筒,并且其长度L3(从一个开口边缘到另一个开口边缘的距离)与第一铆接筒163的长度(从第一铆接筒163的与第一接续部166连接的开口边缘到与其相反一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第一外筒部171在未铆接安装于第一铆接筒163的状态下比第一铆接筒163大一圈。第一外筒部171从外侧铆接安装于第一铆接筒163,并在与第一铆接筒163之间夹持并固定第一编织部件170的一端部(围绕第一铆接筒163而配置的部分)。第一外筒部171在铆接安装于第一铆接筒163的状态下,沿第一铆接筒163的外周面配置,并产生在与第一铆接筒163之间夹持第一编织部件170的铆接部分172和余下的部分。该余下的部分成为以内周面彼此重叠的方式折叠并向外侧突出的两个耳部173。各耳部173分别配置于第一铆接筒163的两个短壁165的外侧。

(第二筒状部件180)

第二筒状部件180为金属制,并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地包括第二内筒部181和第二凸缘187。第二内筒部181为围绕属于第二分割体G2的多个电线200而配置的部分。第二凸缘187为与第二内筒部181相连并安装于安装板140的部分。作为构成第二筒状部件18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第二筒状部件180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未图示)。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锡、镍等任意的金属。

第二内筒部181具有第二基筒182、第二铆接筒183以及第二接续部186。第二基筒182为具有倒圆角的细长的长方形的剖面的筒。第二铆接筒183为具有大致长圆形的剖面的筒,并具有两个长壁184和剖视半圆形的两个短壁185,所述两个长壁184彼此平行地配置,所述两个短壁185分别配置于两个长壁184的两端,并分别将两个长壁184的端缘彼此连结。第二铆接筒183的剖面的外形比第二基筒182的剖面的外形小。第二基筒182和第二铆接筒183在同轴上排列配置。第二接续部186为将第二基筒182和第二铆接筒183连结的部分,并且为从第二基筒182的一个开口边缘向内侧延伸并与第二铆接筒183的一个开口边缘相连的圆环状的部分。

第二内筒部181的长度L2(从第二内筒部181的第二凸缘187侧的开口边缘到第二铆接筒183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比第一内筒部161(从第一内筒部161的第一凸缘167侧的开口边缘到第一铆接筒163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的长度L1短。第二内筒部181的长度L2和第一内筒部161的长度L1之差比第一外筒部171的长度L3稍大。

第二凸缘187为从第二基筒182的另一个开口边缘向外延伸的板。第二凸缘187具有与第一凸缘167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厚度。第二凸缘187与第二内筒部181垂直地配置。第二凸缘187具有两个安装孔188。安装孔188在第二凸缘187的两端部各配置有一个。各安装孔188为从第二凸缘187的一个面贯通到另一个面的贯通孔。

(第二编织部件190)

与第一编织部件170同样地,第二编织部件190为将金属细线编织而形成为筒状的结构。第二编织部件190围绕属于第二分割体G2的多个电线200而配置,其一端部围绕第二铆接筒183而配置。作为构成第二编织部件19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选择铜、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金属细线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锡等金属构成的镀层(未图示)。

(第二外筒部191)

第二外筒部191为金属制的筒,并且其长度(从一个开口边缘到另一个开口边缘的距离)与第二铆接筒183的长度(从第二铆接筒183的与第二接续部186连接的端缘到其相反一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大致相等。第二外筒部191在未铆接安装于第二铆接筒183的状态下比第二铆接筒183大一圈。与第一外筒部171同样地,第二外筒部191从外侧铆接安装于第二铆接筒183,并在与第二铆接筒183之间夹持并固定第二编织部件190。与第一外筒部171同样地,第二外筒部191具有铆接部分192和两个部位的耳部193,各耳部193分别配置于第二铆接筒183的两个短壁185的外侧。

(第一筒状部件160以及第二筒状部件180的安装构造)

第一筒状部件160将第一凸缘167的与第一内筒部161相反一侧的面重叠地配置于安装板140的安装面141。第一筒状部件160使第一基筒162的开口的位置与第一电线插通口142的位置一致地配置。第一内筒部161与安装板140垂直地配置。

第二筒状部件180将第二凸缘187的与第二内筒部181相反一侧的面重叠地配置于安装板140的安装面141。第二筒状部件180使第二基筒182的开口的位置与第二电线插通口143的位置一致地配置。第二内筒部181与安装板140垂直地配置。

安装板140、第一筒状部件160以及第二筒状部件180和延伸设置片134通过将螺栓147插通于安装孔144、168、188并拧紧于螺母137而彼此固定。

第一内筒部161和第二内筒部181相邻地配置,第一铆接筒163的一个短壁165和第二铆接筒183的一个短壁185彼此相对。即,第一外筒部171的一个耳部173和第二外筒部191的一个耳部173彼此朝向对方地突出。

第二内筒部181的长度L2比第一内筒部161的长度L1短,第二内筒部181的长度L2和第一内筒部161的长度L1之差比第一外筒部171的长度L3稍大。即,如图13所示,第二内筒部181的安装高度H2(从安装面141到第二内筒部181的第二铆接筒183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比第一内筒部161的安装高度H1(从安装面141到第一内筒部161的第一铆接筒163侧的开口边缘的距离)小,第二内筒部181的安装高度H2和第一内筒部161的安装高度H1之差比第一外筒部171的长度L3稍大。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第二内筒部181的安装高度H2比第一内筒部161的安装高度H1小。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13所示,在第一屏蔽导电路径R1和第二屏蔽导电路径R2向第二筒状部件180侧弯曲地配置的情况下,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电线200和属于第一分割体G1的电线200不会干涉。

并且,第二内筒部181的安装高度H2和第一内筒部161的安装高度H1之差比第一铆接筒163的长度L3稍大。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外筒部171的耳部173和第二外筒部191的耳部193不会干涉。

根据以上所述,能够将多个屏蔽导电路径R1、R2彼此不干涉地接近地配置。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电线组12是由六根电线11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构成电线组12的电线11也可以是二根~五根或者七根以上。

(2)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电线组12是具有第一分割体21和第二分割体22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具有三个以上的分割体的结构。

(3)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第一分割体21以及第二分割体22是包括三个电线11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构成分割体的电线11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四个以上。换句话说,分割体能够由任意根数的电线11构成。

(4)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各分割体中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与各分割体的并列方向A一致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各分割体中的电线11的并列方向A与各分割体的并列方向A交叉的结构。

(5)筒状部件和安装板41能够根据需要而通过铆钉紧固、钎接、钎焊、焊接等任意的方法来连接。

(6)安装板41和屏蔽壳23能够根据需要而通过铆钉紧固、钎接、钎焊、焊接等任意的方法来连接。

(7)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在将金属细线呈筒状编织而成的编织部件的内部插通有各分割体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将以金属细线呈片状编织而成的编织部件卷成筒状,利用编织部件一并围绕各分割体。

(8)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在安装板41形成有供第一分割体21插通的第一电线插通口42和供第二分割体22插通的第二电线插通口43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安装板41形成有供构成电线组12的各电线11插通的多个电线插通口的结构。并且,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即,与分割电线组12所分割成的各分割体无关地,形成有供构成电线组12的电线11以分割的状态插通的多个电线插通口。

(9)在实施方式2中,在屏蔽连接器110安装有两个筒状部件160、180,但也可以安装有三个以上的筒状部件。

(10)在实施方式2中,第二内筒部181的安装高度H2比第一内筒部161的安装高度H1小,但在电线向第一筒状部件侧弯曲地配置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一内筒部的安装高度设为比第二内筒部的安装高度小即可。

标号说明

10:屏蔽导电体

11:电线

12:电线组

20:屏蔽连接器

21:第一分割体

22:第二分割体

23:屏蔽壳

29:第一筒状部件

30:第一内筒部

32:第一外筒部

33:第一凸缘

34:第一编织部件

35:第二筒状部件

36:第二内筒部

38:第二外筒部

39:第二凸缘

40:第二编织部件

41:安装板

42:第一电线插通口

43:第二电线插通口

44A、44B、44C、44D:螺栓

48:第一开口边缘部

50:第二开口边缘部

110:屏蔽连接器

128:电线保持部

141:安装面

150:屏蔽部件

160:第一筒状部件

161:第一内筒部

167:第一凸缘

170:第一编织部件

171:第一外筒部

180:第二筒状部件

181:第二内筒部

187:第二凸缘

190:第二编织部件

191:第二外筒部

200:电线

A:并列方向

G1:第一分割体

G2:第二分割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