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保护管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17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电线保护管及线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线保护管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技术:为了保护布设于车辆的地板下面的线束,将构成线束的电线在电线保护管中插通并安装于车辆上。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为了防止水滴滞留于电线保护管内,在这样的电线保护管中设置有排水孔。在电线保护管的下表面朝下开设形成有排水孔。并且,为了保护电线保护管内的电线免遭行驶时的飞石、溅水等,具备能从外侧覆盖排水孔的遮蔽用的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519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对于为了保护电线免遭行驶时的飞石等而具备用于遮蔽排水孔的部件,由于成本高昂等理由,认为不受欢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电线保护管及线束,其在不另外具备遮蔽排水孔的部件的情况下就能保护电线。

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是供电线插通的树脂制的管,在安装于车辆上时配置于下侧的下壁部一体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在所述鼓出部的周壁部开设有排水孔。

本发明的线束在述电线保护管中插通有多根电线。

根据本发明,利用与电线保护管一体形成的鼓出部覆盖将电线保护管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开口部,保护电线免遭飞石、溅水等,所以在不另外具备遮蔽排水孔的部件的情况下就能保护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电线保护管,是表示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排水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弯管部和直管部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是电线保护管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3的a-a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电线保护管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3的b-b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使电线保护管向水平方向弯曲的状态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排水部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排水部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9是表示排水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8的c-c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排水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8的d-d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的电线保护管,是表示排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排水部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13是表示排水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2的e-e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排水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2的f-f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其它实施例(1)中的鼓出部的电线保护管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16是表示鼓出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5的g-g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也可以为,所述排水孔形成于所述鼓出部的周壁部中在安装于车辆时配置于后侧的壁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防止由于在行驶中受到的风使排水性变差。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也可以为,包括:弯管部,其形成为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凸部和凹部的形状,容易弯曲;以及直管部,其形成为在轴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不易弯曲。根据这样的构成,直管部即使大致水平地配置也不会由于自重下垂,所以能防止用于防止下垂的固定用夹具的大量使用及安装工时的增多。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也可以为,与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截面呈扁平的形状。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例如截面为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减小高度尺寸,所以在配置空间有高度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有利。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也可以为,所述鼓出部的下侧的壁以朝向所述排水孔下降的方式倾斜。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鼓出部的下侧的壁的倾斜使水顺利地排出到外部,所以能使排水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电线保护管也可以为,包括:弯管部,其形成为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凸部和凹部的形状,容易弯曲;以及直管部,其形成为在轴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不易弯曲,所述下壁部的厚度尺寸比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左壁部及右壁部的厚度尺寸大。根据这样的构成,在行驶时容易与飞石等碰撞的下壁部的强度高,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左壁部及右壁部容易伸展,所以能防止被行驶时的飞石等在电线保护管上凿出孔,且在弯管部上能容易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变形。

<实施例1>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0一边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线保护管10安装于车辆v上,在其内部插通有多根电线w,电线w构成对配置于车辆v的前部的发动机室内的设备m1和配置于车辆v的后部的室内的设备m2进行连接的线束。线束从车辆v的内部的前侧通过成为车身框架外侧的车身地板下面布设到车辆v的内部的后侧。

在电线w中从电线保护管10的两端部引出到外部的部分安装有波纹管等外装部件30。外装部件30的端部盖住电线保护管10的端部,在外装部件30和电线保护管10的接缝形成有带卷31。以下将各构成构件中在安装于车辆v上时朝向行进方向前方的一侧(图1的左侧)作为前方、将朝向后方的一侧(图1的右侧)作为后方、并且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电线保护管10是合成树脂制的,与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截面如图4所示,呈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尺寸小的扁平的长圆形。电线保护管10的上下两面为相互呈大致平行的水平面,左右两面为以呈圆弧形状的方式弯曲的曲面。

如图3所示,电线保护管10包括:弯管部13,其形成为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凸部11和凹部12的形状,容易弯曲;以及直管部14,其形成为在轴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不易弯曲。

弯管部13呈波纹管形状,如图1所示,设置于使电线w弯曲的部位,在实施例中设置于电线保护管10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和靠近后端的位置。弯管部13能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左右方向)比较容易地弯曲。电线保护管10在内部被插通电线w后,以沿着电线w的布设路径的方式在三维方向上弯曲,并安装到车辆v上。

直管部14不呈波纹管形状,不弯曲。直管部14形成为直线状,设置于电线保护管10的前后两端部及前后的弯管部13之间。设置于弯管部13之间的部分大致水平地配置于车辆v的地板下面。

如图4及图5所示,电线保护管10的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内外方向的尺寸)比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的厚度尺寸大。即,电线保护管10的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为厚壁部,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为薄壁部。

电线保护管10的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在整个宽度上具有恒定的厚度尺寸,另外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相等。并且,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形成为相对于行驶时的飞石等能确保充分强度的尺寸。由此,即使以上壁部10u为下侧将电线保护管10安装于车辆v上,也能保护电线w免遭飞石等。

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均是厚度尺寸从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与上壁部10u及下壁部10s的边界部)朝向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部逐渐变小。并且,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形成为厚度尺寸最小的最薄壁部15。此外,左壁部10l的厚度尺寸和右壁部10r的厚度尺寸相等。

电线保护管10的厚度尺寸无论在弯管部13处还是在直管部14处都相等。即,电线保护管10的厚度尺寸在轴方向上不变化而为恒定,弯管部13中的构成凸部11的部分及构成凹部12的部分的厚度尺寸与直管部14的厚度尺寸相等。

在电线保护管10上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部20。如图1所示,排水部20设置于在安装于车辆v上时配置于最低位置的弯管部13的附近(配置于车辆v的前侧的弯管部13的后侧且直管部14的端部)。由此,例如从外装部件30和电线保护管10的接缝进入到电线保护管10内的水在电线保护管10的内表面沿着下方到达排水部20,并排出到外部。

排水部20与电线保护管10的下壁部10s设置成一体。如图10所示,排水部20具有从下壁部10s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1,在其周壁部开设有排水孔22。即,排水部20形成为在鼓出部21的内侧设置有将电线保护管10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开口部23的形式。鼓出部21的下侧的壁(以下称为鼓出壁24)与电线保护管10的直管部14的下壁部10s呈大致平行。

当从下方观看时,如图8所示,鼓出部21呈左右方向长的长方形,具有遍及下壁部10s的大致整个宽度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并且,开口部23整体被鼓出壁24覆盖,当从下侧观看时,看不见电线保护管10的内部。

如图10所示,排水孔22形成于鼓出部21的周壁部中在安装于车辆v时配置于后侧的后壁部。排水孔22形成于后壁部整体,鼓出部21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体向后方开口。排水孔22形成于电线保护管10的下壁部10s与鼓出壁24之间,呈左右方向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参照图9)。

电线保护管10是在包含鼓出部21的整体通过吹塑成形或者真空成形一体成型后实施开设排水孔22的开孔加工而制造的。排水孔22是从左右方向切去鼓出部21的后壁部而形成的。

鼓出部21的周壁部中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26和前侧的前壁部27形成为逐渐扩展的锥形,容易脱模。另外,鼓出部21的周壁的后壁部以大致垂直地立起的方式形成,以便容易切去。此外,在鼓出部21的侧壁部26,在进行开孔加工时形成有向后方开放的形式的切口部28(参照图10)。

接着,对构成为上述的本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线保护管10是供电线w插通的树脂制的管,在安装于车辆v上时配置于下侧的下壁部10s一体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1,在鼓出部21的周壁部开设有排水孔22。

根据该构成,利用与电线保护管10一体形成的鼓出部21覆盖将电线保护管10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开口部23,保护电线电线w免遭飞石、溅水等,所以在不另外具备遮蔽排水孔22的部件的情况下就能保护电线w。

另外,排水孔22形成于鼓出部21的周壁部中在安装于车辆v时配置于后侧的后壁部。根据该构成,能防止由于在行驶中受到的顶风使排水性变差。

另外,包括:弯管部13,其形成为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凸部11和凹部12的形状,容易弯曲;以及直管部14,其形成为在轴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不易弯曲。根据该构成,直管部14即使大致水平地配置也不下垂,所以能防止用于防止下垂的固定用夹具的大量使用及安装工时的增多。

另外,在安装于车辆v时配置于下侧的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比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的厚度尺寸大。根据这样的构成,在行驶时容易与飞石等碰撞的下壁部10s的强度高,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容易伸展,所以能防止被行驶时的飞石等在电线保护管10上凿出孔,且在弯管部13上能容易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变形。

另外,与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截面呈扁平的形状。根据该构成,与例如截面为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减小高度尺寸,所以在配置空间具有高度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有利。

<实施例2>

接着,通过图11~图1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的电线保护管4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线保护管40以鼓出壁41朝向排水孔22下降的方式倾斜,在这方面与实施例1不同。此外,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线保护管40与实施例1同样,是供电线w插通的树脂制的管,如图11所示,在安装于车辆v上时配置于下侧的下壁部10s上一体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42,在鼓出部42的后壁部开设有排水孔22。另外,电线保护管40与实施例1同样,包括:弯管部13,其形成为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的凸部11和凹部12的形状,容易弯曲;以及直管部14,其形成为在轴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不易弯曲,并且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比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的厚度尺寸大,与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截面呈扁平的形状。

当从下方观看时,如图12所示,鼓出部42呈前端尖锐的三角形,在后端具有遍及下壁部10s的大致整个宽度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并且,与实施例1同样,开口部23的整体被鼓出壁24覆盖,在从下侧观看时看不见电线保护管40的内部。

如图14所示,鼓出壁41相对于电线保护管40的直管部14的下壁部10s倾斜。鼓出壁41形成从其前端朝向后方逐渐下降的倾斜。鼓出壁41在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体上以大致恒定的坡度倾斜。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壁部10s上一体形成有鼓出部42,在鼓出部42的周壁部开设有排水孔22,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利用与电线保护管40一体形成的鼓出部42保护电线w免遭飞石或溅水等,因此在不另外具备遮蔽排水孔22的部件的情况下就能保护电线w。

另外,因为鼓出部21的鼓出壁41以朝向排水孔22下降的方式倾斜,所以通过鼓出壁41的倾斜使水顺利地排出到外部,所以能使排水性良好。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鼓出部21(42)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鼓出部只要能在其周壁部开设排水孔,则无论什么形状都可以,例如,如图15及图16所示,鼓出部50呈前后方向长的形状,另外,前壁部51在从下方观看时也可以呈圆弧形。

(2)在上述实施例中,排水部20设置于电线保护管10(40)中配置于最低位置的弯管部13的附近,但是不限于此,设置排水部的位置及排水部的数量能结合电线的布设路径等适当变更。

(3)在上述实施例中,弯管部13在前后设置有一对,但是不限于此,弯管部及直管部的位置或各自的长度等能与电线的布设路径等对应地适当变更。

(4)在上述实施例中,排水孔22形成于鼓出部21的后壁部,但是不限于此,排水孔也可以设置于鼓出部的侧壁部或者前壁部。

(5)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线保护管10(40)包括弯管部13和直管部14,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包括弯管部的电线保护管。

(6)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线保护管10(40)的下壁部10s的厚度尺寸比左壁部10l及右壁部10r的厚度尺寸大,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厚度尺寸在全周上恒定。

(7)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线保护管10(40)的截面形状为扁平的长圆形,但是不限于此,电线保护管的截面形状无论是什么形状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正方形等、或者扁平的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等。

(8)在上述实施例中,排水孔22形成于鼓出部21的后壁部整体,但是不限于此,排水孔也可以形成于后壁部的局部。

附图标记说明

v:车辆

w:电线

10、40:电线保护管

10l:左壁部

10r:右壁部

10s:下壁部

11:凸部

12:凹部

13:弯管部

14:直管部

21、42、50:鼓出部

22:排水孔

41:鼓出壁(鼓出部的下侧的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