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946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容量固定式电池储能电站及移动式电池储能电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电厂只能发电而不能储电,在低谷用电时段,电厂的供电煤耗率很高有时投燃油来维持稳燃,增加了能耗和排放量。风能及太阳能利用效率很低占投产的30%,发出的电能不稳定对电网有很大冲击,导致了“弃光”“弃风”的现象,还不能大量有效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上电池储能电站普通容量较小、使用寿命短,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差。本系统可以将储电量达到几十兆瓦及更大,运行安全稳定,在每天一充一放的情况下运行时间达25年以上,系统可以并网供电运行也可以脱网独立运行。工作方式为智能无人值守,节省人力维护成本。可为防灾救灾提供电能支援。本系统可为国家提出的智能化城市和智能化楼宇建设提供电力能源补充与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能够解决的如下问题:

1、与光伏、风力发电结合,平滑功率输出,提高电网接纳比例,充分利用新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减低燃煤电厂的供电煤耗率;

2、调整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提高配电设备和线路的利用率;

3、参与电网调频,改善大电网的供电水平;

4、作为微型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局部地区供电质量;

5、参与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元素;

6、特种需要(灾害现场,地铁站、机场码头,军事基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本系统由:1、固定式建筑或集装箱(柜体);2、电池组;3、pcs系统模块;4、bms系统模块;5、变压器;6、电器控制柜;7、pcs系统;8、bms系统;9、安防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发电厂提高供电煤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提高电网供电质量;解决民生用电问题;为防灾抗灾提供大容量应急电能供应;为国家能源调整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集装箱或箱式柜体立体示意图;

图3是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所示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固定建筑或集装箱(柜体);2、变压器;3、电器控制柜;4、电池组;5、消防系统;6、监控系统;7、pcs系统;8、bms系统;9、安防系统。

图4是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固定式储能电站及移动式储能电站,包括:1、固定建筑或集装箱(柜体);2、变压器;3、电器控制柜;4、电池组;5、消防系统;6、监控系统;7、pcs系统;8、bms系统;9、安防系统。

工作方式为:

1、储能电站充电时工作流程:外电网提供电能,通过变压器和电器控制柜将电压与电流调整,调整后的电能通过件pcs系统匹配给电池组,监控及调换每组电池充电情况,充电的同时件bms系统监控每一块电池充电时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监控电池的工作状态。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与监控系统,为储能站提供安全保障工作,并实时将数据及影像传送到集中控制室。

2、储能电站放电时工作流程:电池组将存入的电能通过pcs调配变压器,并且保证电池组正常放电。将电能通过变压器和电器控制柜将调压后的电能输送到外电网上,与外电网并联运行或独立运行。放电的同时件8bms系统监控每一块电池充电时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监控电池的工作状态。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与监控系统,为工作站提供安全保障工作,并实时将数据及影像传送到集中控制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本系统是将每块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并通过BMS系统监测每块电池的工作状态,电池组通过PCS系统完成充放电过程控制。在该储能电站系统中配备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等系统,组合成一套独立的储能电站。利用外部电网或新能源发电系统为本储能站充电。放电时再将存储的电能送到电网或直接将电站运输到使用的地点,输送给用户。上述方式,本发明应用能够大大的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消除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提升吸纳新能源并网的能力,降低负荷峰谷差,提升发电系统利用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促进微电网的发展;充当高效产高容量的车载可移动电源。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羽;徐晓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泰美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28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