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39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具体是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



背景技术: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交流电源。

目前我国使用的电网电压都是220V的交流电压,大部分的电器设备都是采用220V交流电经过转换后使用,而目前研究就多的在于直流电源的转换,因为很多器件都需要直流电压的驱动,但是也有很多设备需要交流电压直接驱动,譬如臭氧发生器等设备,现有的很多这类设备的低压交流供给都采用变压器直接变换得到,稳定性非常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包括电感L5、二极管D3、电容C1、二极管D1、双向二极管VS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双向二极管VS和电容C3,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三极管VT2集电极、电感L1和电感L2,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基极和双向二极管VS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阻R6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电感L4,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感L2另一端;所述电感L4为变压器T的一次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感L5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电感L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容C4、电阻R2、三极管VT1集电极、二极管D2负极和电容C5。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C1另一端和220V交流电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交流脉冲发生器采用双向二极管作为主要控制元件,能产生稳定的交变电流,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交流脉冲发生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交流脉冲发生器系统,包括电感L5、二极管D3、电容C1、二极管D1、双向二极管VS和三极管VT1,所述电感L5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电感L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容C4、电阻R2、三极管VT1集电极、二极管D2负极和电容C5,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双向二极管VS和电容C3,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三极管VT2集电极、电感L1和电感L2,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电阻R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基极和双向二极管VS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阻R6另一端、电容C3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和220V交流电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和电感L4,电感L4另一端连接电感L2另一端;所述电感L4为变压器T的一次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电感L5、电容C1和二极管D3组成半波整流滤波电路,给后续电路提供直流电压,接通电源后,通过偏置电阻R1向C3充电,当C3两端电压上升到VS的触发导通电压时,VT2导通,启动VT2、VT1和L3等组成的逆变电路,把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高频电压,在VT2导通期间,C3逐渐放电,致使VS因得不到触发电压而使VT2由导通转向截止,VT1由于在脉冲变压器的作用下,L1、L2分别产生正反馈电压加到VT1、VT2的基极,使VT1、VT2轮换导通,通过L4、C5形成振荡回路,在变压器T二次侧输出交变的脉冲电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