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96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DA)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工业发达国家中,配电系统自动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已经形成了集变电站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其功能已多达140余项。

配电自动化业务需要通信网络,但是对于现今的配电技术来说,通信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无法对配用电环节设备有效监测、控制和管理,设备“盲”管理,导致供电可靠性低,电网运行效率低。

因此我们继续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信环节薄弱,制约电力设备智能化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包括变电所自动化装置、馈线自动化装置、用户检测装置、用户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装置,所述变电所自动化装置、馈线自动化装置和用户自动化装置均与通信装置通过局域通信网络连接,且馈线自动化装置上设置 有故障检测装置,所述用户检测装置紧固安装在用户自动化装置上,所述通信装置与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电性连接,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

优选的,所述变电所自动化装置、馈线自动化装置与用户自动化装置之间均通过安全馈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电所自动化装置、馈线自动化装置和用户自动化装置均与无线信号发射装置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和用户检测装置均与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通过通信装置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变电所自动化装置、馈线自动化装置和用户自动化装置均与无线信号发射装置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彻底避免了光缆开挖工作举步维艰的现状,部署灵活且投资成本低廉,便于实现对用电高峰区域的大面积快速覆盖,后期扩容机网络调整更加方便;故障检测装置和用户检测装置的共同参与,更好的实现了用户综合用电信息和数据传输的一体化管理方式,使用安全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1、变电所自动化装置,2、馈线自动化装置,3、故障检测装置,4、用户检测装置,5、用户自动化装置,6、通信装置,7、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8、配电自动化主站,9、无线信号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装置,包括变电所自动化装置1、馈线自动化装置2、用户检测装置4、用户自动化装置5和通信装置6,变电所自动化装置1、馈线自动化装置2和用户自动化装置5均与通信装置6通过局域通信网络连接,且馈线自动化装置2上设置有故障检测装置3,用户检测装置4紧固安装在用户自动化装置5上,通信装置6与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7电性连接,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7与配电自动化主站8电性连接,配电自动化主站8的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9。

变电所自动化装置1、馈线自动化装置2与用户自动化装置5之间均通过安全馈线电性连接。

变电所自动化装置1、馈线自动化装置2和用户自动化装置5均与无线信号发射装置9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故障检测装置3和用户检测装置4均与供电所信息集成装置7通过通信装置6无线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方便,整体按照正确流程安装且无线绑定之后即可在供电所配电端检测所需数据;过程中,变电所自动化装置1、馈线自动化装置2和用户自动化装置5均与无线信号发射装置9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彻底避免了光缆开挖工作举步维艰的现状,部署灵活且投资成本低廉,便于实现对用电高峰区域的大面积快速覆盖,后期扩容机网络调整更加方便;故障检测装置3和用户检测装置4的共同参与,更好的实现了用户综合用电信息和数据传输的一体化管理方式,使用安全方便,实用性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 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