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24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充电桩大部分都是一个放置固定地点的充电箱。从充电箱里,引出充电电缆,并连接充电插头,采用人工对准汽车充电座进行充电。

无论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均采用人工操作充电,这样给操作也带来不便。如果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充电,就会产生电力不足的时候,从而不能够完成输送旅客的任务。

鉴于上述情况,现有充电桩存在以下的不足:

不能实现对汽车的自动充电,费工费时,给生活带来不便;操作繁琐、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实现利用工作间歇自动充电;针对大型公交车,不能形成在每一站点进行充电续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充电桩不能自动充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

汽车定位探测装置;

电气控制箱,与所述汽车定位探测装置连接;

充电电极,所述电气控制箱与所述充电电极控制连接;

伺服缸,与所述充电电极连接,推动所述充电电极水平移动,所述电气控制箱与所述伺服缸控制连接;

升降装置,推动所述伺服缸升降,所述电气控制箱与所述升降装置控制连接;

校正机构,安装于所述伺服缸和所述充电电极之间。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充电桩中,所述校正机构包括:

球形铰接,与所述伺服缸连接;

对中装置,与所述球形铰接连接;

充电电极通过一电极柔性连接体固定在所述对中装置的前端。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充电桩中,还包括:

立柱,与地基连接固定,支撑所述升降装置。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充电桩中,还包括:

导柱,支撑所述伺服缸,所述导柱随着所述伺服缸升降。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充电桩中,还包括:

电缆,与所述充电电极电连接;

拖链,与所述电缆固接,所述伺服缸移动时,所述拖链拖拽所述电缆移动。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充电桩中,还包括:

外壳,罩设于所述充电桩的外表面;

密封门,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充电,改变目前人工手拿充电电极进行充电的落后方式,使充电更便捷、便利。因为充电电极可以自动升降及水平移动,可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汽车定位探测装置8、电气控制箱7、充电电极2、伺服缸3、升降装置4和校正机构。电气控制箱7,与汽车定位探测装置8连接;电气控制箱7与充电电极2控制连接;伺服缸3与充电电极2连接,推动充电电极2水平移动,电气控制箱7与伺服缸3控制连接;升降装置4推动伺服缸3升降,电气控制箱7与升降装置4控制连接;校正机构安装于伺服缸3和充电电极2之间。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通过汽车定位探测装置8可以检测到汽车的到来,通过电气控制箱7向伺服缸3和升降装置4发送驱动信号,伺服缸3驱动充电电极2沿水平运动,升降装置4驱动伺服缸3沿竖直方向升降,直至充电电极2对准汽车的充电口。为了保证充电电极2能够顺利插入汽车的充电口,伺服缸3和充电电极2之间安装有校正机构,可以调整充电电极2的方向,便于充电电极2插入汽车的充电口。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充电,改变目前人工手拿充电电极进行充电的落后方式,使充电更便捷、便利。因为充电电极可以自动升降及水平移动,可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自动充电。

具体来说,校正机构包括:球形铰接12、对中装置11和电极柔性连接体10。球形铰接12与伺服缸3连接;对中装置11与球形铰接12连接;充电电极2通过一电极柔性连接体10固定在对中装置11的前端。伺服缸3推动充电电极2沿水平方向向前移动时,通过球形铰接12及电极柔性连接体10的摆动,校正充电电极2的运行轨迹。

进一步来说,充电桩还包括立柱6,立柱6与地基连接固定,支撑所述升降装置4。立柱6的作用是支撑升降装置4并与地基连接固定。

进一步来说,充电桩还包括导柱5,导柱5支撑伺服缸3,导柱5随着所述伺服缸3升降。导柱5的作用是当升降装置升降时,伺服缸3会平稳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来说,充电桩还包括电缆14,电缆14与充电电极2电连接;拖链13,与电缆14固接,伺服缸3移动时,拖链13拖拽电缆14移动,确保控制电缆行走轨迹不易偏移。

另外,外壳15罩设于充电桩的外表面,保护充电桩内各个部分不易被侵蚀。密封门9,开设于外壳15的侧面,为充电电极2进出提供通道。

下面通过充电过程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

车体进入站台,停车位置以司机视觉观察为主,在地面施画停车停止线。也可以考虑增加停车辅助系统,车体进入站台时,由两套红外测距仪确定车体位置,当车体进入停车位置时,以声光的方式提示司机停车。

车体停稳后,由司机操作控制按钮(初始为红色)发出开始充电信号,该信号一直保持到结束充电。该信号以红外线的方式传递到充电桩,充电桩开始执行伸出动作,此时司机的操作钮变为黄色。

汽车定位探测装置8探测到汽车的到来,这时密封门9自动打开,升降装置4自动升降,使伺服缸3推动充电电极2向前移动,通过球形铰接12及电极柔性连接体10的摆动、校正充电电极2的运行轨迹,由于车载充电座1的喇叭状的导向接收口,充电电极2会顺着喇叭口的内侧,滑向车载充电座1的充电口,伺服缸3继续推动充电电极2。

根据反馈的信号,让充电电极2实现充电;当充电电极2伸出到位后(有位置检测),启动充电回路,开始充电。车载充电系统设置电流检测装置,当检测到充电电流后,司机的操作钮变为绿色,表示开始充电。

充电时间到,司机操作控制按钮复位,充电信号结束,结束充电动作。充电完成后,伺服缸3缩回,对中装置11会校正电极柔性连接体10的位置,密封门9自动关闭,升降装置4归位,实现一个完整的充电过程。充电信号结束后,此时司机的操作钮由绿色变为黄色。当充电臂缩回到位后(有位置检测),充电桩向司机发送一个到位信号,该信号以红外线的方式传递到车体,此时司机的操作钮变为红色,提示司机充电装置已经全部复位,可以开车。

对不同车型进行充电,设计一套车型识别系统,统一车型设置唯一的识别码,当该车型进入站台时,系统自动识别,并自动调整充电臂的高度。在充电桩上依据车型多少设置相应的位置检测,便于系统自动调节充电臂高度。

充电过程中采取以下安全措施。由车载充电系统检测充电电流。采集充电电极位置信号,充电电极的前后各采集一个信号。从而防止充电电极伸出过长,撞击充电座导体。在充电电极的头部安装一个微动开关,和充电电极伸出的驱动机构连锁,防止充电电极将要与外物发生碰撞,微动开关及时停止驱动机构驱动充电电极动作。

该充电桩实现对公交车、旅行车、矿车、货车等所有靠电瓶为蓄电动力的车辆或运输工具,行走到站后的快速充电、续航。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充电,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

本充电桩驱动充电电极的结构可以用于驱动加油站油枪,加气枪等装置,实现加油和加气的自动化、智能化。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