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25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电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为能够储蓄电能的用电设备提供可靠的直流电,充电器一般有壳体和电路板构成,但是现有的充电器存在太过单一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具有充电器本体,其设有USB输出口、电路板及电源线,所述充电器本体还设有一凹槽,用以容置一蓝牙音箱,并对该蓝牙音箱充电。所述蓝牙音箱可与充电器本体分离单独使用,蓝牙充电器不仅可以充电,还能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盛典。

较佳的,所述充电器本体与所述蓝牙音箱通过DC公头与DC母头相连接。

较佳的,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光面硅胶片,所述蓝牙音箱底部设有第二光面硅胶片。

较佳的,所述蓝牙音箱包括上、中、底三部分,其间通过螺钉固定,上部设有喇叭、音量按键及蓝牙音箱控制键,中部设有电路板,底部设有第二光面硅胶片、DC母头和蓄电电池。

较佳的,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所述USB输出口;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通过螺钉固定,并设有所述电路板及电源线;且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所述凹槽。

较佳的,所述下壳体还设有排插口,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较佳的,所述充电器下壳体底部设有硅胶垫。

较佳的,所述上壳体还设有电源指示灯,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较佳的,所述USB输出口的数量为4个。

较佳的,所述电路板与充电器下壳体的底部内侧具有间隙,能够有效避免充电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由壳体散发,增强散热效果,确保充电器的工作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充电器壳体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伤。

本实用新型中蓝牙音箱的设计使充电器的功能不再单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器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器本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蓝牙音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蓝牙音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蓝牙音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需说明的是:以上各图均未按比例绘示;并且,仅图3示出延长电源线,图1及图2未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排插口;4-电源线孔;5-电源指示灯;6-USB输出口;7-DC公头;8-第一光面硅胶片;9-硅胶垫;10-电路板;11-底部;12-中部;13-上部;14-喇叭;15-音量按键;16-蓝牙音箱控制键;17-第二光面硅胶片;18-DC母头;19-蓝牙音箱电路板;20-蓄电电池;30-延长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具有充电器本体,充电器本体设有USB输出口、电路板及电源线,此充电器还包括一蓝牙音箱。

充电器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上壳体1具有凹槽,用以容置该蓝牙音箱,并对其进行充电。

充电器上壳体1上设有USB输出口6,充电器上壳体1设有电源指示灯5,电源指示灯5与电路板10相连,充电器下壳体2上安放有电路板10,并且,电路板10与下壳体2的底部内侧具有间隙,能够有效避免充电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由壳体散发,增强散热效果,确保充电器的工作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充电器壳体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伤。更佳的,电路板10上还设有散热片。

充电器下壳体设有排插口3和电源线孔4,排插口3和电源线孔4与电路板相连,充电器下壳体2设有硅胶垫9,有效的增强了充电器本身和承载面的摩擦力,提高了充电器的防滑等级。

蓝牙音箱包括上、中、底三部分,其间通过螺钉固定,其中,上部13内设有喇叭14、音量按键15、蓝牙音箱控制键16,中部12设有蓝牙音箱电路板19,底部11设有第二光面硅胶片17、DC母头18和蓄电电池20。

上壳体的凹槽上粘贴有第一光面硅胶片8,蓝牙音箱底部11设有第二光面硅胶片17,凹槽与蓝牙音箱底部11相契合,进一步的起到了固定作用。

并且,凹槽与蓝牙音箱通过DC公头7与DC母头18相连接完成自动充电。

上、下壳体采用PC防火材料制作,表面通过UV处理,有效提高了防火等级并防刮花。

本实施例中,充电器下壳体设有排插口3,排插口3与电路板相连,可为其他充电设备提供排插。

本实施例中,充电器上壳体1上设有四个USB输出口6,分别为2.1A、2.1A、1A、1A,可同时支持四个数码产品同时充电,充电无需等待。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器配有足1.5米延长电源线30(如图3所示),由充电器下壳体2的电源线孔4穿入与电路板10相连接,大大增加了充电距离。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