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充电系统和可控硅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760阅读:30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控硅充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源输入智能识别可控硅充电系统和具有该可控硅充电系统的充电机。



背景技术:

可控硅充电机作为一种电瓶缺电时的必用充电工具,因其优点多而多被采用。其优点包括:由于其为直接降压整流充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功率大、调节范围宽、可对多节电池充电、自动识别电池电压、无变压器、可提高对电能量的利用率的特点;由于可控硅充电机工作时的脉冲式电能输出,具有较强的去硫化作用,能使因长期采用恒压充电导致被硫化的电瓶起死回生;如长期使用该可控硅充电机充电,可有效预防蓄电池硫化及极板松软、甚至脱落。因此,对电瓶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但传统可控硅充电机最大的缺陷是:传统可控硅充电机存在输入电源职能识别系统的技术短板,极易造成操作人员误接电源输入线时触电,进而伤残或致命,导致消费者望“电”生畏。

上述缺陷,使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硅充电系统和可控硅充电机,既继承了传统可控硅充电器直接降压整流的优良特性,更解决了操作人员因误接电源输入线导致触电的疑难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可控硅充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和输出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控制开关、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电源切换电路、整流稳压电路以及微处理器,

所述电磁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连接,其输出端连接可控硅整流电路,所述可控硅整流电路连接所述输出负载,

所述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其输出端连接IC前级放大电路,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连接,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光电传输电路,所述光电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

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其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还通过轻触开关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连接,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前级和电源切换电路后级。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和所述微处理器,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控制开关和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后级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和所述光电传输电路,其输出端通过开关连接所述微处理器。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所述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和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电压电流显示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控制开关包括继电器和接触器。

一种可控硅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设于所述机体内部的可控硅充电系统,所述机体上设有显示面板,

所述可控硅充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输出负载、电磁控制开关、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电源切换电路、整流稳压电路以及微处理器,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前级和电源切换电路后级,

所述电磁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连接,其输出端连接可控硅整流电路,所述可控硅整流电路连接所述输出负载和电压电流显示电路,所述电压电流显示电路连接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其输出端连接IC前级放大电路,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连接,所述IC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光电传输电路和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所述光电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后级,所述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的输入端还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

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其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后级以及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还通过轻触开关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后级连接,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前级。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可控硅充电机正常降压整流的作用下,解决了操作人员因误接电源输入线导致触电的疑难问题,保证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可以判断市电连接的正确与否,连接不正确的时候进行报警,并拒绝充电,进而迫使操作员进行纠正,确保操作错误时不会造成触电伤害;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显示需要充电的电压、电流等信息,为充电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硅充电机,其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内部的可控硅充电系统,机体上设有显示面板。

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输入、输出负载、电磁控制开关、可控硅整流电路、电流电压显示电路、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IC前级放大电路、光电传输电路、IC 后级放大电路及报警装置、电源切换电路、整流稳压电路以及微处理器。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前级和电源切换电路后级。

电磁控制开关(包括继电器和接触器,具有交直流两种用法。在没有电源输入的情况下可选择常开或常闭两种状态;当有电源输入的时候,常开状态自动闭合,进入闭合状态;常闭状态自动断开,处于断开状态),其输入端与市电电源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前级相接,其输出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相连。

整流稳压电路输入端与220V电源输入相接,其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电源切换电路相连。

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相连接,其输出端与IC前级放大电路相接。

IC前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电源切换电路前级相接,其输出端与光电传输电路、IC后级放大电路及报警电路相连。

光电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IC前级放大电路相接,输出端与电源切换电路后级相连。

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的输入端与IC前级放大电路和电源切换电路前级相接。IC后级放大报警电路将IC前级放大电路传来的信号再加放大,给报警装置提供足够的功率,使报警电路将电能转换成音频信号进行报警。

电源切换电路由前后级两部分组成,其后级电路开关平时处于闭合状态,整个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稳压电路相连,接受整流稳压电路DC电源供给。其中电源切换电路前级输入端又与微处理器相接,输出端与IC前级放大电路、IC后级放大电路、电磁控制开关相连;电源切换电路后级的输入端与光电传输电路相接,其输出端通过轻触开关与微处理器相连。

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整流稳压电路、轻触开关相接,接受整流稳压电路DC电源供给和轻触开关的触发信号,其输出端与电源切换电路前级相接。

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磁控制开关相接,输出端与电流电压显示电路、输出负载相连。可控硅整流电路可根据待充电瓶的容量,选择将AC 220V的交流市电转换成所需的直流电源,供给蓄电池充电之用。

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磁控制开关相接,输出端与电流电压显示电路、输出负载相连。

电流电压显示电路的输入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相接,其连接显示面板。电流电压显示电路对所充的电流电压进行面板数字显示。

依托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既继承了传统可控硅充电器直接降压整流的优良特性,更解决了操作人员因误接电源输入线导致触电的疑难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电磁控制开关在未接受电源供给时处于闭合状态;在接受市电电源供给时,无论插头插入正确与否,均自动处于断开状态。在插头插入错误的情况下,由于处于断开状态,该开关不能向可控硅整流电路输送市电电源供给,以保证安全操作;当插头插入正确的情况下才能根据需要重新选择,闭合或断开,选择充电或终止充电。

具体工作过程为:

整流稳压电路将AC交流电源转换成所需稳定的DC电源,给微处理器、电源切换电路、IC前级放大电路、光电传输电路、IC后级放大电路、电磁控制开关及报警装置提供可靠稳定的DC供电电源,在该机进入工作状态时保证有关电路系统正常工作。

火线和零线识别电路用来区分该机电源输入线的火线、零线和市电的火线、零线是否对应,并将识别出的高低电平信号发送至IC前级放大电路。

IC前级放大电路将火线和零线识别出来的微弱信号放大至需要的功率(高低电平)信号,同时输送到光电传输电路及IC后级放大电路包括报警装置。

当市电输入错误时,零线、火线识别电路发送的是高电平信号,IC前级放大电路将该高电平信号进行放大,同时传送至IC后级放大电路和光电传输电路。IC后级放大电路将该信号再次放大,并输送至报警装置,该装置将电能转换成音频信号报警。光电传输电路将IC前级放大电路传输过来高电平信号进行能量转换、放大,传送至电源切换电路后级,该电路后级开关自动断开,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不能通过轻触开关向微处理器发送任何信号,微处理器也因此不能向电源切换电路前级发送相关充电和终止充电信号指令。

在市电输入正确的情况下,零线、火线识别电路发送的是低电平信号,因此光电传输电路得到的IC前级放大电路传输过来的相应是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不进行能量转换,因此该电源切换后级电路开关仍处于闭合状态,该电路即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可对轻触开关进行选择性触发,向微处理器发送充电或终止充电信号。如接到轻触开关的充电信号,微处理器即向电源切换电路前级发送充电信号指令,该电路前级随即切断电磁控制开关及IC前级放大电路、光电传输电路、IC后级放大电路及报警装置DC电源供给,导致该电磁控制开关闭合,一方面接通可控硅整流电路、电流电压显示电路的市电供给,启动该机正常充电工作;同时防止正常充电时产生误报。如接到轻触开关的停止充电信号,微处理器即发送停止充电信号指令,指令电源切换电路前级,接通电磁控制开关的DC电源供给,使之处于断开状态,拒绝市电输出,至使可控硅整流电路、电流电压显示电路停止充电工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该实用新型是通过智能控制对电磁控制开关DC电源的切断与供给令其闭合与断开,与手动操作无异。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