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64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作为各种电器设备的动力源,其具有重要的地位。电动机的基本部件主要包括:风罩、动叶轮、定叶轮、外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电路板以及后盖。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将电动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单独生产后再进行组合拼装。由于拼装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定位系统,造成安装后的电动机噪音大、振动强烈,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该外壳上设有多组定位部件,便于对电动机整机进行组装,且组装后的电动机可靠性高,噪音小,低振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动机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为上下贯通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圆形柱体;多组圆环支撑部,设置于壳体的空腔内,用于支撑电动机内部部件,且多组圆环支撑部与壳体同圆心;多组定位组件,设置于壳体和/或圆环支撑部上,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内部部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外壳结构简单,设置的多组定位组件便于对电动机内部部件进行组装拼接,且组装拼接后的电动机可靠性高,噪音小,低振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多组圆环支撑部包括:第一圆环支撑部以及设置于第一圆环支撑部外侧的第二圆环支撑部,第一圆环支撑部的外壁与第二圆环支撑部的内壁通过多根第一斜筋连接,第二圆环支撑部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通过多根第二斜筋连接;

优选的,在第一圆环支撑部的内壁上设有多层台阶面;

优选的,多根第一斜筋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多根第二斜筋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第一斜筋和/或第二斜筋的支撑面为圆弧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圆环支撑部和第二圆环支撑部可以有效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第一圆环支撑部、第二圆环支撑部和壳体通过第一斜筋以及第二斜筋连接,结构更巧妙,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可以有效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且相邻的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之间为多个空腔,可以有效实现散热。同时,第一斜筋和/或第二斜筋的支撑面为圆弧面,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斜筋和/或第二斜筋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不会对电动机的其他部件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第一圆环支撑部上设有多个通孔,且多个通孔以第一圆环支撑部的圆心为中心沿第一圆环支撑部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孔可以有效实现散热。

作为优选的方案,多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第二圆环支撑部内壁上的第一定位柱,多根第一定位柱以第二圆环支撑部的圆心为中心沿第二圆环支撑部的周向均匀分布,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定子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多根设置于壳体内壁上的第二定位柱,多根第二定位柱以壳体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转子组件;

优选的,在第一定位柱上设有台阶面,且在第一定位柱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和/或第一定位凸起;

优选的,在第二定位柱上设有第二定位槽和/或第二定位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多组定位组件便于对电动机内部部件进行组装拼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沿壳体的轴向向外延伸有多个延伸部,多个延伸部以壳体圆心为中心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在每个延伸部上设有第三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电路板;

第三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延伸部内壁上的第三定位柱、设置于延伸部内壁上的台阶面以及设置于该台阶面上的第三定位凸起;

优选的,在每个延伸部上设有开口。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向外延伸的延伸部便于对电动机的电路板进行安装,且相邻延伸部之间存在缺口,便于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散热,也便于工作人员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检查。

低振动电动机,包括:风罩、动叶轮、定叶轮、轴承、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电路板以及后盖,还包括电动机外壳,风罩、动叶轮、定叶轮、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电路板、后盖以及电动机外壳均共圆心;

电动机外壳的一侧与定叶轮连接,电动机外壳的另一侧与后盖连接形成空腔,轴承、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电路板设置于该空腔内;

第一定位组件对定子组件进行安装定位,第二定位组件对转子组件进行安装定位,第三定位组件对电路板进行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振动电动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噪音小,低振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转子组件包括:主轴、铁芯、第一平衡环、第二平衡环、波形圈、连接轴承以及支撑架,第一平衡环、铁芯、第二平衡环、连接轴承依次套设于主轴上,主轴通过连接轴承和波形圈与支撑架连接;

支撑架上设有多个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二定位槽和/或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凸起和/或通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转子组件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风罩的连接面上设有多个以风罩的圆心为中心沿风罩周向均匀设置的连接凹槽或连接凸起,且该连接凹槽或连接凸起与风罩的轴向呈倾斜设置,在定叶轮的连接面上设有与该连接凹槽或连接凸起相适配的凸起或凹槽;

优选的,在风罩的外壁上设有卡接凹槽或卡接凸起,在定叶轮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卡接凹槽或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凸起或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风罩和定叶轮连接更紧固,更牢固可靠,装配后噪音小。

作为优选的方案,动叶轮为混流式动叶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混流式动叶轮,则该低振动电动机为混流式电动机。

作为优选的方案,动叶轮为离心式动叶轮,在风罩的通风口处设有密封槽,动叶轮的翻边设置于该密封槽的中间位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离心式动叶轮,则该低振动电动机为离心式电动机。同时,在该离心式电动机风罩的通风口处设有的密封槽的密封效果好,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外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流式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流式电动机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罩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叶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接部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振动电动机的立体图之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振动电动机的立体图之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式电动机的剖视图。

其中:1电动机外壳、11壳体、111延伸部、112开口、12第一圆环支撑部、121通孔、13第二圆环支撑部、14第一定位组件、141第一定位柱、142第一定位槽、143第一定位凸起、15第二定位组件、151第二定位柱、152第二定位槽、153第二定位凸起、16第三定位组件、161第三定位柱、162第三定位凸起、170支撑面、171第一斜筋、172第二斜筋、2风罩、21连接凹槽、22卡接凹槽、23密封槽、3动叶轮、31翻边、4定叶轮、41凸起、42凸起、5轴承、6定子组件、61座体、62插接部、621延伸部、7转子组件、71主轴、72铁芯、73第一平衡环、74第二平衡环、75波形圈、76连接轴承、77支撑架、771连接部、772通孔、773螺丝孔、8电路板、81缺口、82卡接部、9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2所示,电动机外壳1包括:壳体11、第一圆环支撑部12、第二圆环支撑部13、第一定位组件14、第二定位组件15以及第三定位组件16。

壳体11为上下贯通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圆形柱体,沿壳体11的轴向向外延伸有三个延伸部111,三个延伸部以壳体11圆心为中心沿壳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相邻延伸部111之间设有的缺口便于对壳体11内的电动机部件进行散热,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检修。

第一圆环支撑部12和第二圆环支撑部13设置于壳体11的空腔内,用于支撑电动机内部部件,且第一圆环支撑部12、第二圆环支撑部13与壳体11同圆心。第二圆环支撑部13设置于第一圆环支撑部12的外侧,在第一圆环支撑部12的内壁上设有多层台阶面,用于放置轴承5和转子组件7的主轴71;第一圆环支撑部12的外壁与第二圆环支撑部13的内壁通过多根第一斜筋171连接,第二圆环支撑部13的外壁与壳体11的内壁通过多根第二斜筋172连接;多根第一斜筋171以壳体11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根第二斜筋172以壳体11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在第一圆环支撑部12上设有多个通孔121,且多个通孔121以第一圆环支撑部12的圆心为中心沿第一圆环支撑部12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个通孔121便于对壳体11内部的电动机部件进行散热。

第一定位组件14包括三根设置于第二圆环支撑部13内壁上的第一定位柱141,三根第一定位柱141以第二圆环支撑部13的圆心为中心沿第二圆环支撑部13的周向均匀分布,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定子组件,在第一定位柱141上设有台阶面,且在第一定位柱141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42和第一定位凸起143。

第二定位组件15包括三根设置于壳体11内壁上的第二定位柱151,三根第二定位柱151以壳体11的圆心为中心沿壳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在第二定位柱151上设有第二定位槽152和第二定位凸起153。

在每个延伸部111上设有第三定位组件16,第三定位组件16用于定位安装电动机的电路板8;第三定位组件16包括:设置于延伸部111内壁上的第三定位柱161、设置于延伸部111内壁上的台阶面以及设置于该台阶面上的第三定位凸起162。

如图3-4所示,低振动电动机包括:风罩2、动叶轮3、定叶轮4、轴承5、定子组件6、转子组件7、电路板8以及后盖9,还包括电动机外壳1,风罩2、动叶轮3、定叶轮4、定子组件6、转子组件7、电路板8、后盖9以及电动机外壳1均共圆心。

电动机外壳1的一侧与定叶轮4连接,电动机外壳1的另一侧与后盖9连接形成空腔,轴承5、定子组件6、转子组件7以及电路板8设置于该空腔内。

第一定位组件14对定子组件6进行安装定位,第二定位组件15对转子组件7进行安装定位,第三定位组件16对电路板8进行安装定位。

如图5-6所示,在风罩2的连接面上设有多个以风罩2的圆心为中心沿风罩2周向均匀设置的连接凹槽21,且该连接凹槽21与风罩2的轴向呈倾斜设置,在定叶轮4的连接面上设有与该连接凹槽21相适配的凸起41。风罩2和定叶轮4之间采用凹凸面连接,更牢固,且倾斜设置的连接凹槽21使得组装后的风罩2与定叶轮4更不易脱离。

在风罩2的外壁上还设有卡接凹槽22,在定叶轮4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卡接凹槽22相适配的凸起42。

动叶轮3为混流式动叶轮,该低振动电动机为混流式电动机。

如图7-8所示,定子组件6包括:座体61和插接部62,座体61固定安装于定子组件6的骨架上,座体61内设置有两柱体;插接部62上开设有两凹槽,凹槽的开口处呈V形,插接部62插入座体61内,柱体插入凹槽内,线体被卡在柱体和凹槽之间。插接部62的一侧具有T形的延伸部621。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具体定子组件6采用的接插件连接结构,引出线是两两相连,用一个双槽接插件完成,其具体的结构可参见申请号为:201521002438.X,实用新型名称为:定子组件接插结构及包括它的定子组件。

如图9-11所示,转子组件7包括:主轴71、铁芯72、第一平衡环73、第二平衡环74、波形圈75、连接轴承76以及支撑架77,第一平衡环73、铁芯72、第二平衡环74、连接轴承76依次套设于主轴71上,主轴71通过连接轴承76和波形圈75与支撑架77连接。支撑架77上设有三个连接部771,连接部771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凸起153相适配的通孔772。在该通孔77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连接的螺丝孔773。

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振动电动机的安装过程如下:

第一,将轴承5安装于第一圆环支撑部12内部的空腔内,再将定子组件6利用第一定位柱141进行定位安装入壳体11内,其配合为间隙配合,并利用第一定位槽142、第一定位凸起143以及螺钉将定子组件6固定于壳体11上。

第二,将转子组件7安装入壳体11中,其中值得注意是的,在安装的过程中,利用第二定位柱151对支撑架77进行定位安装,其配合为间隙配合,并利用支撑架77上的通孔772穿过第二定位凸起153,而螺钉穿过螺丝孔773与第二定位槽152连接,将转子组件7固定于壳体11上。

第三,将定叶轮4安装于壳体11的一侧,其配合为间隙配合,两者之间采用粘接剂固定。

第四,将动叶轮3安装于壳体11内,其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第五,将风罩2安装于壳体11上,其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用粘接剂固定,同时,风罩2与定叶轮4都采用了凹凸面的设计,连接紧固。

第六步:将电路板8利用第三定位柱161进行定位安装于壳体11上,其配合为间隙配合,并利用螺钉固定;其中,如图12所示,在电路板8的边缘设有三个缺口81,该缺口81与第三定位凸起162相匹配,电路板8置于第三定位柱161上。

第七步:将电路板8和定子组件6焊接起来,锁螺丝后再进行焊接,以防打螺丝的力传递到焊接处,导致焊接松动不良。

第八步:将后盖9安装于壳体11上,其间为间隙配合,可以用粘接剂或者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低振动电动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第一圆环支撑部12和第二圆环支撑部13可以有效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第一圆环支撑部12、第二圆环支撑部13和壳体11通过第一斜筋171以及第二斜筋172连接,结构更巧妙,壳体11采用了其多筋的设计,第一斜筋171和第二斜筋172可以有效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且相邻的第一斜筋171和第二斜筋172之间为多个空腔,可以有效实现散热,第一斜筋171和第二斜筋172往上延伸,其筋宽为1.5-2.0mm之间。

第二,本实用新型把所有需的定位部位均在壳体11上实现,其定位包含对轴承5的定位,对定子组件6的定位、对转子组件7的支撑架77的定位以及对电路板8的定位。该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装配精度,同时避免多定位造成的累计误差,使的产品的振动、噪音都有很好的降低,还可以使产品更小更紧凑,壳体11的材料可以是热塑性或者热固性的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高转速无刷电动机的噪音和震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外壳结构简单,设置的多组定位组件便于对电动机内部部件进行组装拼接,且组装拼接后的电动机可靠性高,噪音小,低振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斜筋171和第二斜筋172的支撑面170为圆弧面。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斜筋171和第二斜筋172对电动机内部的部件进行支撑,不会对电动机的内部其他部件造成损伤。

如图1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延伸部111上设有开口112,该开口112与电路板8上的卡接部82卡接。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壳体11与电路板8连接更紧固。

如图14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动叶轮3为离心式动叶轮,在风罩2的通风口处设有密封槽23,动叶轮3的翻边31设置于该密封槽23的中间位置。

采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方案,采用离心式动叶轮,则该低振动电动机为离心式电动机。同时,在该离心式电动机风罩的通风口处设有的密封槽23,其槽宽为1-1.8mm之间,槽深为2-3.0之间,与动叶轮的进风口配合,并设动叶轮3的翻边31在密封槽23的中间位置,密封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在传统的设计中,风罩与动叶轮之间的密封都会加EVA或纸质材质做密封,使其电机效率达到一个最高值,但这种密封比较适合低速大扭矩的马达,然而这种高转速低扭矩的无刷马达,并不适用于此密封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非接触式的槽密封不仅能在需要的工作点达到理想的输出,还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以及生产成本。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