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永磁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301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再制造永磁转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制造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制造永磁转子。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3312945U,公开了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包括中轴、硅钢片、导条、转子铁芯,还包括填充物、磁钢、钢套,其中在中轴的外侧安装有圆形的硅钢片,环绕硅钢片的外侧安装有一圈的导条,导条的外侧安装有多块磁钢,磁钢按照N-S极交替的秩序排列,每块磁钢分成n段,每段高度为转子铁芯长度1/n倍,每段磁钢按照导条的斜槽依次斜排贴在加工好的转子表面,磁钢的弧度与转子铁芯部分的外圆弧度相等、每块磁钢的宽度相同,但此再制造技术忽视了转子本体的有损拆解;两相邻磁钢间是填充物,填充物是半导磁或不导磁材料;在磁钢的外圈包有非导磁而能导电的金属材料。将磁钢镶入转子内,磁钢的极弧比可以灵活调整,使电动机的启动转矩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以达到能在满载条件下可靠启动,机械强度大大增强,提高了可靠性,达到甚至超过现有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节能效果。在三相异步电机二次利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在转子体的外壁切削,切削后的外径尺寸小于原来的尺寸,然后在外壁上先贴磁钢,磁钢间放置填充物,放置完了之后形成的新外壁尺寸原来的外壁外径尺寸基本相同,整体采用的是整体外径切削后,再填充新的填充物,但由于填充物与原来的材料不一致,由于填充物为半导磁或不导磁材料极大的降低了转子体的磁性,降低了电机的启动力矩,且由于在磁钢的外圈包有非导磁金属材料钢套,在转子使用时容易形成电涡流,造成转子温度升高,且降低了转子在使用的散热效果,从而使转子体内的磁钢产出退磁现象。

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为加快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水平。异步电机其Y2系列功率因素,效率偏低,耗能偏大,在我国85%以上属通用系列电机,量大面广,将传统低效的普通异步电机进行再制造实现创新高效、节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机启动转矩小、散热差、易退磁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电机启动转矩大、散热好、不易退磁的再制造永磁转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再制造永磁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在转子本体的外圆表面上加工出磁钢槽,转子本体形成两个区域,分别为转子内圈区域和转子外圈区域,转子外圈区域相对于转子内圈区域从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往外凸出,磁钢槽是由两个相邻的往外凸出的转子外圈区域和磁钢槽的底面合围形成,从而磁钢槽和转子外圈区域交替排列在转子内圈区域上,磁钢槽内设有配合嵌置在磁钢槽内的磁钢,还包括贯穿于转子本体的中心主轴。通过在转子体上开磁钢槽并将磁钢镶嵌入到磁钢槽内,将三相异步电机的转子制造成同步电机的永磁转子,磁钢槽在转子本体上高精度加工,转子外圈区域仍然是转子本体的一部分,保留了相同的材料属性,转子本体和转子外圈区域具有同样强度的磁性,提高了电机的启动转矩,同时,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意见中,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的应用,提升再制造产业创新能力,近期重点鼓励推广再制造电动机,对于再制造电动机领域提出研发无损拆解的目的,本技术方案对于转子本身的再制造区域较少,可以达到低损拆解的目的,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使电机得到功率因数和工作效率等功能特性方面的提高,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等显著效果,同时降低了电机制造的成本,简化了永磁转子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再制造技术的工艺水平,大幅提高再制造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磁钢槽横向设在转子本体上。

作为优选,磁钢槽横向设在转子本体上为磁钢槽沿着转子本体的外圆表面轴向直线设置。

作为优选,磁钢槽横向设在转子本体上为磁钢槽沿着转子本体的外圆表面轴向螺旋设置。

作为优选,磁钢槽和转子外圈区域在圆周方向上均布在转子内圈区域上。

作为优选,转子本体上沿着转子本体的外圆表面螺旋设有钢丝槽,钢丝槽内设有与用于捆绑磁钢的钢丝。钢丝由不导磁不锈钢制成,通过钢丝将磁钢固定在转子体上,将磁钢牢固捆绑定位,提高高速运行时磁钢在磁钢槽内的稳定性,将钢丝螺旋设置,缠绕时使钢丝之间产生间隙,有效避免转子外表产生的电涡流,同时提高了转子的散热效果,避免转子体由于温度升高造成退磁现象,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作为优选,磁钢槽的底面为圆弧形,底面与转子本体同心设置,磁钢槽的数量为N条,N为偶数,N≥2,N≤28,且均布排列设在转子本体上。。提高磁钢粘接配合的基面精度及磁钢间隙的匀称度,确保转子整体平衡的性能,不仅使电机易自行启动,也使永磁电机的转速具备较好的同步性,磁钢槽对称均布于转子体上,使鼠笼条导电阻值均等,确保鼠笼环结构的整体性及电阻值的一致性,确保鼠笼感应电流的稳定,避免转子鼠笼环导电条的断路。

作为优选,磁钢槽在转子本体的外圆表面上各点的深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转子通过磁钢的嵌入,磁钢所产生新的永久磁场,不但使资源得到全部回收和可持续循环利用,也无须加入填充物及外钢套等其他配件,从而使得转子的质量、特性显著改善及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转子本体、2—外圆表面、3—磁钢槽、4—钢丝槽、5—磁钢、6—钢丝、7—底面、8—定位螺钉、9—挡板、10—中心主轴、11—转子内圈区域、12—转子外圈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再制造永磁转子,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转子本体1,在转子本体1的外圆表面2上加工出磁钢槽3,磁钢槽3在转子本体1的外圆表面2上各点的深度相同,转子本体1形成两个区域,分别为转子内圈区域11和转子外圈区域12,转子外圈区域12相对于转子内圈区域11从转子本体1的径向方向往外凸出,磁钢槽3是由两个相邻的往外凸出的转子外圈区域12和磁钢槽3的底面7合围形成,从而磁钢槽3和转子外圈区域12交替排列在转子内圈区域11上,磁钢槽3内设有配合嵌置在磁钢槽3内的磁钢5。

磁钢槽3横向设在转子本体1上,磁钢槽3横向设在转子本体1上为磁钢槽3沿着转子本体1的外圆表面2轴向螺旋设置,转子本体1上沿着转子本体1的外圆表面2螺旋设有钢丝槽4,钢丝槽4内设有与用于捆绑磁钢5的钢丝6。上树脂胶嵌入螺旋的钢丝槽4内,将磁钢5牢固捆绑定位,磁钢槽3的底面7为圆弧形,底面7与转子本体1同心设置,磁钢槽3和转子外圈区域12在圆周方向上均布在转子内圈区域11上,磁钢槽3的数量为4条,且均布排列设在转子本体1上,磁钢5按照N-S极交替排列设置,还包括贯穿于转子本体1的中心主轴7。

转子本体1由硅钢片、鼠笼环压铸而成,转子本体1的两端设有与钢丝6端部连接的定位螺钉8,转子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挡板9,挡板9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转子本体1上,挡板9与磁钢5的端部相抵,防止磁钢径向移动和借位,不致于磁钢松脱及产生退磁现象。装有永磁转子的电机通过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使鼠笼环的感应电流,产生旋转磁场,使之能自行启动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

实施例2

再制造永磁转子,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磁钢槽3轴向直线设置在转子本体1上,磁钢槽3横向设在转子本体1上为磁钢槽3沿着转子本体1的外圆表面2轴向直线设置。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