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2847阅读:1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器用驱动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臭氧发生器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臭氧由于具有强氧化性、环保性、便捷性等优点,在空气净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其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目前的臭氧发生器的臭氧输出的浓度不稳定,其原因是由于臭氧发生器所采用的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不稳定所致。因此提供一种可以稳定驱动臭氧发生器的驱动电路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臭氧发生器所采用的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不稳定导致臭氧发生器所输出的臭氧浓度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用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一种臭氧发生器用驱动电路,主要由振荡芯片U,场效应管MOS,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变压器T,臭氧管G,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1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串接在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和场效应管MOS的漏极之间的电阻R6,P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串接三极管VT1的基极和电容C4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7,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电容C4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8组成;所述臭氧管G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基集电极与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与其VCC管脚相连接,其DIS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其TRI管脚和THRE管脚均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VCC管脚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作为电源输入端。

所述振荡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驱动频率进行调整,使驱动频率更加稳定,从而可以稳定的驱动臭氧管,使臭氧管可以稳定的输出的臭氧,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振荡芯片U,场效应管MOS,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变压器T,臭氧管G,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阻R8组成。

连接时,电容C1的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1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6的串接在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和场效应管MOS的漏极之间。二极管D2的P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7串接三极管VT1的基极和电容C4的负极之间。电阻R8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电容C4的负极之间。

所述臭氧管G串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基集电极与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与其VCC管脚相连接,其DIS管脚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其TRI管脚和THRE管脚均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VCC管脚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作为电源输入端并接9V直流电。

该振荡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场效应管MOS的型号为2SK15,三极管VT1的型号为2SD1061,三极管VT2的型号为2SC400,电容C1的容值为100μF,电容C2的容值为0.01μF,电阻R1的阻值为4.2KΩ,电阻R2的阻值为16KΩ,电容C3和电容C4的容值均为1μF,电容C5的容值为0.1μF,电阻R3的阻值为22KΩ,电阻R4和电阻R5的阻值均为15KΩ,电阻R6的阻值为10KΩ,电阻R7和电阻R8的阻值均为12KΩ;变压器T为升压变压器,其次极输出电压为1.5KV;臭氧管G则采用H63815型臭氧管。

电源输入进来后由电容C1和电容C2进行滤波后提供给后级电路。该振荡芯片U,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3共同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当电源输入进来后该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输出振荡频率为18KHz的振荡信号。该场效应管MOS,三极管VT1,电阻R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6以及电阻R7共同组成频率校正电路;振荡芯片U输出的振荡信号经电容C5后加到场效应管MOS的栅极,使场效应管MOS导通,而三极管VT1也导通,振荡信号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输出经二极管D1和电阻R3后返回场效应管MOS的栅极,如此则形成一个反馈回路,从而可以不断的对振荡信号的频率进行调整,使振荡信号更加稳定,从而可以稳定的驱动臭氧管。同时,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输出的振荡信号还加到三极管VT2的基极,使三极管VT2导通,此时变压器T开始工作,其次级输出1.5KV的高压,从而驱动臭氧管G,使臭氧管G产生臭氧。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