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42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相机供电无电压保护功能,由外置电源适配器采用USB标准直接提供给相机。如果外置的适配器输出的电压高于5.5V,超出USB标准时,会造成相机关键部件的损坏。 因此,如何防止因外置的适配器输出的电压过高造成相机关键部件的损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该电压保护系统对供电电压进行检测,并控制供电开关,解决了相机因电源电压过高易烧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包括供电电压检测模块、供电电压比较模块、基准电压模块、供电开关。直流电源经过供电开关为相机供电;供电电压检测模块对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采样,为供电电压比较模块提供采样电压;基准电压模块为供电电压比较模块提供基准电压;供电电压比较模块将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在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的状态下,供电电压比较模块控制供电开关截止,从而将直流电源与相机断开。

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包括电阻R1、R2、R3、运算放大器U1A、P型MOS管Q1、微控制器。P型MOS管Q1的源极依次经过电阻R1、R2接地。电阻R1与电阻R2的公共节点与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接。微控制器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P型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P型MOS管Q1的源极经过电阻R3与栅极相连接;P型MOS管Q1的漏极相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电压保护系统对供电电压进行检测,并控制供电开关,保护相机不因电源电压过高而烧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图1至图2的附图标记为:供电电压检测模块1、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基准电压模块3、供电开关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包括供电电压检测模块1、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基准电压模块3、供电开关4。

直流电源经过供电开关4为相机供电;供电电压检测模块1对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采样,为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提供采样电压;基准电压模块3为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提供基准电压;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将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在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的状态下,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控制供电开关4截止,从而将直流电源与相机断开。

如图2所示,为该用于相机上的电压保护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供电电压检测模块1包含电阻R1、R2。供电电压比较模块2包含运算放大器U1A。供电开关4包含P型MOS管Q1、电阻R3。基准电压模块3由微控制器MCU提供基准电压。

供电开关4的输入端VIN依次经过电阻R1、R2接地。电阻R1与电阻R2的公共节点B与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接。基准电压模块3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P型MOS管Q1的源极(S极)为供电开关4的输入端VIN;P型MOS管Q1的漏极(D极)为供电开关4的输出端VOUT。输出端VOUT与相机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P型MOS管Q1的栅极(G极)相连接。P型MOS管Q1的源极(S极)经过电阻R3与栅极(G极)相连接。

工作原理:

P型MOS管Q1的G极为高电平时,P型MOS管Q1截至关闭;G极为低电平时,P型MOS管Q1导通,相机上电工作。MCU、运算放大器U1A、电阻R1、R2组成相机的电源控制及电源电压检测网络。运算放大器U1A是LM258运放电路,这里做比较器用。当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平高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平时,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P型MOS管Q1不导通,相机不工作。当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平低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平时,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输出为低电平,P型MOS管Q1导通,相机得电工作。

节点B的电压由电源电压VIN 经过电阻R1、R2分压得到,即节点B的电压VB=VIN(R2/R1+R2)。

MCU输出高电平的状态下,为稳定的基准电压3.3V。若VIN<5.6V,即VB<3.3V,节点C为低电平,P型MOS管Q1导通,相机被供电。若VIN>5.6V,即VB>3.3V,节点C为高电平,P型MOS管Q1被截止;相机供电停止,从而达到了限压保护。

MCU输出低电平的状态下,无论VIN为多大,节点C始终为高电平,P型MOS管Q1被截止,相机不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它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