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529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起动器上的控制变压器主要结构包括铁芯、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采用里外层绕线直接绕在铁芯上,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通过绝缘纸隔离。由于在矿下,会使用大量的大功率电机,而这些电机在工作时,会根据需要起动和停止,当同时使用的设备过多时,会导致用电负荷大幅上升,这样压降就会更大,为了保持供电电压的稳定,配电变压器需要根据情况提高电压,然而当用电需求过小时,现有的配电变压器不自动将电压降低,这样矿下使用的电压就会过高,损害人们所使用的电器,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会浪费大量的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和可以自动调压的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包括有机壳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的铁芯、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所述高压线圈是由若干个单体线圈构成,相邻所述单体线圈通过导线连接触片串联连接,所述高压线圈与所述低压线圈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连接有滑动触头,所述滑动触头同时与两个所述导线连接触片滑动式连接,所述滑动触头的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线,所述机壳的右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步进驱动器。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低压线圈上连接有低压引线。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滑动触头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所述导线连接触片之间的距离相同。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伸缩导线的顶部连接有高压引线。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低压线圈、高压线圈均同心套在所述铁芯上。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机壳的左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高压线圈是由若干个单体线圈构成,相邻单体线圈通过导线连接触片串联连接,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上连接有滑动触头,滑动触头同时与两个导线连接触片滑动式连接,滑动触头的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线,机壳的右侧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单元以及与PLC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步进驱动器。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时,根据矿下用电设备的使用多少,及时控制步进电机正反转动,就可以增减接入电路中的单体线圈的数量,从而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压和欠压,安全性更高,同时可以节约更多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 2、控制箱 3、活动块

4、低压引线 5、高压引线 6、伸缩导线

7、滑动触头 8、单体线圈 9、导线连接触片

10、高压线圈 11、空腔 12、丝杆

13、步进电机 14、低压线圈 15、铁芯

16、PLC控制单元 17、步进驱动器 18、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矿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包括有机壳1以及分别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铁芯15、低压线圈14和高压线圈10,低压线圈14上连接有低压引线4,低压线圈14和高压线圈10均同心套在铁芯15上,高压线圈10是由若干个单体线圈8构成,相邻单体线圈8通过导线连接触片9串联连接,高压线圈10与低压线圈14之间设置有空腔11,空腔11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13,步进电机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12,丝杆12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3,活动块3上连接有滑动触头7,滑动触头7的长度与相邻两个导线连接触片9之间的距离相同,滑动触头7同时与两个导线连接触片9滑动式连接,滑动触头7的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线6,伸缩导线6的顶部连接有高压引线5,机壳1的左侧设置有散热风扇18,机壳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箱2,控制箱2的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单元16以及与PLC控制单元16电性连接的步进驱动器17。

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时,根据矿下用电设备的使用多少,及时控制步进电机13正反转动,就可以增减接入电路中的单体线圈8的数量,从而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压和欠压,安全性更高,同时可以节约更多的电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