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0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



背景技术:

潜水电机与泵组合使用,或由潜水电机轴伸端直接装上泵部件组成机泵合一的产品。潜入井下水中或江河、湖泊、海洋水中以及其他场合水中工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起动前不需引水、不受吸程限制、不需要另设泵房、安装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效率较高、价格低廉、可节约投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从井下或江河、湖泊中取水,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矿企业排水,城乡建筑排水,居民生活用水,城市或工厂污水污物处理等。

潜水电机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控制电缆穿过潜水电机的顶盖上的穿线孔,然后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相连接,然后再将潜水电机移动到需要放置的位置,潜水电机在移动过程中,操作人员难免会对控制电缆进行拽动,由于控制电缆的一端直接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时,极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接线端子上,从而损坏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也降低了潜水电机的使用寿命。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时,不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上的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时,不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上的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潜水电机的顶盖的内表面上的用于夹紧控制电缆的电缆夹,所述控制电缆的一端从顶盖的穿线孔穿过再通过电缆夹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电缆在潜水电机的内部整体呈Z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缆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选用螺栓穿过安装孔将电缆夹安装在潜水电机的顶盖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顶盖的穿线孔上设有压紧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顶盖的外端面上设有吊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潜水电机的顶盖的内表面上的用于夹紧控制电缆的电缆夹,控制电缆的一端从顶盖的穿线孔穿过再通过电缆夹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控制电缆在潜水电机的内部整体呈Z形,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时,不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上,不易损坏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有效的提高了潜水电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内拉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潜水电机的顶盖的内表面上的用于夹紧控制电缆的电缆夹100。

控制电缆400的一端从顶盖300的穿线孔310穿过再通过电缆夹100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500相连接,控制电缆100在潜水电机的内部整体呈Z形,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400时,不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500上,不易损坏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500,有效的提高了潜水电子的使用寿命。

在电缆夹1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选用螺栓200穿过安装孔将电缆夹100安装在潜水电机的顶盖300的中部,电缆夹100选用具有弹性的钢片制造而成。

在顶盖300的穿线孔310上设有压紧垫圈311,当控制电缆400穿过穿线孔310后,用压紧垫圈311将控制电缆400压紧在穿线孔310上,然后通过压紧螺栓600进行固定,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线缆310的稳定性能。

在顶盖300的外端面上设有吊环320,吊环320的设置方便将潜水电机移动到需要放置的位置,有效的提高了潜水电机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潜水电机的顶盖的内表面上的用于夹紧控制电缆的电缆夹,控制电缆的一端从顶盖的穿线孔穿过再通过电缆夹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控制电缆在潜水电机的内部整体呈Z形,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在拽动控制电缆时,不易使拽动力传递到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上,不易损坏潜水电机的接线端子,有效的提高了潜水电子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