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71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电路,具体是一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PWM斩波调压技术,由于采用了PWM高频震荡,和对正弦波形的斩断,会存在各类谐波的出现,包括低次谐波和高次谐波。输出的供电电压含有这些丰富的谐波,供电质量下降,影响用电器的受用寿命,增加损耗,同时这些谐波会释放到电网中,对电网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通过对输出电流、电压谐波含量的采样回馈,在输出滤波电路上设计出能够进行对低次谐波和高次谐波进行吸收的自消谐输出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U1、采样单元U2、电流互感器CT1、滤波电路,滤波电路设置在信号输入端AC_L_PWM和AC_N之间,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端AC_L_PWM,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端AC_L_OUTPUT,电流互感器CT1设置在滤波电路和信号输出端AC_L_OUTPUT之间,采样单元U2的电流采样电路与电流互感器CT1连接,采样单元U2的电压采样单元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AC_L_PWM和AC_N,采样单元U2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控制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波电路包括可调电抗器L2,可调电抗器L2滑动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U1,可调电抗器L2一个固定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AC_L_PWM、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感L11一端、滑动变阻器RV1一个固定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V1另一个固定端均连接AC_N,电感L1另一端通过电容C2连接AC_N;可调电抗器L2另一固定端分别连接电容C3一端、电阻R2一端、电容C4一端、电流互感器CT1一端、电感L5一端、电容C5一端、电阻R3一端,电容C3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均连接AC_N,电流互感器CT1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AC_L_OUTPUT,电感L5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均连接电容C6一端,电容C6另一端通过电感L4接AC_N。

进一步的,可调电抗器L2的工作参数为:30Kvar/450Vac/ADJ。

进一步的,电容C3的工作参数为:30Kvar/450Va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通过对输出电流、电压谐波含量的采样回馈,能够将低次谐波和高次谐波进行吸收,提高输出的供电质量,延长用电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线路传输损耗,不污染电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消谐的斩波输出滤波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采样单元U2、电流互感器CT1、滤波电路,采样单元U2采集端分别连接电流互感器CT1,以及信号输入端AC_L_PWM和AC_N,采样单元U2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U1,所述的滤波电路包括可调电抗器L2,可调电抗器L2滑动控制端连接微处理器U1,可调电抗器L2一个固定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AC_L_PWM、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感L11一端、滑动变阻器RV1一个固定端,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V1另一个固定端均连接AC_N,电感L1另一端通过电容C2连接AC_N;可调电抗器L2另一固定端分别连接电容C3一端、电阻R2一端、电容C4一端、电流互感器CT1一端、电感L5一端、电容C5一端、电阻R3一端,电容C3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均连接AC_N,电流互感器CT1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AC_L_OUTPUT,电感L5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均连接电容C6一端,电容C6另一端通过电感L4接AC_N。其中,可调电抗器L2的工作参数为:30Kvar/450Vac/ADJ,电容C3的工作参数为:30Kvar/450Vac。

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AC_L_PWM为斩波输出的离散正弦波电压信号,AC_N为N线,AC_L_PWM信号经过可调电抗器(MCR或TCR)L2和电力滤波电容器C3的LC滤波器,输出模拟的连续正弦交流电压信号,但是由于斩波电路采用的高频PWM信号驱动IGBT进行斩波的,所以会产生低次谐波和高次谐波,CT1为电流互感器,采集输出电流信号,CT1输出的电流信号和直接采样的电压信号经过U2采样单元输出到U1的MCU单元,U1经过电压、电流FFT变换分析低次谐波数据,根据谐波数据输出信号实时调节可调电抗器的电感值,与C3构成低次滤波器,滤除低次谐波,同时由L5、C5、R3、C6、L4组成高次谐波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因此,尽管说明书及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