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51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一旦手机电量耗尽,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于外出旅游或者出差在外的人来说,手机一旦没电,就意味着失去联络工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加需要手机保持充足的电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发明了一种利用普通的干电池为手机充电的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465446,公开日为2009-06-24,名称为干电池式USB插口手机应急充电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干电池式USB插口手机应急充电器,包括壳体、干电池、设有升压电芯的电路板及充电插口,干电池及电路板置于壳体内,利用该充电器即可实现干电池为手机充电。然而,上述手机充电的装置并不需要经常使用,但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却需要随时带在身边,而现有的手机应急充电的装置该装置的体积较大,随身携带并不便捷,尤其对于出门旅游和出差在外的人来说,手机配件一类的装置往往要求体积越小越轻便越好。

另外,也有人提出用两个电极片和内嵌导线的皮带组成一个简易充电器,该充电器的体积很小,方便携带。在该充电器的两个电极片的背部安装磁片,通过磁片的引力作用使电极片和电池接触从而连通电路。但是,由于有些电池的外壳并不是由铁制成,所以磁片无法发挥作用,即使电池的外壳由铁制成,又会因为磁力不强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该充电器方便携带且结构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壳体、设有调压电路的电路板和电源接头,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源接头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用于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可折叠的连接机构;折叠后的连接机构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因折叠而合拢后组成的容置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为折杆,所述折杆的一端与上壳体铰接,另一端与下壳体铰接。

优选地,所述折杆包括两根单折杆,两根单折杆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组成一空心框。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为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一端与上壳体铰接,另一端与下壳体铰接。

优选地,所述折叠杆共两根,两根折叠杆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组成一空心框。

具体为,所述折叠杆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铰接的连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一端与上壳体连接,另一端与下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带共两根,两根弹性带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组成一空心框。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卡扣和卡槽。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设有一挂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状态下,其壳体可以变小,方便人们随身携带。通过折叠连接机构,上壳体的下壳体合拢最终形成一个容置腔将连接机构包容在其内部,从而减小了壳体自身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连接机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例1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实施例2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连接机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所述的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连接机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4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连接机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连接机构;131单折杆;132、折叠杆;133、弹性带;134、双折杆;2、电路板;3、电源接头;4、电池;5、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壳体1、设有调压电路的电路板2和电源接头3,电路板2设在所述壳体1内,电源接头3与电路板2连接。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用于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可折叠的连接机构13,折叠后的连接机构13位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因折叠而合拢后组成的容置腔内。其中,电路板2的调压电路用于将干电池的输出电压调节到手机的充电电压的范围内,保证手机正常充电。

连接机构13为单折杆131,单折杆131的一端与上壳体11的铰接,另一端与下壳体12铰接。单折杆131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适当调整,为了保证稳固性,本实施例单折杆131共两根,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两根单折杆131分别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组成一空心框。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两个单折杆131在折叠后相互干涉,两个单折杆131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如图3所示,优选地,在单折杆131的中部设凹槽1311,该凹槽1311为两个顶端相对的梯形通槽,凹槽1311使得单折杆131的中部形成一薄片1312,单折杆131的上部和下部通过薄片1312连接,单折杆131上部和下部以薄片1312为旋转点实现折叠。作为优选,单折杆131采用PP材料制成,PP材料具有高抗折断性,可以满足单折杆反复折叠的强度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14,连接机构13折叠后,该卡接机构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锁死。将如图4所示,在壳体1背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接机构14。卡接机构14包括卡扣141和卡槽142。作为优选,卡扣141设在上壳体11,卡槽142设在下壳体1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路板2设在上壳体11。上壳体11还设有一挂环15,挂环15用于将该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挂到钥匙扣上,方便随身携带。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安装有弹片,设在上壳体11上的弹片与电路板2连接。弹片除了具有导电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干电池的头尾两端被加紧在弹片之间,使得干电池不会轻易滑出壳体,保证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满足安装不同数量和规格的干电池而改变壳体1的结构和尺寸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5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时,先将单折杆131展开,将干电池4安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电源接头3接入手机的充电口即可为手机5充电。充电结束后,单折杆131向内折叠,并将上壳体11的卡头卡入下壳体12的卡扣内即可。可以明显的看出,折叠后的壳体体积明显小于使用状态的壳体体积。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图8所示,连接机构13为折叠杆132,折叠杆132的一端与上壳体11的铰接,另一端与下壳体13铰接。折叠杆132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适当调整,为了保证稳固性,本实施例折叠杆132共两根,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两根折叠杆132分别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连接组成一空心框。如图7所示,为了防止两个折叠杆132在折叠后相互干涉,两个折叠杆13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折叠杆13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铰接的折叠杆1321,作为优选,本实施的折叠杆132只包括两个依次铰接的折叠杆1321,两个折叠杆1321既可以实现折叠功能,折叠过程又快捷,同时,折叠杆1321的数量越少,结构也越稳定。

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使用方法参照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10所示,连接机构13为弹性带133,弹性带133的一端与上壳体11的铰接,另一端与下壳体12铰接。弹性带133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弹性带133的材料为硅胶。由于弹性带133的弹力作用,电池安装在壳体1上时会被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夹紧,更好地防止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弹性带133共两根,两根弹性带133分别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连接组成一空心框。本实施例的结构更简单,操作更便捷。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12所示,连接机构13为仅为一根双折杆134,双折杆13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中间位置。双折杆134上设有两个薄片结构,折叠两次后即可置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成的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手机应急充电器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