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274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高机构,具体涉及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配电柜,是配电柜的一种。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柜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配电柜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配电柜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由于配电柜内含有几十上百组电开关和导线,为了提高配电柜的安全性,配电柜在制作以及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点:

1)配电柜应用不可燃材料制作;

2)触电危险性小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可安装开启式的配电板;

3)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较差的加工车间、铸造、锻造、热处理、锅炉房、木工房等场所,应安装封闭式箱柜;

4)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场所,必须安装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

5)配电柜各电气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柜(箱)应内无积尘、积水和杂物;

6)落地安装的柜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1.2~1.5m;柜前方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

7)保护线连接可靠;

8)柜以外不得有裸带电体外露;必须装设在柜(箱)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屏护。

上述中,落地安装的柜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实际安装时,会根据安装场所以及配电柜自身的尺寸,选择其合适的安装位置,因此,不同情况下的配电柜所需安装高度不同。传统的配电柜安装中,通过人工抬高配电柜来进行配电柜的安装,这种安装方法不仅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工人在抬起配电柜时,会产生一定晃动,对配电柜的固定部位的螺纹产生损伤,且工人抬起配电柜时,施力不稳定,容易使配电柜安装高度和所需安装高度产生差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解决通过人工抬高配电柜来进行配电柜的安装方法,不仅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对配电柜的固定部位的螺纹产生损伤,且工人抬起配电柜时,施力不稳定,容易使配电柜安装高度和所需安装高度产生差别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升降板、伸缩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升降板位于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伸缩装置位于固定板和升降板之间,调整伸缩装置的外伸长度,能使升降板靠近或远离固定板;

在升降板上远离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有两个,一个位于升降板此板面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升降板此板面的另一端,且夹板均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夹板彼此靠近或远离;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的电机ⅰ以及伸缩装置的电机ⅱ连接,并控制电机ⅰ和电机ⅱ的输出功率。控制器可采用单片机或者aem处理器,当控制器为单片机时,其型号优选因特尔单片机80c51h。伸缩装置可以采用气压缸、液压缸或者连杆机构。

将本发明放置在需要安装电气柜的墙壁周围,且使夹板和墙壁垂直,再将待安装的电气柜放置在升降板上,且位于夹板之间,然后启动控制器,使夹板彼此靠近,直至夹板夹持住电气柜;再使伸缩装置收缩,以使电气柜移动到需要安装的高度,然后进行电气柜的安装。这样,相对于传统的通过人工抬高配电柜来进行配电柜的安装方法来说,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对配电柜的固定部位的螺纹产生损伤,且升降配电柜时,施力稳定,使配电柜实际安装高度和所需安装高度产生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杆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机ⅰ,在夹板上靠近升降板的一端均设置有驱动块,在升降板上远离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螺杆槽,所述螺杆槽的轴线与夹板的移动轨迹平行,所述螺杆位于螺杆槽中,且螺杆的轴线平行于夹板的移动轨迹;

所述螺杆的一端与一个夹板的驱动块螺纹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夹板的驱动块螺纹连接,且螺杆两端的螺旋线的旋向相反,电机ⅰ驱动螺杆沿自己轴线转动,使夹板彼此靠近或远离,控制器控制电机ⅰ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在夹板上靠近升降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导向块,在升降板上远离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轴线平行于夹板的移动轨迹,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槽中,并沿导向槽的延伸轴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且导向块的横截面尺寸和导向槽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气压缸,其活塞杆的末端与升降板连接,其缸底与固定板连接。

在固定板和升降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且其轴线平行于伸缩装置的轴线。

支撑弹簧提高了升降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升降板仅有伸缩装置支撑时,其支撑位置应力过大产生损伤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在夹板的彼此相对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橡胶层对电气柜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夹紧力过大时在电气柜表面产生凹痕,致使掉漆生锈的情况出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将本发明放置在需要安装电气柜的墙壁周围,且使夹板和墙壁垂直,再将待安装的电气柜放置在升降板上,且位于夹板之间,然后启动控制器,使夹板彼此靠近,直至夹板夹持住电气柜;再使伸缩装置收缩,以使电气柜移动到需要安装的高度,然后进行电气柜的安装。这样,相对于传统的通过人工抬高配电柜来进行配电柜的安装方法来说,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对配电柜的固定部位的螺纹产生损伤,且升降配电柜时,施力稳定,使配电柜实际安装高度和所需安装高度产生一致;

2、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支撑弹簧提高了升降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升降板仅有伸缩装置支撑时,其支撑位置应力过大产生损伤的情况出现;

3、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橡胶层对电气柜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夹紧力过大时在电气柜表面产生凹痕,致使掉漆生锈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固定板,2-升降板,3-伸缩装置,4-夹板,5-导向块,6-导向槽,7-螺杆,8-螺杆槽,9-驱动块,10-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1、升降板2、伸缩装置3、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升降板2位于固定板1的上方,所述伸缩装置3位于固定板1和升降板2之间,调整伸缩装置3的外伸长度,能使升降板2靠近或远离固定板1;

在升降板2上远离固定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夹板4,所述夹板4有两个,一个位于升降板2此板面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升降板2此板面的另一端,且夹板4均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夹板4彼此靠近或远离;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的电机ⅰ以及伸缩装置3的电机ⅱ连接,并控制上述电机的输出功率。

将本发明放置在需要安装电气柜的墙壁周围,且使夹板4和墙壁垂直,再将待安装的电气柜放置在升降板2上,且位于夹板4之间,然后启动控制器,使夹板4彼此靠近,直至夹板4夹持住电气柜;再使伸缩装置3收缩,以使电气柜移动到需要安装的高度,然后进行电气柜的安装。这样,相对于传统的通过人工抬高配电柜来进行配电柜的安装方法来说,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对配电柜的固定部位的螺纹产生损伤,且升降配电柜时,施力稳定,使配电柜实际安装高度和所需安装高度产生一致。

实施例2

本发明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杆7和电机ⅰ,在夹板4上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均设置有驱动块9,在升降板2上远离固定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螺杆槽8,所述螺杆槽8的轴线与夹板4的移动轨迹平行,所述螺杆7位于螺杆槽8中,且螺杆7的轴线平行于夹板4的移动轨迹;

所述螺杆7的一端与一个夹板4的驱动块9螺纹连接,螺杆7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夹板4的驱动块9螺纹连接,且螺杆7两端的螺旋线的旋向相反,电机ⅰ驱动螺杆7沿自己轴线转动,夹板4彼此靠近或远离。

实施例3

本发明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在夹板4上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均设置有导向块5,在升降板2上远离固定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的延伸轴线平行于夹板4的移动轨迹,所述导向块5位于导向槽6中,并沿导向槽6的延伸轴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6的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且导向块5的横截面尺寸和导向槽6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实施例4

本发明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机电控制的配电箱用支撑装置,所述伸缩装置3为气压缸,其活塞杆的末端与升降板2连接,其缸底与固定板1连接。

在固定板1和升降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弹簧10,所述支撑弹簧10为圆柱螺旋弹簧,且其轴线平行于伸缩装置3的轴线。

支撑弹簧10提高了升降板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升降板2仅有伸缩装置3支撑时,其支撑位置应力过大产生损伤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在夹板4的彼此相对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橡胶层对电气柜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夹紧力过大时在电气柜表面产生凹痕,致使掉漆生锈的情况出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