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7380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光伏组件在产生电能同时,因转换效率限制,部分光能会被转换为热能未被收集而浪费。常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通过在常规光伏组件前后增加保温、换(集)热、光热转换结构来达到收集和增加热量输出的目的。通常具有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问题。如常规双玻太阳能光伏组件结构如图1所示,上封装胶膜12和下封装胶膜14将电池片13熔融后,密封安装于前封装玻璃11和后封装玻璃1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另外目前常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在常规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增加一层中空保温层2以及在背面增加由吸热板31,热交换层32及保温胶棉33组成的换热器3。由于常规光伏光热一体化结构复杂,存在加工难度较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工艺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转换效率高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并相应提供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真空玻璃层,所述光伏组件的正面或/和背面的真空玻璃层与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传热流动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真空玻璃层包括两片以上的玻璃,相邻玻璃周边密封,且相邻玻璃之间形成真空密封空腔。

所述传热流动层包括前玻璃,所述前玻璃与真空玻璃层之间形成用于供传热工质流动的传热空腔。

所述真空玻璃层与传热流动层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制作方法,步骤为:

s01、将传热流动层敷设在光伏组件的一侧或两侧;

s02、将真空玻璃层敷设在光伏组件的两侧;

s03、层压封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01中,当所述光伏组件为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时,在光伏组件的两侧均敷设传热流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光伏组件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真空玻璃层,能够有较好的绝热效果,且可以做的很薄;传热流动层则安装于光伏组件与真空玻璃层之间,能够有效的将太阳光能量转换的热能进行吸收,提高转换效率。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成熟、操作简便且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规双玻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真空玻璃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真空玻璃层和传热流动层一体化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表示:1、光伏组件;11、前封装玻璃;12、上封装胶膜;13、电池片;14、下封装胶膜;15、后封装玻璃;2、中空保温层;3、换热器;31、吸热板;32、热交换层;33、保温胶棉;4、真空玻璃层;5、传热流动层;51、前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包括光伏组件1,光伏组件1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真空玻璃层4,光伏组件1的正面或/和背面的真空玻璃层4与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传热流动层5。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光伏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真空玻璃层4,能够有较好的绝热效果,且可以做的很薄;传热流动层5则安装于光伏组件1与真空玻璃层4之间,能够有效的将太阳光能量转换的热能进行吸收,提高转换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施例中,真空玻璃层4包括两片以上的玻璃,相邻玻璃周边密封且中间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且相邻玻璃之间形成真空密封空腔(空腔高度约为0.1~0.2mm),起到良好的绝热效果。由于真空的绝热效果,玻璃可以做的很薄。其中传热流动层5包括前玻璃51,前玻璃51与真空玻璃层4之间形成用于供传热工质流动的传热空腔;而且由于真空玻璃层4的存在,传热工质收集的热能不会传递到外界空气中。

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包括上封装胶膜12、下封装胶膜14和电池片13,电池片13熔融于上封装胶膜12和下封装胶膜14之间,密封安装于两层真空玻璃层4之间形成的密封空腔内。太阳光从真空玻璃层4表面照射到上封装胶膜12上面并透射过去后,照到电池片13上,一部分太阳光能量被转化为电能并被输出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太阳光能量被转换为热能被在传热流动层5内流动的传热工质吸收,收集并导出供用户使用。

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真空玻璃层4和传热流动层5可为一体化结构。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用轻薄真空玻璃(高透光真空玻璃、真空玻璃、带有传热流动层5的真空玻璃或高透光带有流动层的真空玻璃)取代传统光伏组件1的前后封装材料(超白钢化玻璃及封装背板),且采用成熟光伏组件1生产设备进行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制作,结构及工艺简单。

本实施例中,当光伏组件1的电池片13为普通电池片13时,电池片13的正面和背面(即受光面和背光面)的真空玻璃层4可以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电池片13受光面为高透光真空玻璃,电池片13背面带有传热流动层5的真空玻璃层4;

2、电池片13受光面为高透光带传热层的真空玻璃层4,电池片13背面为带有传热流动层5的真空玻璃层4;

3、电池片13受光面为高透光带传热层的真空玻璃层4,电池片13背面为真空玻璃层4;

当光伏组件1的电池片13为双面发电电池时,电池片13的主受光面为高透光带传热流动层5的真空玻璃层4,电池片13的次受光面为高透光带传热流动层5的真空玻璃层4。

本发明还相应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制作方法,步骤为:

s01、将传热流动层5敷设在光伏组件1的一侧或两侧;

s02、将真空玻璃层4敷设在光伏组件1的两侧;

s03、层压封装。

在步骤s01中,当光伏组件1为双面发电光伏组件1时,在光伏组件1的两侧均敷设传热流动层5。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真空玻璃层,所述光伏组件的正面或/和背面的真空玻璃层与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传热流动层。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光热转换效率等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制作方法,步骤为:S01、将传热流动层敷设在光伏组件的一侧或两侧;S02、将真空玻璃层敷设在光伏组件的两侧;S03、层压封装。本发明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制作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摇;刘帅;黄岳文;罗亮;谢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7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