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电机外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5484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组装式电机外壳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外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一种外壳单元组装而成的组装式电机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外壳通常采用的是一体式的设计,这使得电机外壳的制造比较麻烦,而且成本比较高。由于不同型号的电机,尺寸不同,外壳就必须单独设计、开模,致使外壳的生产成本难以降低。而且不同电机,其外壳都需要单独设计、开模、制造,这使得外壳的制造和维护都非常麻烦,给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式电机外壳,这种组装式电机外壳采用多个相同的外壳组装单元组装而成。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装式电机外壳,由至少三个侧壁板依次首尾相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壁板均由两个外壳组装单元组成,所述外壳组装单元包括夹角连接端、电机定位部和中部连接端,所述夹角连接端、中部连接端分别设在电机定位部的两端,各侧壁板均由两个外壳组装单元通过中部连接端拼接而成,任意两个相邻侧壁板之间通过两者的夹角连接端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电机外壳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较优的方案,所述夹角连接端内侧设有夹角散热槽半槽板,任意两个相邻并且通过各自夹角连接端拼接在一起的外壳组装单元,其相互对应的夹角散热槽半槽板组成夹角散热槽。在外壳后端出口安装风扇,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通过夹角散热槽流动,加快组装式电机外壳的散热速度,尽可能改善散热效果。

较优的方案,所述夹角连接端外侧设有外散热槽。外散热槽能够进一步增加外壳组装单元外表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外壳组装单元的用料,节省成本。

更优的方案,所述外散热槽的横截面呈“中”形。也就是说外散热槽顶部开口处宽度较小,外散热槽中部宽度较大,外散热槽底部宽度较小,这种设计便于安装固定件、垫片等零件,使得外散热槽不仅可以增加外壳组装单元外表面的面积,以便取得更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外散热槽还可以用来安装、固定或增加附件。

较优的方案,所述电机定位部内侧壁设有至少一片支撑定位散热板。

更优的方案,所述支撑定位散热板的数目为两片,并且这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与电机定位部的横截面形状呈“π”状。这种设计让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底端与电机表面接触时不会弄伤电机表面,而且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之间的电机定位部可以用来安装螺钉,螺钉穿过电机定位部后位于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之间,不会晃动。

更优的方案,所述位于支撑定位散热板上方的电机定位部设有安装定位槽,所述安装定位槽的横截面呈“凸”形。这种设计,使得安装的螺钉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和定位作用,而螺母、垫片等部件也可以停留在合适的位置,不会丢失,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较优的方案,所述中部连接端的横截面形状呈“j”状。这种设计,使得中部连接端末端朝内侧伸出,当两个相邻并且通过各自夹角连接端拼接在一起的外壳组装单元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中部连接端末端可以对电机提供较好的支撑和定位作用。

较优的方案,各所述外壳组装单元均是由同样的长条状的型材裁剪而成。这使得不同电机所采用的电机外壳均可以由一个型材加工而成,不仅便于制造,而且维护非常方便,当某个外壳组装单元损坏,只需从型材上裁剪下合适长度的部分,就可以进行更换,大大减少了维护所需的零件种类和数量,大大降低了维护的费用和难度。而且,不同电机的电机外壳所采用的外壳组装单元都是从一个型材上裁剪下来的,仅长度不同,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

由于外壳组装单元是由一根长条状的型材根据需要的长度裁剪而成,整个组装式电机外壳都是采用外壳组装单元拼接而成的,因此大幅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外壳的结构,有效降低了制造和组装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生产者可以根据需要从长条状的型材上裁剪下合适长度的一段作为外壳组装单元,因此很多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机都可以采用同样的型材,因此适应性好,适用范围广。

本申请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电机外壳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制造长条状的型材;

2、剪切长条状的型材,获得多个外壳组装单元;

3、将两个外壳组装单元组装成侧壁板;

4、将侧壁板拼接成组装式电机外壳。

较优的方案,所述长条状的型材的制造方法为铸造。优选的方案,型材的

材料为铝。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一体式壳体改成组装式结构,并且采用相同的外壳组装单元组装而成,因此大大优化了外壳的结构,安装定位槽、夹角散热槽、外散热槽等设计不仅有效增加了外壳外表面的面积,使得外壳的散热效果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减轻了外壳的重量,而且便于安装、固定和增加附件;而外壳组装单元采用长条状的型材根裁剪,则使得不同电机的外壳所需的外壳组装单元都可以从相同的长条状的型材加工获得,大大降低了制造和组装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外壳组装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型材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组装式电机外壳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组装式电机外壳2,由四个侧壁板1依次首尾相接而成,各所述侧壁板1均由两个外壳组装单元101组成,所述外壳组装单元101包括夹角连接端10101、电机定位部10102和中部连接端10103,所述夹角连接端10101、中部连接端10103分别设在电机定位部10102的两端,各侧壁板1均由两个外壳组装单元101通过中部连接端10103拼接而成,任意两个相邻侧壁板1之间通过两者的夹角连接端10101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电机外壳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所述夹角连接端10101内侧设有夹角散热槽半槽板1010101,任意两个相邻并且通过各自夹角连接端10101拼接在一起的外壳组装单元101,其相互对应的夹角散热槽半槽板1010101组成夹角散热槽3。如图6所示,在外壳后端出口安装风扇4,风扇4吹出的风能够通过夹角散热槽3流动,加快组装式电机外壳2的散热速度,尽可能改善散热效果。

所述夹角连接端10101外侧设有外散热槽1010102。外散热槽1010102能够进一步增加外壳组装单元101外表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外壳组装单元101的用料,节省成本。

所述外散热槽1010102的横截面呈“中”形。也就是说外散热槽1010102顶部开口处宽度较小,外散热槽1010102中部宽度较大,外散热槽1010102底部宽度较小,这种设计便于安装固定件、垫片等零件,使得外散热槽1010102不仅可以增加外壳组装单元101外表面的面积,以便取得更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外散热槽1010102还可以用来安装、固定或增加附件。

所述电机定位部10102内侧壁设有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并且这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与电机定位部10102的横截面形状呈“π”状。这种设计让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底端与电机表面接触时不会弄伤电机表面,而且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之间的电机定位部10102可以用来安装螺钉,螺钉穿过电机定位部10102后位于两片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之间,不会晃动。

所述位于支撑定位散热板1010103上方的电机定位部10102设有安装定位槽1010104,所述安装定位槽1010104的横截面呈“凸”形。这种设计,使得安装的螺钉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和定位作用,而螺母、垫片等部件也可以停留在合适的位置,不会丢失,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所述中部连接端10103的横截面形状呈“j”状。这种设计,使得中部连接端10103末端朝内侧伸出,当两个相邻并且通过各自夹角连接端10101拼接在一起的外壳组装单元101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中部连接端10103末端可以对电机提供较好的支撑和定位作用。

如图4所示,各所述外壳组装单元101是由同样的长条状的型材5裁剪而成。这使得不同电机所采用的电机外壳均可以由一个型材加工而成,不仅便于制造,而且维护非常方便,当某个外壳组装单元101损坏,只需从型材上裁剪下合适长度的部分,就可以进行更换,大大减少了维护所需的零件种类和数量,大大降低了维护的费用和难度。而且,不同电机的电机外壳所采用的外壳组装单元101都是从一个型材上裁剪下来的,仅长度不同,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

由于外壳组装单元101是由一根长条状的型材根据需要的长度裁剪而成,整个组装式电机外壳2都是采用外壳组装单元101拼接而成的,因此大幅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外壳的结构,有效降低了制造和组装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生产者可以根据需要从长条状的型材上裁剪下合适长度的一段作为外壳组装单元101,因此很多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机都可以采用同样的型材,因此适应性好,适用范围广。

如图5、6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组装式电机外壳2的电机,在内部装上电机本体6,在组装式电机外壳2后端安装风扇4,在组装式电机外壳2表面安装其它附件,比如接线盒7和固定架8等。

组装式电机外壳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制造长条状的型材;

2、剪切长条状的型材,获得多个外壳组装单元;

3、将两个外壳组装单元组装成侧壁板;

4、将侧壁板拼接成组装式电机外壳。

所述长条状的型材的制造方法为铸造。型材的材料为铝。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