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23385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森吉米尔轧机的主马达采用6000kw4极高压三相分体式同步电机,编码器共安装6台,连接方式为直接安装在转子假轴上,如外部因素或马达本体原因(停机后重新开机时通过油提升电机将转子主轴提升到一定高度)导致同心度偏差过大时,左右晃动明显,且编码器使用周期仅有3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会造成测量精度低(速度波动较大,特别在低速的情况下),转子机械位置容易丢失、励磁电流超大,直接影响生产产量与生产效率,编码器损坏严重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的编码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该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对同类分体式电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实心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抗干扰能力、更换繁杂度等都有很好的改善,在同步电机开机时或者高速运行时,消除电机端传过来的位移量及振动频率,大大提高了设备效率,提高了编码器的使用周期,缩短了更换时间以及由编码器故障所引起的其它相关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同步电机假轴的一端与电机的主轴连接固定;

步骤2、将编码器端盖套设于同步电机假轴外,使编码器端盖与电机的壳体初步固定;

步骤3、将同步电机假轴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插接并固定;

步骤4、将编码器的小轴插入联轴器的另一端内,使编码器与编码器端盖连接固定;

步骤5、检查编码器的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的同心度,当该同心度大于设定值时,调整编码器端盖的位置,直至该同心度小于或等于该设定值;

步骤6、将编码器的小轴与联轴器的另一端固定,使编码器端盖与电机完成最终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对同类分体式电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实心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抗干扰能力、更换繁杂度等都有很好的改善,在同步电机开机时或者高速运行时,消除电机端传过来的位移量及振动频率,大大提高了设备效率,提高了编码器的使用周期,缩短了更换时间以及由编码器故障所引起的其它相关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所述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的完成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编码器端盖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同步电机假轴的主视图。

图4是同步电机假轴的左视图。

图5是编码器端盖的主视图。

图6是编码器端盖的左视图。

1、同步电机假轴;2、电机;3、编码器端盖;4、联轴器;5、编码器;

11、底座段;12、中间段;13、插接段;14、第一连接通孔;

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顶板;34、第一连接板;35、第二连接板;36、编码器安装孔;37、第二连接通孔;38、第三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同步电机假轴1的一端与电机2的主轴连接固定;

步骤2、将编码器端盖3套设于同步电机假轴1外,使编码器端盖3与电机2的壳体初步固定;

步骤3、将同步电机假轴1的另一端插接于联轴器4的一端内并固定;

步骤4、将编码器5的小轴插入联轴器4的另一端内,使编码器5与编码器端盖3连接固定;

步骤5、检查编码器5的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1的同心度,当该同心度大于设定值时,调整编码器端盖3的位置,直至该同心度小于或等于该设定值,此时进行下一步;当该同心度小于或等于定值时,直接进行下一步;

步骤6、将编码器5的小轴与联轴器4的另一端固定,使编码器端盖3与电机2最终固定,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电机假轴1为阶梯轴,沿同步电机假轴1的轴线方向,同步电机假轴1含有依次连接的底座段11、中间段12和插接段13,底座段11的直径大于中间段12的直径,中间段12的直径大于插接段13的直径,沿同步电机假轴1的周向,底座段11含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14。在步骤1中,将同步电机假轴1的底座段11与电机2的主轴连接固定,在步骤3中、将同步电机假轴1的插接段13插接于联轴器4的一端内并固定,如图1至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编码器端盖3为半开放半封闭式结构,编码器端盖3含有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和顶板33,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板31的右端和第二支撑板32的右端均与顶板33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板31的左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4,第二支撑板32的左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5,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和顶板33围成的空间内能够容纳同步电机假轴1和联轴器4,如图1所示,顶板33的中央设有编码器安装孔36,编码器安装孔36的周围设有6个第三连接通孔38。编码器5的小轴能够穿过编码器安装孔36与联轴器4的右插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互为径向,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在顶板33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均与顶板33的边缘匹配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均与顶板33垂直,第一连接板34和第二连接板35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连接板34与顶板33平行。第一连接板34和第二连接板35用于使编码器端盖3与电机2的壳体连接固定,顶板33用于使编码器5与编码器端盖3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顶板33呈鼓形结构,顶板33由两条对称的弧形边和两条相互平行的直边连接组成,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与顶板33的所述两条弧形边对应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板31在顶板33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弧线,第一连接板34位于第一支撑板31的外侧,第一连接板34与第二连接板35互为镜像,第一连接板34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孔37。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电机假轴1与电机2的主轴通过螺钉和垫片连接固定,编码器端盖3与电机2的壳体通过螺钉和垫片连接,第二连接通孔37的孔径比螺钉的大径大1mm~3mm,这样可以便于在步骤5中调整编码器端盖3的位置,使检查编码器5的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1的同心度满足要求。在步骤2中,所述初步固定可以采用第一连接板34和第二连接板35均仅用一颗螺钉和垫片与电机2的壳体连接固定的方式,具体的,可以将两颗螺钉和垫片与图5中第一连接板34和第二连接板35中部的第二连接通孔37一一对应安装固定。在步骤5中,检查编码器5的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1的同心度,可以采用旋转编码器5小轴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电机假轴1的材质为不锈钢,编码器端盖3的材质为不锈钢,联轴器4为柔性联轴器(如塑料十字孔联轴器),编码器5为bei编码器。沿同步电机假轴1的轴线方向,编码器5的小轴、联轴器4、同步电机假轴1、编码器端盖3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194mm。

在本实施例中,检查编码器5的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1的同心度的公差小于或等于0.05mm。即在步骤5中,所述设定值为0.05mm。在步骤6后,该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还包括步骤7:在分体式同步电机(即电机2)完成油提升工作后,再重新依次进行步骤5和步骤6。

本发明所述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能够解决同步分体式高压电机在正常运行中,消除由转子主轴提升的位移和高速运行中的垂直和水平偏差,大大减少了生产线休止时间及不必要的备件购买,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效率。如外部因素或马达本体原因导致同心度偏差过大时,会造成测量精度低(速度波动较大,特别在低速的情况下),转子机械位置容易丢失、励磁电流超大,直接影响生产产量与生产效率,编码器损坏严重等诸多问题。

在本发明所述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之前还包括设计过程,所述设计过程为:

一、同步电机假轴1的测绘制作;

二、编码器端盖4的设计;

三、编码器5的选型准备;

四、电缆连接部位端子箱及端子准备;

五、接线方式及图纸变更设计;

在本发明所述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之前还包括加工过程,所述加工过程为:

一、拆除原空心编码器直接的所有附件;

二、加工同步电机假轴1,同时达到现场工艺要求;

三、加工编码器端盖3至要求尺寸;

四、编码器固定孔距确保;

五、联轴器5选型,编码器小轴与同步电机假轴1尺寸需匹配;

在本发明所述分体式同步高压电机编码器的安装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根据编码器5的小轴的大小确定同步电机假轴1的尺寸;

二、根据同步电机假轴1尺寸确定相对应的联轴器4;

三、根据编码器5安装方式及安装后整体长度确定编码器端盖3;

四、同步电机假轴1安装完成后,测量其同心度并加以调整;

五、测量安装尺寸;

六、安装完成后电缆连接(必须在断电情况下时行)。

本发明中图2至图6中所有尺寸的单位均为mm。

另外,编码器5为bei编码器,是由法国beiideacod专业生产的,bei编码器将位置、位移、速度或者是加速度转换成可被控制器或plc读取的数码值。实心轴安装设置的编码器类型,它们通过光电码盘将物理值转换成电子信号。编码或者由脉冲生成(增量型编码器),或者通过绝对位置生成(绝对值编码器)。bei测速编码器和bei光电编码器提供一个模拟输出,与码盘阅读频率和轴的旋转速度均成正比关系。可编程编码器digisinetm和posi+tm允许设定编码器输出的不同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