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565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磁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发电机。



背景技术:

发电即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热能、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转换为电力。现在发电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资源不多,日渐枯竭,人类已渐渐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来发电。以充电宝为例,全部采用外接电源对自体进行充电后再对外部设备放电,现有智能发电机都不能实现循环发电,多会造成环境污染,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发电机,通过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的配合能够实现循环发电以为用电设备用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所述机械部分包括相互配合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支撑在左端盖和右端盖内的支撑轴、围绕支撑轴设置的电磁线圈、套设在支撑轴上的两圆盘以及与圆盘同轴设置的电磁线圈,在两圆盘中的其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和电磁线圈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电磁线圈包括绕制在同一磁芯上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电路部分包括一端相连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三极管、与第二线圈并联的第一电容,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另一端连接开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路上,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在第二电磁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电路靠近开关的一侧上,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路连接到第二电路上,在第二电路上相对于第三电路与第二电路的连接处靠近开关的一侧设置有储能元件,在储能元件的两侧设置有用以对储能元件补充能量的接口,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路连接到第二电路上相对于第三电路与第二电路的连接处远离储能元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路上且相对于第三电路与第二电路的连接处位于远离储能元件一侧的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朝着储能元件的方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储能元件为法拉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导线和第二电磁线圈的导线在相互旋拧之后再绕制成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内部设置有磁芯。

优选地,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上且位于第一电路与第一电磁线圈的连接处的两侧的电阻。

优选地,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第三电路上且沿着从三极管的集电极到第二电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电容、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朝着第二电路的方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电路上的第三电阻。

优选地,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与第三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振荡电路的不断振荡实现循环发电,能够实现电量不断的产生,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械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部分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智能发电机,包括相互配合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支撑在左端盖和右端盖上的支撑轴6、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轴6上的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5、第一磁铁3、第二磁铁4、开关7以及电磁线圈2,所述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分别设置在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5相对的面上,所述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呈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与支撑轴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能够绕着支撑轴6旋转。所述支撑轴6能够相对于左端盖和右端盖旋转,当然也可以相对于左端盖和右端盖固定。

所述电磁线圈2设置在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之间,所述电磁线圈2具有两个,分别为电磁线圈l1和电磁线圈l2,两电磁线圈l1和l2通过两根导线旋拧在一起之后绕制成电磁线圈2,两电磁线圈l1和l2能够互感。电磁线圈2缠绕在支撑轴6中,在电磁线圈2的内部设置有磁芯9。

所述智能发电机还包括电路部分,所述电路部分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所述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的一端共同接地,另一端分别与开关7连接,通过开关7的闭合能够实现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11上设置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为基极偏置电阻以保证下述的三极管e1工作在放大区。

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三极管e1,所述电磁线圈l1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第一电路11上,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e1的基极上,所述电磁线圈l2的一端连接到三极管e1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电路11上相对于第一电阻r1远离第二电阻r2的一侧上。并且电磁线圈l2并联有第一电容c1以构成lc振荡电路。

同时,三极管e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路13连接到第二电路12上,在第二电路12上设置有第四电容c4和第三二极管v3,所述第四电容c4设置在第三电路13与第二电路12的连接处与开关7之间,第三二极管v3设置在相对于第三电路13与第二电路12的连接处远离第四电容c4的一侧,并且第三二极管v3朝着第四电容c4的方向导通。所述第四电容c4为法拉电容,能够储存较大的电能。同时,为了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发电装置补充能量,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设置有充电接口用以对第四电容c4进行充电。第三二极管v3为开关二极管用以使整个回路在规定的电流方向导通。

在所述第三电路13上沿着三极管e1的基极到第二电路1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所述第三电容c3为信号耦合电容,第四电阻r4为限压电阻用以限定第三电路13上的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v1和第二二极管v2均朝着第二电路12的方向导通,第一二极管v1为整流二极管,第二二极管v2为稳压二极管,两者用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以供用电设备使用。

所述三极管e1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路14连接到第二电路12上相对于第三二极管v3远离第四电容c4的一侧。在第四电路14上设置有第三电阻r3用以稳定三极管静态工作点,减小信号失真。所述电路部分还包括与第三电阻r3并联的第二电容c2用以提高信号增益。

在未使用时,开关7断开,电路处于断开的状态,在第四电容c4中储存有大量的电能;在使用时,按下开关7使其闭合,整个电路闭合,第四电容c4放电,三极管e1和lc振荡电路工作,通过振荡电路,电磁线圈2产生交变电流;并同时与电磁线圈2中的磁芯9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使电磁线圈l2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同时交变磁场使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转动,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在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使电磁线圈l2产生电动势;这几股电量都叠加在电磁线圈上形成了一个电源。该电源通过第三电路13输出并对第四电容c4再次充电,充电后的第四电容c4再次进入上述步骤,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发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