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3878阅读:1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buck电路中常常会遇到sw会ring(振铃)得很厉害的情况。sw的ring的幅度会对ls功率管造成影响,如果ring得很厉害,太高的电压甚至会损害ls功率管。

swring的幅度跟驱动级的能力相关性很大,更强的驱动能力会导致更快速的sw上升下降的速度,也会导致更大的ringing。传统的驱动级不能做得过快,就是为了防止过快的驱动带来的过大的swspike(电压尖峰),对功率级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相同的sw上升时间情况下,能够使电压尖峰的高度大大降低,开关损耗更小,系统频率更高的buck电路驱动电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高侧驱动级nmos管m1和低侧驱动级nmos管m2,其特征在于:在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栅极连接接地电容c1。

所述接地电容c1与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cgd电容为同一量级。

所述接地电容c1的电容为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cgd电容的1/5到2倍。

还包括与接地电容c1串联的电阻r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遏制上升振铃,保持相同的sw上升速度的基础上,减小振铃,使电压尖峰的高度大大降低,开关损耗更小,系统频率更高,使得高侧驱动级和低侧驱动级的开关管工作在其安全工作区。emi也有希望做得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buck电路驱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buck电路驱动电路vin和gnd上的寄生电感示意图。

图4为buck电路驱动电路正常波形。

图5为buck电路驱动电路有寄生电感影响时的过冲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高侧(hs)驱动级nmos管m1和低侧驱动级nmos管m2,在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栅极连接接地电容c1。

我们知道,buck结构中有两个开关管,交替开或交替关使得两个开关之间的电压节点sw形成一个方波。在低压的buck中,高侧的开关和低侧的开关能够直接驱动,这是因为我们能够使用pmos来构成高侧的开关,而使用nmos来构成低侧的开关。

中压和高压buck则不尽相同。因为在nmos本质上能够由更好的电阻面积,所以使用nmos同时作为高侧开关与低侧开关就成为了首选,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驱动方案是这样的(如图2所示):其中高侧的驱动级的电源来自bst-sw,低侧的驱动来自vcc-gnd。在这种情况下,sw的上升和下降的形态,跟高侧的驱动级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证明,sw的上升斜率决定于高侧驱动的上拉能力与上侧开关管的cgd。sw的下降斜率决定于高侧驱动的下拉能力与上侧开关管的cgd。

所以为了使得sw有快速的上升和下降斜率,高侧驱动的上拉和下拉能力需要被设计得比较强。然而当驱动能力快到一定程度之后,vin和gnd上面的寄生电感(如图3所示)会产生作用,使得sw端的上升和下降不是理想的方波波形。而是会有ringing,产生过冲。如图4所示为正常波形,图5为有寄生电感影响时候的过冲波形。可以证明:过冲和振铃的大小跟sw上升的斜率正相关。sw上升得越快,ringing就会越大。本发明提出的减小ringing的方式,增加一个从高侧功率管的栅极到地的电容,能够有效地遏制上升ringing,能够保持相同的sw上升速度的基础上,减小ringing,使得图中的开关管工作在其安全工作区。

具体实施例2

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接地电容c1与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cgd电容为同一量级。

具体实施例3

在具体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接地电容c1的电容为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cgd电容的1/5到2倍。

具体实施例4

在具体实施例1到3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与接地电容c1串联的电阻r1。

另外,在加接地电容c1的同时应减小增加高侧驱动的驱动能力,以使得sw达到相同的上升速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uck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高侧驱动级NMOS管M1和低侧驱动级NMOS管M2,其特征在于:在高侧驱动级NMOS管M1的栅极连接接地电容C1。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遏制上升振铃,保持相同的SW上升速度的基础上,减小振铃,使电压尖峰的高度大大降低,开关损耗更小,系统频率更高,使得高侧驱动级和低侧驱动级的开关管工作在其安全工作区。

技术研发人员:李伊珂;李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12.12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