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250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风道系统的高压清洗机。



背景技术:

清洗机的发热单元主要包括电机以及大功率控制器。为了防止所述电机、大功率控制器温度过高而影响所述清洗机的性能,通常需要对所述电机、大功率控制器进行散热。例如,中国第201620805777.x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机构是将大功率控制器放置在所述电机的散热风道上,从而利用所述电机上的散热风扇所吸进的冷风对所述大功率控制器进行冷却散热。然而此种散热方式会影响到所述电机的散热效果,从而影响到所述清洗机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清洗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机,该清洗机具有互不干扰的双散热风道,从而避免电机散热与大功率控制器散热相互干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大功率控制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所述清洗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洗机,包括: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以对流经所述高压泵的液体增压;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驱动所述高压泵运转的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上的扇叶以及收容所述电机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靠近所述扇叶的进风口以及远离所述扇叶的出风口;所述电机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所述电机组件运转的控制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控制器上的风扇;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第一收容腔、收容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收容腔以及将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分隔的隔板;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进风部以及出风部;所述进风部、第一收容腔、风罩以及出风部构成第一风道;所述进风部、第二收容腔、出风部构成第二风道;当所述清洗机运行时,所述扇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使得所述壳体外部的风自所述进风部沿着所述第一风道运行至所述出风部;所述风扇驱使所述壳体外部的风自所述进风部沿着所述第二风道运行至所述出风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还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控制器和风扇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片向所述风扇突伸形成有散热筋;所述风自所述散热筋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散热片和所述风扇之间的隔离板,以防自所述风扇出去的风从所述风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回流至所述散热片或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外壳设置有通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前壁、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的后壁、一对侧壁以及底壁;所述进风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壁上的第一进风百叶窗;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壁上的第一出风百叶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机还设置有安装在所述后壁上的卷管器,所述第一进风百叶窗与所述卷管器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机还设置有配件兜;所述进风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配件兜上的第二进风百叶窗;所述壳体还设置有收容所述配件兜的配件收容腔,所述配件收容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前壁、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的后壁、一对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出风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第二出风百叶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安装在所述前壁上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枪挂以及与所述第一出风百叶窗相配合的第三出风百叶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清洗机通过设置互不干扰的双散热风道,从而避免电机散热与大功率控制器散热相互干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大功率控制器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所述清洗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清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清洗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清洗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清洗机内部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清洗机的壳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清洗机100包括高压泵10、与所述高压泵10相配合的电机组件20、控制所述电机组件20的控制组件30、收容所述高压泵10、电机组件20和所述控制组件30的壳体40、安装在所述壳体40上的配件兜50和卷管器60以及滚轮70。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高压泵10用以对流经所述高压泵10的液体进行增压。所述电机组件20包括驱动所述高压泵10运转的电机21、安装在所述电机21尾部的扇叶22以及收容所述电机21的风罩23。所述风罩23具有靠近所述扇叶22的进风口231以及远离所述扇叶22的出风口232。所述电机21位于所述进风口231和所述出风口232之间。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所述控制组件30包括控制所述电机21运转的大功率控制器31、安装在所述控制器31上的散热片32、安装在所述散热片32上的风扇33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片32和所述风扇33之间的隔离板34。在本发明中,所述隔离板34为自所述壳体40向内延伸形成的用于分隔所述散热片32及所述风扇33的板状结构,以防自所述风扇33出去的风从所述风扇33与壳体40之间的间隙回流至所述散热片32或所述控制器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34还可与所述壳体40分体设置,即,所述隔离板34可有效防止自所述风扇33出去的风发生回流即可。。

所述控制器31的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311,以利于冷却风自所述通风口311进入所述控制器31的壳体内对电路板进行冷却散热。所述散热片32为铝制冷却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器31的底部,以便对所述控制器31进行冷却散热。

所述散热片32向所述风扇33突伸形成有若干散热筋321,以便增加所述散热片32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所述风扇33安装在所述散热筋321上,以便风自所述散热筋321的间隙进入所述风扇33,从而实现对所述散热片32进行散热。所述隔离板34将所述散热片32与所述风扇33隔离,以防自所述风扇33出去的风从所述风扇33与壳体40之间的间隙回流至所述散热片32或控制器31,从而影响所述控制器31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所述壳体40包括前壁41、与所述前壁41相对设置的后壁42、一对侧壁43、底壁44以及隔板45。所述前壁41、后壁42、侧壁43以及底壁44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隔板45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收容所述高压泵10、电机组件20的第一收容腔46以及收容所述控制组件30的第二收容腔47。所述壳体40还设置有收容所述配件兜50的配件收容腔48,所述配件收容腔48与所述第一收容腔46相连通。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壳体40上还设置有进风部81以及出风部82。所述进风部81、第一收容腔46、风罩23以及出风部82共同构成第一风道,所述进风部81、第二收容腔47、出风部82共同构成第二风道。

所述进风部81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壁42上的第一进风百叶窗811以及设置在所述配件兜50上的第二进风百叶窗812。所述出风部82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壁41上的第一出风百叶窗82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44上的第二出风百叶窗822。所述卷管器60安装在所述后壁42上,并与所述第一进风百叶窗811相对。所述壳体40还设置有安装在所述前壁41上的前面板49,所述前面板49上设置有枪挂491以及与所述第一出风百叶窗821相配合的第三出风百叶窗(未图示)。

当所述清洗机100运行时,所述扇叶22在所述电机21的驱动下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壳体40外部的冷风自所述进风部81沿着所述第一风道运行至所述出风部82,进而对所述电机21进行冷却散热。所述风扇33驱使所述壳体40外部的冷风沿着所述进风部81沿着所述第二风道运行至所述出风部82,进而实现对所述控制器31进行冷却散热。由于设置有所述隔板45,从而使得冷却所述控制器31、散热片32后被所述风扇33吹出的热风无法进入所述第一收容腔46,可以有效避免所述电机21散热和所述控制器31散热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机21、控制器31的散热效果,提升了所述清洗机10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清洗机100由于设置有互不干扰的双散热风道,从而避免所述电机21散热与大功率控制器31散热相互干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所述电机21、大功率控制器31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所述清洗机100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